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在伊拉克重建中应起主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英联军在伊拉克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伊拉克战后的重建工作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焦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伊拉克的战后重建才是重中之重,是美英联军推翻萨达姆政权的目的所在。而从战争爆发到现在联合国始终处于一个近乎看客的尴尬境地。毫无疑问,美英联军绕开联合国的此次军事行动,极大地挫伤了联合国这一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宗旨的最大国际组织的威信。尴尬过后,战后重建棋局中联合国的定位成了摆在国际社会面前的又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战后国际关系的若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迄今已经50年了。这场战争进行的过程以及基本结局,对战后的世界事务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而又广泛的历史性影响。战后世界50年以来的发展,不但同这场战争的发生和结束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至今还笼罩在这场战争胜利的伟大光辉之下。即使在战争中,一些思想家已敏锐地指出,自从东罗马帝国崩溃以来1500年的世界历史中,尚找不出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可以同二战的反法西斯胜利相提并论。美  相似文献   

3.
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夺是世界政治的中心,国际关系的主轴。战争与和平与超级大国的所作所为密切相关。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战后国际舞台上的出现及其对世界霸权的争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特殊历史现象。由于它们凭借着远比其它国家强大得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而奉行的渗透,扩张侵略的霸权主义对外政策,使得它们的争夺呈现出全球广泛性,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立场     
巴格达陷落了,萨达姆不可一世的雕像一个个倒掉,原先坚决反战的国家一个个发表声明,希望战争“尽快结束”并希望有资格参与战后重建——这是作为国家在这个现实主义世界上的现实选择。 我们也呼吁尽快停止战争,但我们更希望战争根本不要发生。这是场根本没有必要、也不符合国际秩序基本底线和人类伦理基本底线的战争。 我们的反战态度不会因为巴格达的陷落而变。  相似文献   

5.
<正>一、日本反思二战史言行不一意何在2015年1月1日,日本天皇发表新年感言,罕见谈到了二战及学习历史问题,希望日本能借此思考今后应成为怎样的国家。战后从不干政的日本天皇主动谈及战争和历史问题,似乎不同寻常,意有所指。2015年是日本战败70周年。战后70年,日本对战争与和平秉持什么样的态度,不仅关乎与邻国间的关系,更关系到国家今后的发展方向。1月5日,安倍表态,将在2015年8月日本战败7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6.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有60年了,抚今追昔,往事仍历历如昨。60年前,曾经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妄图"改造世界"的德、日、意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家被彻底击败,淹没于全世界人民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正义洪流之中。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成为现代历史的伟大转折点,塑造了战后国际社会的基本面貌,带来了相当长时期的战后和平和人类社会各项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正>2015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具有特别的意义。70年前,在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之时,废墟中的各国人民便踏上了战后重建的征程。70年弹指一挥间,回望过去,今天的国际格局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主流。让历史告诉未来。为纪念正义与和平的胜利,本期特别推出专栏,邀请政治、历史和  相似文献   

8.
<正>在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世界经济复苏依旧艰难曲折的大背景下,我们面临着更为复杂和严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自1945年灾难性的二战结束以来,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战后各国的共识。中国在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战后中国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如今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引擎。今天,中国引领的"一带一路"倡议,其目的就是要推动亚洲、欧洲以及大洋洲各国之间经济合作发  相似文献   

9.
焦兵 《国际展望》2015,(2):127-145,150
对于由某一族群主导的中央政府与国内其他族群发生的族群冲突,通常的理论解释主要关注后者对前者的不满以及其武装反抗能力。但是,这种研究路径不能解释为什么冲突双方不能达成反映双方实力对比的妥协方案以避免族群冲突。为了解答这一疑问,有必要关注冲突双方的战略互动。在战略互动过程中,族群冲突双方对彼此实力、意图和战争决心的评估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阻碍双方达成基于真实实力对比的和平协议;即使双方掌握对称信息,但由于担心彼此不能真正履行和平承诺,同样阻碍和平协议的达成;更为重要的是,冲突双方争执的核心问题可能具有不容妥协、不可分割的价值。和平谈判的失败意味着族群冲突的爆发。因此,要防止族群冲突的发生或重建战后和平,第三方的调解和安全保证至关重要,这对于中国介入非洲的族群冲突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的"和平主义"具有丰富多样的内涵和实践,既有"非战、非武装、非暴力"的内容,也有与"和平""和平状态"等不加区别地使用的形态,在珍视和平的同时也可能有未能直面日本战争责任的一面。战后日本和平运动的指导思想并不仅限于"非战、非武装、非暴力"意义上的"和平主义",在和平运动的不同时期,"和平主义"分别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立宪主义等思潮相关联。近年来,日本政界保守势力宣扬"积极的和平主义",各代表人物的主张有所区别,但都已走到"和平主义"的反面。与此同时,日本民众中存在着与政府截然不同的"积极的和平主义"。作为可能遏制政界保守势力的力量,当前日本的和平主义与和平运动应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上千次国家间战争,我们根据现有的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建立了国家间战争数据库。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战争的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血缘关系在短期内有助于国家之间的和平与友好关系,但从长期来看则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国家间战争与同文同种的关系或观念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或因果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表明,多极体系比两极体系更有利于和平。  相似文献   

