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
吴沛良 《唯实》2015,(1):13-15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发达地区在这方面一定要带好头、领好向,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真正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为江苏农业现代化建设明确了工作定位,指明了前进方向,完全符合国情省情农情,江苏有条件有责任担当起引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光荣使命,勇于探索、率先示  相似文献   

3.
王雪雁 《新长征》2021,(4):44-4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我国开局"十四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已经正式发布。中央一号文件既立足当前,又兼顾长远,为乡村振兴擘画了新蓝图,部署了新举措,是"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引领的方向,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时期,助力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相似文献   

4.
季辉 《唯实》2023,(2):58-60
党的二十大系统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蓝图,提出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新目标,具体部署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等一系列“三农”领域重大战略任务,这对进一步加强农业品牌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品牌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农业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5.
吴晓丹 《唯实》2016,(5):12-14
"十三五"时期是盐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爬坡期,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攻坚期。农业农村工作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机遇来看:一是农业发展的政策更加宽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国家相继出台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等一系列政策与文件。国家"  相似文献   

6.
正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三农"工作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阶段。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为我们以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三农”领域的集中体现,深刻理解和领悟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及方法出发,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和逻辑理路予以准确、系统、完整的阐释。从价值逻辑看,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是社会繁荣稳定的战略支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现实逻辑看,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格局日益严峻、农业科技创新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等现实挑战。从实践逻辑看,新时代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面领导、全方位系统性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增强农业科技与改革的双轮驱动作用、健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8.
一、建设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新世纪初,我国农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是整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这是世界各国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制约因素看,依靠传统农业已无法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不断增收的目标,解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富裕的问题,唯一正确的选择是推动传统农业  相似文献   

9.
<正>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到实处,我省就要着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10.
周士跃 《世纪桥》2014,(9):83-84
农业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推进农业现代进程提出了具体的工作安排:强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创新扶贫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立足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浩农 《党课参考》2021,(5):59-76
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本课时间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本课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把握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部署、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和政治保障,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农村是关键。实践农村和谐社会最重要是农民现代素质的培育。没有农民现代素质就没有农村社会的现代化,更谈不上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秩序。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村级是农村最基本的社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中央反复强调,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为了实现十六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民问题是新世纪中国的最大问题。农民的命运就是国家的命运。没有农民的发展,就没有全面的发展;没有农民的稳定,就没有国家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康。农民是农村和农业的主体,农民的生存状况、权利状况决定着农村的兴衰,农业的成败。解决了农民问题。农村和农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解决了农民问题,就为国家的全面现代化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基础。——题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第一位的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中央反复强调,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从业者要大规模地使用现代农业机械和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有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要求的生产及经营理念。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全面地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经营和管理能力、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等是摆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将农民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长  相似文献   

17.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了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可见,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在开局"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如何定位和部署"三农"工作是一个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是一份指导今年乃至"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文件,"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把"三农"工作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要在新发展阶段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新发展格局中把握新机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进而再奋斗几十年,力争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没有农村的小康不是全面的高水平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也是不全面不完整的现代化。农民问题,农村建设历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头戏,这已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早在上…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民问题,始终是决定党的事业胜利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为我国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 ——摘自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