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小学生的人生追求与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息息相关。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青年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追求?1983年4月1日,借为北京育才学校题词,邓小平提出了六点希望:"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英勇对敌。"  相似文献   

2.
人生价值的自命与他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桂榛 《探索》2001,(1):59-61
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人生的意义在哪?人生的自我追求和人生的社会预求之间有怎样的一种矛盾关系?传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之说已不足以解释有关困惑.本文跳过传统的解释理路,在认定人生观与人生事实是不同概念的前提下,从人生价值的自命和他命之分出发,论述了他命人生价值的单性、合性、复性三种类型和自命人生价值的物利、名利、义利三个层次,从而以新的概念进入对人生价值追求自身矛盾性的理论透视.  相似文献   

3.
赵仁顺 《党课》2007,(10):67-69
他是一名普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勇于进取、刻苦钻研.在造福农民、服务家乡的过程中实践着人生的追求;他立足本岗、脚踏实地。在急民所急、为民解难的过程中体验着人生的快乐;他甘于吃苦、任劳任怨.在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过程中体现着人生的价值。他就是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赵仁顺。  相似文献   

4.
1980年"潘晓讨论"开启了新时期青年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面对后"文革"时期集体主义信念的失落和困惑,80年代青年人做出了不同回答,其中赵林"只有自我才是绝对的"的观点为多数青年所支持。随着"潘晓讨论"的仓促结束,青年的人生意义完全转向"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事实证明,这种沦陷在个人日常和自我满足的人生同样令人困惑和无奈,引发了"人生意义"和"自我意识"的新危机,潘晓之问始终未得到根本解答。虽然"潘晓讨论"已经过去30多年,也鲜有人再度提起,但是却为后人留下了解答人生意义之问的线索和方向,人生之路究竟该向何处去,也终有一天会重新进入青年的视野,在辨识中得到解答。  相似文献   

5.
"奋斗者常常是充实的,奉献者常常是幸福的。把个人的价值融入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中,融入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中,为了实现理想而奋斗,为了人民利益而奉献"。这就是农十三师红星一场党委书记、政委李丽峰追求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多元社会思潮的网络传播对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影响和冲击日益加剧,致使青年核心价值观认识意识模糊、青年价值选择多源性冲突和困惑、青年价值表达和行为选择功利化。研究表明,社会思潮主要通过假借"利益代言"、设置"话语陷阱"以及利用"碎片化"传播等方式对青年施加影响,造成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危机。在社会思潮网络传播影响下,提升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意识,需要遵循价值认同规律和青年身心成长特点,在知行合一上下工夫,通过创新话语体系、整合传播体系、关注青年利益需求、注重生活化培育和网络培育等方式,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年的精神追求,外化为青年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7.
“五一”前夕,为继承革命传统宏扬共产主义的人生观,我校92级理论班全体学员在班主任吴章旺老师的精心指导和组织下,举办了以“人生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会。演讲会上发言踊跃,气氛热烈,大家都争抢着散开心灵的门窗,畅叙着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追求。人生的价值是什么?这是个古老而常新的命题。有的学员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一个人活在世上,就要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就要给人留下更多更美的鲜花、思想和回忆。因而贪婪的“索取者”虽生犹死,而无私的奉献者却虽死犹生;有的学员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和谐精神,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以"和而不同"为核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以推进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为基本着眼点的价值理念、社会理想、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中国当代和谐精神具有价值引领、经济发展、社会整合、人才培养等功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价值共识、物质基础、社会氛围和人才支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白杨林 《前线》2014,(6):115-115
<正>今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相似文献   

10.
王厚明 《共产党人》2013,(Z1):95-96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从更广泛的意义讲,要求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人生"四道题"。这"四道题"既是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主题,也是立身做人处事的人生课题。善做明辨是非的判断题。党员干部是一个政治立场鲜明、价值追求坚定的人,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思想鉴别力。政治立场站在哪一边。判断政治立场是否正确,可用5个"是否坚持"来衡量:是否坚持将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1.
<正>他曾荣获"宁夏首届十佳人民警察""全国爱民模范先进个人""全国爱民警察"等称号,是宁夏唯一一名获得"全国爱民警察"殊荣的公安民警。"立警为公,执法为民",透过这些闪光的大字,读出的是一名人民警察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做人之道     
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仁爱孝悌,重义轻利,谦和礼让,真诚有信。传统的天人和谐观主张人应该"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在良善中追求价值,在宁静中寻求丰富,在淡泊中营造高贵,在平实中升华人生。  相似文献   

13.
和谐精神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以"和而不同"为核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基本取向,以推进和实现人的和谐发展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为着眼点的价值理念、社会理想、人生追求、精神境界和行为方式。和谐精神是和谐文化的核心精神,具有价值引领、经济发展、社会整合、人才培育等功能,能够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价值共识、社会氛围、人才支撑,是和谐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范畴,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事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人的价值是一般价值的延伸,有其特有的复杂性。以马克思主义人的价值理论为指导,可以引导、帮助青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人生理想,把人生理想转化为实践活动,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并正确认识能力、标准与回报问题,从而顺利成才。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园流行文化一方面由青年学生传播、创造,一方面也为青年学生所接受,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较大影响,必须加以正确引导。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树立双向互动的教育观念,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到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主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校园流行文化的主流精神,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学生的人生准则。  相似文献   

16.
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成长的经历注定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与众不同与人大精神的特立独行.进入新世纪,人大人又浓墨重彩,打造新的人大精神,这些精神包括: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办学目标,"人民、人本、人文"的办学理念,"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精神,"大师、大楼、大气"的办学纲领等.一流大学的精神是普遍的、世界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大学精神,具有其他大学精神的共性,也有自己的个性,丰富和发展着世界性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实则为大学人的精神,关键是应成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追求,成为青年学生的价值追求、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7.
李源潮部长在以"一迎双争"为主题,深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视频会议上,向组织部门提出了"组织部门要做到保持自身风清气正的‘三个特别从严’"的要求。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认为组工干部的党性主要体现在不断强化五种意识,即进一步增强信念意识、忧患意识、奉献意识、学习意识、责任意识和清正奉公意识,为推动党的伟大事业繁荣发展贡献一己之力。一、不断增强信念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各种利益诱惑挑战着社会的精神文明肌体,也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让人心存迷惑,心生困扰。但这些  相似文献   

18.
大学校园流行文化一方面由青年学生传播、创造,一方面也为青年学生所接受,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较大影响,必须加以正确引导。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树立双向互动的教育观念,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到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主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校园流行文化的主流精神,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学生的人生准则。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都追寻着自己人生坐标,寻究人生价值的真谛。在自我价值与社会需求的天平上寻求人生的统一。张友军,一个年仅二十三岁的青年干部,一个毕业才十一个月的大学生,用他的信念、追求,用他的拼博、奉献在短暂的人生留下永恒的坐标。23岁,正值风茂年华的青春,张友军以他的耿耿赤诚镌刻着自己人生。23岁,正值宏图待展的年华,张友军以他的涓涓汗水报效着滋润自己成长人民、大地。23岁,张友军用他的血肉之躯树起了一座青年知识分子的时代碑塔。  相似文献   

20.
"责任意识道德储蓄"虽然名为"储蓄卡"和"储蓄所",但学生记录和存储的是责任意识,取出来的却是一生受用的做人准则,唤醒着孩子们心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了孩子们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孩子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