12.
国际格局多极化中的美国新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霸权,世界霸权和地区霸权,是资本主义大国国际政策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大国更是如此。伴随霸权主义政策的同时,必然引发战争,这在国际关系史上是不争的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关系史就是一部霸权更替史和战争演变史。 冷战结束前后,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上升为世界的主题,多极化趋势日渐明显,这对于霸权政策不能不形成巨大的冲击。美国在苏联东欧崩溃瓦解之后,失去  相似文献   

13.
从80年代开始,世界进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新时期,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根本性的变化,一个国际政治新秩序即将出现。我们认为,同国际政治旧秩序相比,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以和平与发展为主要内容,坚持民主政治,实行竞争共处。这就是说,在国际政治新秩序下,必须变战争与革命的世界为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变强权政治的世界为民主政治的世界,变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世界为竞争共处的世界。应该承认,这一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它要求人们改变旧观念,从理论上作更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酝酿我们有一位致力于世界和平的好朋友,他爱好和平的程度,已经到无法忍受别人拿战争来做任何比喻的地步了。我们认同他对和平的理念,但是战争的历史却活生生地交织在人类历史和思想的洪流中,这是不可抹煞的事实。而且有时拿军事策略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比较,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相似文献   

15.
叶·克拉夫琴科撰文谈到,据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和国际经济中心的分析家计算,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即使在快速结束的情况下,国际社会也将遭受10000亿美元的损失。如果战争拖延下去,世界经济遭受的损失将再超过两倍。 专家们分析了事件发展的两种可能:短期战争(战后一两年内经济迅速恢复)和拖延的战争(战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正>在经历二战浩劫后,欧洲之父们勾画了心目中的欧洲蓝图,这些欧洲早期规划者包括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和比利时人,他们之间曾经作为敌对方进行了一场极为残酷的战争。然而,战争结束后,他们共同设计伟大愿景,携手构筑美好梦想:以和平与合作化解战争与冲突。战后欧洲的发展既吸取了过去悲惨经历的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以我们的方式解读世界 —写在《当代世界》杂志改版之时.……(1 .1)中国的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2.1)单边主义·倒萨战争·美国经济.........……(3.1)反对战争,呼唤和平...................……(4.1)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5.1)“帝  相似文献   

18.
战争与和平是相反性质的两种状态,学者们往往执其两端,单独研究战争或者和平的性质。然而在国际关系现实中,战争与和平这两种状态实际上是不时转换的。战争结束后,各国领导人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构建和平的问题。在此阶段,稍有不慎,就可能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覆辙。为了研究何种和平安排可以持久,凯格利(Charles W.Kegley)和雷蒙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充满战乱的历史。尽管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人们就向往没有战争的理想世界,然而,战争仍然不断发生。因而,探索和追寻战争的根源,便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本文(1)对马列经典作家关于战争的起源学说进行纵向层次分析;(2)对西方学者有关战争根源的理论进行横向层次剖析;(3)把这两种层次分析结合起来,尝试性地提出有关战争根源的新的基本命题,并以此为基础来构筑一个关于战争根源的层次分析理论框架;(4)力图通过这一理论构架来审视原始社会与阶级社会、国际与国内战争以及战后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5)从基本命题出发,推出一个总的基本结论,并由此大致勾勒出防止战争,维护和平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20.
当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国际政治的主题取代战争与革命之际,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建立相应的国际新秩序。虽然各国对此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但这些看法都有个共同点,即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同时,提高全球人类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