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阳 《福建党史月刊》2014,(2):32-33,39
鄂豫皖根据地苏维埃银行存在的两年时间里,先后发行了数种货币,根据地的党、政府和银行也在货币的投放和回笼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在投放方面,包括军费拨款、政府行政开支、银行发放贷款和货币兑换等方式;在回笼方面,则包括存款、征收税款、上交利润和武装筹款等方式。这些措施适应了当时的战争环境,稳定了根据地金融,繁荣了根据地经济,有力地支持了革命战争。  相似文献   

2.
正华北各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山东三省,以及相邻的绥远、察哈尔、热河、辽宁、河南、江苏等省的一部分地区。1937年至1938年冬,八路军三大主力115师、 120师、 129师在朱德、彭德怀等人率领下,先后开赴山西山区和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等根据地。为了发展经济,支持战争,在各根据地先后建立了晋察冀边区银行、冀南银行、鲁西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北海银行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7,(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建立起广泛的根据地同敌人展开激烈斗争。为了支援根据地抗战进行、稳定地方局势、促进生产发展,各根据地普遍建立起抗战银行。北海银行应运而生,并通过不断探索,建立了一套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1940年11月中旬 ,刘少奇主持在江苏海安成立了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及区、县抗日民主政权。日伪闻此 ,胆战心惊 ,除在军事上进行“扫荡”外 ,还在经济上对根据地严密封锁 ,发行大量的“军用券”、“华兴券”等伪币到根据地掠夺。刘少奇、陈毅等决定迅速筹建苏北(后改苏中)根据地银行和印钞厂 ,发行自己的货币 ,发展根据地经济 ,由刘少奇定名为“江淮银行”。1941年1月 ,“皖南事变”发生后 ,在苏北盐城以华中总指挥部为基础 ,重建新四军军部 ,之后 ,苏北财政经济部加速筹建江淮银行。在中原局和新四军军部的领导支持下 ,1941…  相似文献   

5.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成立,人民币和新中国金融制度逐步走上历史的舞台.作为人行前身之一的华北银行,是新中国银行体系的雏形,是西柏坡时期中共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华北银行前身之一的冀南银行和冀南币,在红色金融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基于此,本文回顾分析了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制度沿革,概括了冀南银行、华北银行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揭示了人民币的诞生与四大根据地货币统一的重要意义,并归纳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红色理财家的金融思想精髓,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6.
晋察冀边区银行,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一个建立起来的银行。北岳区银行的建立,是抗日民主政府和敌人进行经济斗争的必然产物,争取抗日战争胜利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对日伪进行经济斗争的重要武器。北岳银行实施的农贷政策和金融制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活跃根据地经济,稳定金融,促进生产以及克服财政困难,改善人民生活而建立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晋察冀边区银行,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一个建立起来的银行.北岳区银行的建立,是抗日民主政府和敌人进行经济斗争的必然产物,争取抗日战争胜利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对日伪进行经济斗争的重要武器.北岳银行实施的农贷政策和金融制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活跃根据地经济,稳定金融,促进生产以及克服财政困难,改善人民生活而建立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1945年4月,皖中抗日根据地向大江南北拓展,易名为皖江抗日根据地。由曾希圣政委领导的新四军七师和吕惠生主任领导的皖江行政公署,领导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为了加强根据地的金融工作,避免广大人民经济上遭受损失,行署在巢县、无为交界地区创办了大江银行,发行抗币,并发布通令,将伪币兑换抗币,严禁使用伪币。  相似文献   

9.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吉安市青原区是享有"东井冈"美誉的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也是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固平民银行旧址位于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圩镇。1928年10月,由红二团资助4000银洋,东固区动员党、团员带头集资办起"东固平民银行",行长黄启绶。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在淮北抗日根据地,中共领导军民发展纺织和手工业,弥补经济的结构性短板;建立地方银行,帮助民众摆脱高利贷剥削,并与敌伪展开金融斗争,维护人民利益;统制边区贸易,将贸易变成抵制经济掠夺的工具,并运用粮食这一战略武器,打击敌伪。通过发展手工业,开展金融斗争,实施贸易保护,遏制了当时根据地经济上不断殖民地化的趋势,逐渐实现了根据地经济上的"自给自足",为抗战胜利提供物质保障,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正>南宫大地孕育了众多的红色辉煌,其中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誉为"新中国金融的摇篮"的冀南银行就诞生在这片热土上。自此经冬历夏九度春秋,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不断成长壮大,发展成为我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中最大的地方银行,为我党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  相似文献   

