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波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引进西方资金,投入波兰的西方贷款或直接投资都微乎其微。长年传统的中央集权、封闭型经济,制约了西方资金进入波兰市场。当然主要还是波兰怕受制于西方。故到1970年其外债余额仅为10亿美元。进入70年代以后,当时的波兰领导人盖莱克执行了“高速发展经济”的政策,他制订了利用西方发达国家的多余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来加速发展波兰经济的计划。当时的波兰政府企图靠贷款来进口先进的机器设备和工艺,以调整其国内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提高生产能力,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同时,七十年代,特别是初期,国际形势也为波兰实施这一战略提供了可能。当时东西方关系有一定程度的缓和,东方国家都想利用西方来促  相似文献   

2.
(一) 波兰是东欧诸国中最早实行私有化的国家。早在1988年,当“私有化”在一些国家还是个新名词,许多人对它的概念还模糊不清的时候,波兰对于要不要把私有化作为经济改革的主要原则,作为改变所有制关系的主要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全国性的公众大讨论。尽管在此之前“私有化”在波兰也是个禁词。直到1989年波兰改换了政权之后,私有化问题被正式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私有化开始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该年9月份起,波兰开始实  相似文献   

3.
波兰剧变后向西方寻求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办法。1989年9月马佐维耶茨基政府采纳萨克斯的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休克疗法,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递交了有关波兰激进的经济纲领的备忘录,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认可和信贷保证。波兰国会也批准了由当时主管经济问题的副总理巴尔  相似文献   

4.
在波兰社会经济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中,住房问题也是一个棘手问题。据波兰统一工人党周刊报道,波兰正面临如此严重的住房短缺以至形成危机,它会在那些等待多年以搬出父母房子的青年人中触发一场新的社会动荡。根据官方统计数字,波兰全国有300万人翘首以待新屋,而1986年仅建造了十二万七千套新单元,比1985年少5500套。由于国营建筑业的混乱和经济不景气,87年建造新房也步履蹒跚。1986年有267,000对新婚夫妇登记,这表明全国有一半以上新婚夫妇在很挤的条件下与  相似文献   

5.
民德强调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相统一的方针,指出发展经济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改善社会福利的一种手段。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民德的经济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均占首位。按美国1975年价格计算,1980年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民德5,532美元、捷克4,908美元、苏联3,945美元,保加利亚3,437美元、波兰3,509美元、匈牙利3,816美元。1980年人均社会福利开支占有量分别为:民德940美元、捷克928美元、苏联556美元、保加利亚519美元、波兰544美元、匈牙利699美元。(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6.
老挝人民革命党于1986年11月召开了第四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根据当时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其过去所执行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决定调整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制定了“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总方针,实行改革、开放,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7.
因游行、罢工乃至流血冲突而引人注目的波兰人民共和国,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引人注目,成为举世关注的聚焦点。前不久,笔者参加了若干次波兰问题学术座谈会,与会学者对波兰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看法上的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也更说明了波兰确确实实处于十字路口。(一)波兰动荡不安和团结工会上台的原因一种观点认为是波兰统一工人党(下简称波兰党)领导的改革失误和政治上的错误造成的,尤其是经济上的极左和政治上的极右两者相结合,导致了1980年波兰全国性政治经济危  相似文献   

8.
1989年春,波兰统一工人党和反对派举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圆桌会议。经过反复争论和协商,双方在政治、经济、社会改革和工会多元化等重大问题上,达成了协议。执政党和反对派达成这样的协议在东欧国家还是第一次,它还使曾被取缔的团结工会再次合法化。圆桌会议后,人们衷心希望波兰能出现新面貌,但是波兰的局势似乎并不是象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平静,而是一波三折,危机迭起。先是波兰工人党在大选中失利,接踵而来的是总统选举危机,新政府难产。  相似文献   

9.
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委员,理查·卢加参议员借1991年美国《共产主义问题》杂志创刊四十周年纪念之际,发表了题为“估价九十年代的苏联和东欧”的演说。他认为,波兰于1989年底提出的经济改革计划可以作为一种标准来评估东欧各国,甚至前苏联各共和国。因为波兰的经济计划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第一份计划。正如这份计划中所说,“一  相似文献   

10.
自1988年2月1日、3月1日和4月1日开始,波兰政府对物价进行了一次较大幅度的调整,这是1982年以来的第七次。物价问题在波兰始终是最大的最尖锐的问题,是政府与人民矛盾的焦点。要使经济正常运行就必须大幅度调整价格,而调整价格又必须考虑到社会的承受能力,对此不能被所有关心着波兰改革进程的人们所关注。提价原因 1987年下半年,波兰政府在提出实施第二阶段经济改革方案时,开始酝酿对商品价格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并着手搞社会调查和征求人民的意见,结果在11月29日的全波公决中未能获得通过,但仍有1200万人投票支持政府的彻底改革纲要。经与工会协议会和农民协议  相似文献   

11.
从统制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被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并按斯大林模式建立起一套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但没过多久,南斯拉夫就别树一帜,开始探索把计划经济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为了改变行政命令控制的计划体制所造成的低效率和对资源的巨大浪费,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肯定了利润和价值规律,从而部分地引进了市场机制。匈牙利、波兰等国的经济改革,则在更大的范围内推行了市场经济的原则,生产要素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市场化。匈牙利的产品和劳务部分实行市场化,这体现在不同的产品分别采用官方固定价、协议价和自由价等多种价格以及允许人们业余时间从事第二职业等。波兰也实行由官价、议价及调节价三种价格组成的国家计划价与市场价相结合的混合价格体制。波、匈两国都允许私营小企业和私营农业存在,并大量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  相似文献   

