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联体国家西靠与美俄争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将独联体视为其与西方间的战略缓冲地带,努力加以维持.但进入新世纪以来,独联体国家西靠倾向凸显.在独联体12个成员国中,格鲁吉亚、乌克兰已被美国"颜色革命"西化,吉尔吉斯斯坦发生政权更迭,"古阿姆"组织(目前由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摩尔多瓦组成),"疏俄亲美"基调增强.独联体国家向美国靠近,将对该地区造成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自由思想——21世纪》杂志2002年第1期刊登了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后苏联研究中心副主任、政治学副博士阿.弗.马雷金撰写的《独联体:十年总结》一文。此文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审视了十年来独联体走过的曲折道路,分析了独联体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评估了未来可能出现的几种趋势。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改变政策独联体国家元首理事会会议8月底在俄罗斯千年古城喀山举行。许多人都认为喀山会议将是这个苟活了14年之久的国际组织的政治葬礼,但俄罗斯显然竭力想挽回这一局面。在会前的独联体外长预备会议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独联体任何时候都不会被埋葬。俄罗斯政府机关报《俄罗斯报》也在峰会前警告说,如果独联体解体,那么它的每个成员国都会像前苏联的解体一样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后,苏联共产党的后继者——独联体国家各共产党经历了身份转换,从执政党变为在野党或曰反对党。20多年来,这些共产党组织规模锐减,但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思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教训,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制定新的纲领和行动策略,为使国家重新走上社会主义之路而顽强奋斗。由于受到自身矛盾的羁绊和外部环境的制约,独联体国家共产党要实现重建社会主义的目标,尚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作为独联体一体化进程的主导国家具有一定的地区凝聚作用,但是由于俄罗斯帝国和苏联时期造成和一直存在的民族政治裂痕,也由于更大范围内的全球化进程和大国政治角逐,独联体一体化进程远远谈不上顺利,甚至存在逆一体化的趋势。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地区范围内又出现了实际上更有活力的次地区组织,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俄白联盟、欧亚经济共同体、集体安全条约、“古阿姆”集团等。  相似文献   

6.
引人注目的乌克兰总统重新选举,最终以得到西方大力支持的尤先科获胜落下帷幕.亚努科维奇不服选举结果,一再上诉,收效全无.对这次选举,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选举是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的又一场博弈,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继格鲁吉亚之后,在独联体国家推行"和平夺权"的又一次实践."乌克兰事件"影响深远,特别是对2005年即将拉开总统选举帷幕的中亚国家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30年之际,俄罗斯整合独联体一体化的态势高歌猛进:俄白联盟实质推进;借助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深度介入哈萨克斯坦局势并力保中亚总体稳定;在乌克兰问题上保持强势并提出俄国家安全红线论.当前,俄罗斯已形成巩固并强化在独联体地区主导地位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风云     
雷墨 《南风窗》2014,(8):21-21
美欧与俄罗斯对抗的限度 4月1日,北约成员国外长在举行有关乌克兰危机的会议后发表声明,宣布中止与俄罗斯在民事和军事方面的合作。同一天.美国众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向乌克兰提供10亿美元贷款担保,并就俄吞并克里米亚实施制裁。也是在这一天,乌克兰议会通过决议,允许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军队进入乌克兰,以便参加今年5月在乌境内举行的多国军事演习。几乎与此同时,俄总统普京签署命令,将克里米亚列入俄南方军区管辖范围。俄外交部1日发表声明,公开警告乌克兰不要加入北约。  相似文献   

9.
2014年初以来的乌克兰危机充分反映出美俄两大国的地缘战略优势与劣势。美国认为克里米亚入俄是俄罗斯对冷战结束的报复,但美国在诸多限制条件下不敢轻易对俄罗斯进行军事打击,暴露出其海权的有限性。俄罗斯虽然在冷战后国力下滑,但应对乌克兰危机这样的周边地缘政治博弈仍游刃有余,体现出其传统陆权的优势,并希望利用本次危机阻止甚或扭转冷战结束以来西方不断在东欧压缩其战略空间的态势。由于军事冲突得以控制,美俄围绕乌克兰危机的地缘战略博弈发展到地缘经济领域。俄罗斯利用乌克兰对其经济依赖的加强,对乌东部地区实施援助。美国则派出专家帮助乌克兰实施经济改革,促使其进一步倒向西方,同时与欧洲共同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面对乌克兰危机中大国地缘战略博弈的新态势,中国应当积极谋划自身周边外交,落实新一届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周边外交和经济倡议,扩大经济影响,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0.
方亮 《南风窗》2012,(25):68-70
成绩单的背后,格鲁吉亚改革的缺陷也备受诟病。至今仍高企的失业率便说明改革红利无法惠及所有人。而金融等领域全面地向外资开放和彻底的私有化,也都只能用这个国家独特的地缘地位和国家规模来解释。苏联解体20年,整个独联体地区政治生态难见亮色。诸国仍习惯于眼望莫斯科,不是有样学样也是捕捉风向。可悄然间,因2008年一场"5日战争"而惹火上身并招致耻笑的高加索小国格  相似文献   