12.
正闽西从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建立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活动和发行货币,这一系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实践为革命根据地人民进行政治、军事和经济斗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27年冬在上杭蛟洋成立蛟洋农民银行并发行流通券,开创了福建革命根据地金融建设的历史。1930年11月闽西工农银行的建立和纸币的发行,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建立,乃至整个革命根据地金融系统的建立和货币的发行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闽西还为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系统建设培养了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上党银号币     
人们对发生在1945年9月10日的上党战役一定有所了解,但对抗战初期根据地发行的上党银号币却未必知晓。笔者有幸收集到一套完整的印制精美的上党银号币,在此介绍给读者。抗日战争初期,在晋冀豫边区根据地流通的货币种类很多,如在晋东南地区,既流通有山西省。银行、山西盐业银I行、西北垦殖银行发行的钞票,也有;当地许多县分别发行的县票。由于;这些货币大多币质低劣,没有什么信用基础,敌伪币便乘虚而入,泛滥于市场,严重地妨碍着对敌斗争和根据地的建设。为此,1938年9月,山西第三和第五行政区在山西省沁县南沟村联合成立了上党…  相似文献   

14.
闽西工农银行是在闽西苏维埃政府领导下,由工农群众集资开办的一家地方银行。她创办于1930年11月7日,至1935年4月结束,历时4年多,对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发展苏区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银行始末及组织机构闽西工农银行是在革命战争的急风暴雨中诞生的。1928年,中共闽西地方组织领导了震撼八闽的四大暴动,开始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1929年,红四军三次入闽,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政权,逐步形成了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山东党政军首脑机关长期驻扎在沂蒙地区,直接领导建立了沂蒙抗日根据地。为保障战勤、稳定市场、发展经济,北海银行总行在沂蒙地区建立,各分支机构在沂蒙地区逐步建立,成为重要的战时金融系统。  相似文献   

16.
川陕苏区的货币发行与反伪币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陕苏区的货币发行与反伪币斗争唐文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为了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发展苏区经济,发行了一整套由川陕省工农银行制造的货币,对巩固苏区,发展苏区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苏维埃工农银行在发行货币的过程中,遭到了反革命势力的疯狂...  相似文献   

17.
大革命时期创立的衡山县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是我党历史上最早的农民银行。关于这家银行的史料,已见诸不少书籍、报刊。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5月出版的《经济大辞典·金融卷》(147页)说:“我国各革命根据地曾先后建立三十多家银行,以1962年10月在湖南衡  相似文献   

18.
抗战开始后,彭德怀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在指挥八路军与日军浴血奋战的同时,对根据地经济也有非常独到的研究。1937年底,彭德怀返回延安开会,途经山西临汾,见当地农民争相贱售粮棉,于是立刻从八路军经费中挤出10余万元收购粮棉,储藏于山地。这些物资在后来日伪军的封锁、扫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39年,彭德怀在冀南敌后根据地时,发现日伪、国民党中央政府及其各省、县银行滥发的纸币在当地同时流通,不但掠夺了物资,而且使得物价飞涨。有鉴于  相似文献   

19.
胡娟 《世纪桥》2008,(1):46-46,52
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军民长期独立坚持敌后抗战的重要一环,金融建设是经济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内容有:实行减息政策;创办银行;组织信用合作社;对敌进行货币斗争。  相似文献   

20.
大江银行是抗日战争时期,皖中区党委在皖江抗日根据地建立的重要金融机构。在反扫荡的艰苦困境中,克服重重困难建立起来,发行货币,与法币、伪币相抗衡,并取得最终胜利。在稳定市场、维护金融秩序以及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