12.
在波兰有种特殊现象,即那儿有由私人小额直接投资的外资小型企业。波兰第一家外资小型企业是1977年开设的。由于1982年6月调整外资企业的开设和经营原则的法令以及其它因素,使波兰的外资企业的经营范围有了明显的增大,从1982年的269家增加到1985年的683家。它们的产值增长了6倍。  相似文献   

13.
即使在剧变后的今天,波兰的农业经济仍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领域所拥有的人口至今仍占全国总人口自40%左右。而且,随着中央计划体制的崩溃和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带来的失业者队伍首先为农业领域所吸纳,其人口呈不断加大之势。由于农业土地占全国国土的60%,可以说波兰基本是个农业国。因此,加强农业,对于谋求利用资源发展制造业、服务业及其相关产业振兴、力求国民经济中长期稳定增长的波兰至关重要。应当说,农业的作用在波兰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改革是个关键问题。那么,波兰的农业经济究竟有什么特征?1989年后究竟有什么变化?今后的农业经济走向如何……都有研究之必要。  相似文献   

14.
始于九十年代初的波兰经济体制改革成就显著。但目前的经济增长尚不稳定,原因是深层的危机根源未被彻底根除: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工农业生产低效率、保留甚至加大与西方在技术上的差距等等。而其中波兰的通货膨胀问题尤其令人瞩目。 造成通胀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预算短缺。94年国家预算缺口约29%,同时国家的内外债务上升近9%。95年负债总额占预算开支的17%以上。 91—94年贷款和金融政策的变动具有通胀性质,为的是扩大总需求。当时成功地控制了价格制  相似文献   

15.
波兰许多经济学家对波兰现行的经济政策所依据的原则以及贯彻该政策的机制本身持批判态度。波兰华沙财经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科洛特科是其中之一。他撰文揭示在过渡时期波兰实行的硬性货币政策越来越站不住脚,并且提出自己的新经济政策模式。作者分析现行政策主要矛盾的特点是,稳定宏观经济、干涉主义地改变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波兰自1965年起实行了三次改革。其第三次(1973年~1976年)的“全面改革”基本上失败了。除多方面因素外,其根本原因在于改革本身,尤其是价格改革和工资改革出了问题。《劳动科学研究资料》1985年第4期刊登的《从波兰改革的挫折看工资改革的几个问题》一文,论述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波兰“大冲击式”的经济改革已经进行了三年,证据表明,国有企业对新的经济现实所作出的反应比如下偏见中预示的更灵敏,这种偏见认为,国有部门是缺乏主动性和失败的。不仅在对于中期增长仍是至关重要的波兰,而且在其它国家生产部门典型地占有国民生产总值、就业、税收和出口中很高比例的改革的国家中,国有企业的行为和改革在不同的后共产主义国家,情况有所不同,而作为先行者的波兰的经历则提供了某些有益的教训。 大型生产企业的私有化并非一项容易完成的任务,特别是在东欧前计划经济中所要求的私有化范围极大。1990年,许多人认为国家财产应尽快被私有化。任何拖延都意味着浪费时间,而且当私有化最终实现时,恐怕不再会留下什么可私有化了。这种观点是以这样一种流行的观念为根据的,即国有企业在适应新经济现实时行动迟缓,并且不愿进行结构改造。  相似文献   

18.
“政治大海里的一条船”70年代初波兰宣布加速实现经济集约化的方针,头几年曾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70年代中期以后党的领导急于求成,在原来就超越实际可能的情况下,决定再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加上过分依赖西方的贷款(外债从80亿美元增加到270亿美元),致使经济情况日益恶化,债台高筑,终于在1980年触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工潮。然而,经济上的困难只是原因之一和导  相似文献   

19.
改革的设想当波兰新的团结工会政府开始制定自己的战略时,决策者们对零敲碎打的改革导致失败的前车之辙记忆犹新。他们知道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但在全面变革的征途中,还有一些巨碍险关。例如,稳定宏观经济的问题。制止恶性通货膨胀差不多总是要求消除巨额预算赤字和通过中央银行紧缩银根,波兰也不例外,但同时,金融和财政的紧缩几乎总是要促使一些企业破产。在象1989年底波兰那样的社会主义经济中,价格体系是严重扭曲的,以致于没有办法来说明哪些企业  相似文献   

20.
在东欧各国中,波兰是第一个推翻现实社会主义并最先宣布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自1990年1月起贯彻著名的“休克疗法”纲领两年多来,波兰正在步履蹒跚地向市场经济过渡。截至目前,波兰已全面放开物价,大幅度削减财政补贴,政府设置了所有制改造部,推行国营企业私有化,包括“小私有化”和“全面私有化”,取消了中央计划,把中央计划署的职能改变为经济预测性。改革了税收制度,建立市场经济所必需的银行体制,如信贷制度和开办证券交易所,把兹罗提变成国内可兑换货币,消灭了外汇的黑市交易。对外,一方面寻求西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