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这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李兆麟同志创作的《露营之歌》中的一句歌词,也是李兆麟同志用一生践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观看湘剧《园丁之歌》,情不自禁为之鼓掌.当女服务员告知"这是个受批判的片子"时,毛泽东一锤定音:"我看是出好戏"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于天放的”。 于天放之所以如此出名,不仅仅由于他在“八一五”事变不久前在北安狱中逃亡,日寇在黑龙江省各地通缉他,用几十万元悬赏要他的头。更重要的是他是黑龙江省出色的知识分子代表,一位艰苦卓绝的抗日英雄。  相似文献   

4.
激昂奔放的《游击队之歌》出自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之手。在民族危亡之时,贺绿汀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创作了大量优秀歌曲,激发了许许多多人的斗志,也给人民群众带去了精神食粮,增强了人们对革命必胜的信念。他的歌曲思想性与艺术性交相辉映,历久弥香。从他的抗战歌曲,特别是《游击队之歌》中,不难看出这一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关山,原名丁威,1934年生。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其播音风格朴实自然,昂扬奔放,大气磅礴,是我国著名播音员之一,我国首批5名播音指导之一,尤以演播长篇小说著称。主要播音作品有《红旗谱》《欧阳海之歌》《林海雪原》《暴风骤雨》《高山下的花环》《四世同堂》等。  相似文献   

6.
孟红 《党史纵览》2006,(8):36-42
小说《青春之歌》是著名女作家杨沫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一部成名作.作品问世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反响,既赢得了极高的荣誉,也遭到一些批判,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潮起潮落,风云变幻,作品问世后的遭遇像一面镜子一样,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在众多铿锵有力、鼓舞斗志的红歌中,有一首气壮山河的战歌——《露营之歌》。歌词是民族英雄李兆麟携革命战友于天放、陈雷等集体创作的,诞生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无数抗联战士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英勇不屈、不怕流血牺牲,战斗在  相似文献   

8.
"……盘王出世在福江,盘王出世福江庙,面前绶印十三双……"一曲高亢悠扬的天籁之音在夜空中回旋飘荡、余音绕梁,赢来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桐冲口村瑶寨夷勉堂的舞台上正在进行一场瑶族民俗表演,为四面八方的游客展示瑶族流传千年的民族史诗——《盘王大歌》。《盘王大歌》是瑶族人民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以及祭祀盘王的礼仪活动中创作的古歌史曲,承载了瑶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情感记忆,堪称瑶族的"荷马史诗"。  相似文献   

9.
孟红 《党史天地》2006,(6):37-40
《青春之歌》是上世纪50年代末期现代著名女作家杨沫的一部成名作。这部以女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反映革命题材的长篇小说,清新秀气,卓尔超群,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成为建国后一部经典长篇小说。由此成功拍成的电影也蜚、声海内外,成为我国上世纪50年代的一部经典影片。那么, 《青春之歌》是如何搬上银幕的呢?  相似文献   

10.
躯体修辞学是九十年代文学批评中一个出现频繁的术语。本文运用躯体修辞学,从林道静、余永泽等人物对十七年的红色经典《青春之歌》进行再解读。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黔东南州通过形式创新,打造了一批民族文艺精品,积极推动民族文化对外交流,不仅展现了民族文化独有的魅力,更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打造精品实现"双赢"2015年1月8日,北京,国家大剧院,来自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的侗族大歌队正唱着《夏蝉之歌》。全场观众无不被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歌声深深吸引,凝神屏息,细细品味"天籁之音"。一曲终了,掌声雷鸣。这是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全球首演的情形。该剧改编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民间文学作品《珠郎娘美》,将侗族大歌与民族管弦乐结合,融入侗族舞蹈、服饰、乐器、民俗等元素,以全新的  相似文献   