11.
独联体作为前苏联绝大多数共和国在“离异”之际形成的一种维系多边关系的特殊形式,起初不起多大作用,几乎形同虚设,首脑会议成了争论的场所,无法就重大问题达成协议,签署的多项文件也无约束力。国际社会把独联体喻为“幻影集团”,并不对  相似文献   

12.
2021年春季以来,在俄罗斯与美国及欧洲关系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乌克兰在其东部武装冲突地区"蠢蠢欲动",促使此前相对稳定的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突然紧张,进而引发俄罗斯与乌克兰乃至整个西方的敌对性军事互动陡然升级,有关方面调兵遣将,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新一轮乌克兰危机的发生与发展并非偶然事件,而是乌克兰内外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质上是俄罗斯与美国主导的西方围绕乌克兰争夺战而展开的一场战略博弈,暗含各方深刻的战略考量.鉴于俄美以及俄乌关系及其负面的相互认知、截然对立的战略考量和结构性矛盾,目前这场危机呈现愈演愈烈之势,未来俄罗斯与美国主导的西方以及乌克兰难以走出激烈博弈与对抗的"魔咒",乌克兰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数轮广泛且密集的制裁,其中,能源制裁是美西方采取的重要对俄政策工具。2022年12月5日生效的对俄出口石油价格上限政策,正是美西方对俄能源制裁的深化,其目的是在确保全球市场可靠石油供应的情况下,打击俄罗斯石油收入,加剧其财政压力。美西方出台该制裁措施具有深刻战略逻辑,全球“能源丰裕”新常态改变了原有能源权力结构。同时,美西方整合内部力量和优势强化该制裁的可行性,体现出美西方之间较强的政策协调能力,这对未来大国战略竞争及竞争工具选择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4.
"郁金香革命"与后苏联空间的混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3年开始,一场波涛汹涌的“颜色革命”席卷了独联体的薄弱地区,造成了后苏联空间的局势突变。从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到乌克兰的“橙色革命”,再到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颜色革命”中反对派借众“逼宫”的幕后,似乎都隐现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人的身影。西方,特别是美国力促“颜色革命”的发生,其意欲何为?2005年3月24日俄《真理》网站(www.pravda.info)刊载了安东·苏里科夫的文章———《“郁金香革命”与后苏联空间的混乱》,该文章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华盛顿在伊拉克的行动不断受挫,这迫使…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和独联体的命运已成为欧洲和世界的热点,这是当前国际形势构成中一个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过去,苏联强大了要影响全球,现在它衰落了同样要影响全球,没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今后,在欧洲和亚太两个主要战略方向上,国际权力结构如何配置,都将同独联体的命运前景攸关。从苏联到独联体。说明凡是存在过庞大版图国家的地区,都面临着一种寿命周期率的考验。  相似文献   

16.
列青 《工会博览》2004,(17):41-43
一、独联体国家的劳动保护状况令人堪忧实行私有化和市场经济改革以来,独联体国家的劳动保护状况总体恶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据调查,各国约五分之一职工的劳动条件不符合劳保标准。每年工伤死亡约6000多人,近5年  相似文献   

17.
<正>乌克兰危机是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与西方长期较量的最大危机。危机虽然由乌欧关系引起,实质是美俄地缘政治争夺。美国的战略考虑是,通过策划乌克兰政变削弱俄罗斯复兴的关键性基础、离间俄欧(德)关系及俄中关系,防止欧亚大陆走向一体化,以便重返亚太、集中精力应对中国的崛起。危机将对国际格局和国际规则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带来重大掣肘,是对美国霸权诚信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不顾俄罗斯和国际社会的反对,宣布美国将正式退出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这一决定为冷战后持续多年的美俄<反导条约>之争划上了句号,为美国政府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解除了束缚,但对国际裁军进程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同时也损害了国际安全和战略稳定的基础,将给世界秩序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俄罗斯和世界其他国家普遍认为,乌克兰危机削弱了冷战后甚或二战后构建的国际关系体系。通过比较分析,更能强化该观点。曾几何时,国际关系体系的核心是二战后美苏在欧洲的博弈。现在转变为美俄在原苏联地区的争夺,特别是争相拓展在乌克兰的影响力。冷战时期,地缘政治冲突主要是势不两立的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间的对抗。在沉寂了20年后,意识形态对抗卷土重来,不过对立的意识形态变为俄罗斯保守主义和西方自由主义(提倡同性恋、毒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独联体地区工会运动的总体形势稳定,各国工会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职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工会的团结统一,参与国际工运事务.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工会运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独联体工运也暴露出许多弱点和问题,面临一系列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各国工会纷纷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工会组织软弱涣散 继续改革势在必行 独联体工会人士强调,近年来独联体工运中仍然存在着组织涣散和离心现象,有的基层工会甚至处于自行其是、无人过问的状态,他们与上级工会的关系在不断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