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我国各地监狱在罪犯管理中贯彻人道主义精神缺乏适用全国的统一规范,客观上造成了各自为战、各行其是的局面。为此,司法部应尽快出台一个明确的、便于操作的规范,提高我国保护罪犯人权的水平一建议各级人大或检察部门建立弱者保护中心,广泛宣传罪犯人身保护、人权保障、人文关怀的意义,组织更多的社会团体和公民参与罪犯帮教工作。监狱要加大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快布局的调整,为保护罪犯的合法权益创造物质条件;加强监狱警察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实行监狱人道主义准备条件;将狱务公开落到实处,为保障罪犯权利提供程序条件。  相似文献   

2.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2):100-100
张晶在《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10期上撰文《监狱工作科学化的再思考》,提出了一些改造罪犯的新观念:1、怎样正确对待罪犯。过去,我们一直是把罪犯当做敌人来对待的。既然我们把罪犯当做敌人,那么,罪犯同样也把我们当做敌人。这样,监狱警察在心理上与罪犯是不相融的,改造活动很难深入下去。因为谁都不愿听敌L的话,怀有强烈的抵触、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是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赖以存在的根基。人文精神的失落是当下世界性的问题。罪犯是道德失范、人文素养缺损的典型。监狱改造罪犯的过程实质就是培育罪犯人文素养的过程,改造罪犯的行刑诉求体现了监狱对罪犯的终极人文关怀。监狱文化受到古今中外多元文化的冲击,必须有赖于一种文化权威,以鲜明的时代视野、开放的文化心态和多样化的价值追求,从行刑立法与行刑实践的两个层面上重构人文精神,才能有力推进行刑的人文关怀进程。  相似文献   

4.
苏进军 《广东法学》2009,(3):34-36,76
“躲猫猫”事件真相大白后,暴露出牢头狱霸为所欲为、欺凌他犯的狱政管理软肋。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妥善解决监狱罪犯参与警察管理的问题迫在眉睫。在明确罪犯参与警察管理存废的基础上,对罪犯参与警察管理进行角色定位,加强对参与警察管理的罪犯的监管教育,切实提高监管水平和改造质量。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监狱对罪犯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狱有效保护罪犯合法权益,必须以健全的法律制度做依据,以此作为法律保障。树立科学的监狱刑罚理念是监狱有效保护罪犯合法权益的根本保证。体现深层的人文关怀是保护和实现罪犯根本权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宋新国 《行政与法》2006,3(12):62-64
文章基于执法为民理念,阐释对监狱工作宗旨的理解。文章认为,监狱工作宗旨根源于党的根本宗旨,其实质是为人民服务;“为罪犯服务”的提法因其政治上、法律上的谬误而有悖于监狱工作宗旨,而“为罪犯改造服务”的提法因其逻辑上的含混而无法正确诠释监狱工作宗旨;监狱警察履行监狱工作宗旨,应当做到牢固树立人民公仆意识,忠诚执法,自觉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监狱是罪犯与监狱民警矛盾的统一体,作为罪犯,既要接受国家法律的德罚,又要接受监狱民警的教育与转化;作为警察。既要承担代表国家执法的神圣职责,又要充当特殊园丁对罪犯实施矫正与改造。正是由于这样一组矛盾统一体的存在.形成了监狱错综复杂的人文环境。作为矛盾一方的监狱民警应该深知自己所肩负的重任,因而在对罪犯的管理中,绝不能是简单、粗犷式的管理,而应该在“精”“细”方面动脑筋、做文章。系统地学习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自己公正的执法手段和高超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化罪犯。有效地化解罪犯与监狱、罪犯与民警、罪犯与罪犯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做好罪犯医疗保健工作是法治监狱的基本要求,是稳定监狱秩序,体现人文关怀,促进罪犯改造的有效途径。做好罪犯医疗保健工作,必须加强领导,依法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为监狱服务。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特定条件的、不予收监执行的罪犯安排于社区之内,在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之下,在监狱劳教警察、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的积极协助之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在确定的期限之内,对相关罪犯进行心理矫正和行为矫正,通过各种形式的人文关怀使其充分反省自身行为并重新回归社会的特殊的非监禁刑罚方式。社区矫正离不开人民检察院的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10.
罪犯的减刑同社会支持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监狱惩罚制度和劳动纪律使罪犯很难建立起信任的人际关系,出于对亲人的信任感,罪犯更加倚重社会支持。建立监狱与社会支持的双向联系和沟通,改善监狱的服刑环境,让罪犯在接受刑罚的过程中体会到社会的人文关怀,这样会更加有利于罪犯的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