12.
1951年,曾流行一时的《毛泽东之歌》骤然停播,销声匿迹。这是一首怎样的歌曲?为什么会停播?几张发黄的报纸,将这些疑团慢慢解开,关于这首歌的历史细节令人不禁发出声声感叹。《毛泽东之歌》骤然淡出历史舞台1941年,时任《晋察冀日报》副总编辑的张春桥和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卢肃一起创作了《毛泽东之歌》。歌曲问世后在解放区广为传唱,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毅 《理论与当代》2014,(10):39-40
正"侗族大歌"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早在宋代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卷四中就有"男女聚而踏歌,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在前导之"的记述。侗族大歌作为侗族文化"三宝"(大歌、鼓楼、风雨桥)之首,在当今已受到世人的高度关注,被国内外音乐界公认为保存最完好的"天籁之音"。其独特的复调和声,无伴奏的自然音质,悠扬婉转的旋律,凝结着侗族人民追求幸福的生活愿景,彰  相似文献   

14.
孙秀 《世纪桥》2008,(15):49-52
<正>天放村在绥棱县上集镇,是国家确定的革命老区村。日伪统治时期称向阳区宋万金屯,位于伪绥棱县公署上集厂(今上集镇)东北角,是著名抗日将领、东北抗联第三路军特派员、第六支队政委于天放领导的抗联小分队长期开展抗日活动的地方。1944年12月19日,于天放在这个小村子被日伪军警逮捕。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于天放而命名为天放村。  相似文献   

15.
王勇 《党史纵横》2004,(11):32-32
2004.11党史纵横“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是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啊,彩虹般的大桥,直上云霄,横断了长江,雄伟的钟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对于在那个特殊岁月里当过知青的人来说,这首歌恐怕为很多人所熟悉。这首歌原名叫做《我的家乡》,又名《南京知青之歌》。它的作者是南京人,而且就是当年的知青,他的名字叫任毅。1968年12月26日,也就是毛泽东诞辰纪念日那天,南京五中的一批学生坐着卡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来到江浦县插队落户,任毅所在的生产队正好是公社所在地,于是他们这个知青点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全公社知青聚…  相似文献   

16.
陈子昂是初唐时期著名诗人,他强调兴寄,反对柔靡,指斥时弊,诗风清峻。他的《登幽州台歌》于简言之中折射出无限意境,其“空白”手法的运用使物我之间完美结合,而其对比手法的运用,则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  相似文献   

17.
陈谷嘉 《红旗文稿》2014,(10):24-29
正一中国古代先人曾说:"学于古训,乃有获"。又说:"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尚书·说命下》)当今我国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所倡行的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思想和主张,与古代中国民本思想存在着思想上的渊源关系。可以这样说,以人为本的主张可从古代中国文明起源特殊路径中找到它最初的源头。根据历史记载,在古代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第一个国家夏王朝,先人们已对民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作出了明确的肯定。《尚书·五子之歌》记载说:"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是夏康的弟弟劝说夏  相似文献   

18.
1978年9月9日,为纪念毛泽东逝世两周年,《人民日报》在第1版发表了毛泽东的《诗词三首》.《贺新郎·别友》便是其中之一,并附有作者手迹,但没有词牌、题目和题写时间,似乎写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是毛泽东的离别感怀之作.1941年,曾当过毛泽东塾师的堂兄毛宇居主持编纂《韶山毛氏四修族谱》,他在"毛泽东"条目中写了"闳中...  相似文献   

19.
正在《游击队之歌》中,有这样两句唱词:"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对于经历过抗日战争严峻考验的很多老八路来说,这段歌词多少带有一点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历史上的实际情况是,八路军的武器大部分都是靠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与智慧得来的。真正起作用的是八路军自己的兵工厂,而他们靠的,是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事实上,全面抗战爆发后的8年中,以八路军为首  相似文献   

20.
《军队党的生活》2010,(2):79-79
新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一句行话叫“三红一创,山青保林”,指的是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八部长篇小说:《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山乡巨变》、《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它们与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星火燎原》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旗飘飘》构成了“红色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