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农村兴起了加快发展特色经济的热潮。“依靠特色经济,繁荣农村经济;依靠特色经济,实现脱贫致富;依靠特色经济,加快小康建设;依靠特色经济,强县富民”已成为各地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共识。总结各地经验,当前发展特色经济应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1、把市场需要和当地优势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开发既受市场欢迎、适销对路,又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独具一格的特色产业和产品,这是发展特色经济成败的关键。为此,要下功夫来分析市场需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北方某市农村驻村"第一书记"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突出瓶颈是城乡发展不均衡与"三农"发展不充分,进而提出加快提升农业农村现代水平,应从顶层设计转向城乡融合,建设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全面激发农村市场活力,促进农业农村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基础公共服务水平,深入推进"三社"融合;促进新农科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积极推进"三园"工程;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依靠信息化技术促进政策落地,大力发展新型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3.
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是指在保持城乡各自特色的同时,保持城乡经济社会制度、机制的统一,从经济、社会、空间布局等方面融合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统一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不仅要依靠以市场为导向的、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为基础的聚集扩散机制和市场互动机制,而且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以规划政策制度为手段的统筹协调机制和均衡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4.
推进甘肃城市化进程必须以工业化为核心加快经济建设;以城镇化为并行措施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利用制度创新,走政府主导、利用市场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大中城市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高潮。在各地谋求经济快速发展中,“县域经济”作为一个特定的经济名词,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更能促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如何发展县域经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依靠完备的法制来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只有健全的法制,才会有健康的经济市场。我国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地方立法机关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尽快制定适合当地经济市场需要的法规。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改进和完善地方立法工作,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改革与法制建设的有机结合,使之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发展生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坚持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经之路。松桃县太平乡农业产业化进程并非仅仅依靠行政力量来推动,它运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政策的牵引作用,从而将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的调控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是松桃县太平营乡农业产业化发展得以迅速取得成效的基本经验。松桃县太平营乡经验显现了农业发展的新思路: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方向,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积极培育区域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绿色化和多功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中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中天水经济区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的交汇处,被确定为全国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域。本研究在于描述关中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基础和环境,提出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科学规划引导,促进城镇体系布局优化;发展新型工业化,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动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承载力;利用资源优势,推进特色城镇化;加快城乡统筹,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市场若干法律问题潘运根,丘金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特别是1992年以来,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鼓舞下,全国各地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房地产市场出现迅猛发展势头。各地纷纷设立开发区,大量出让国有土地,房地产开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为了切实解决农村买难卖难问题,加快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商务部在全国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首要的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要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必须加快乡村振兴战略,以特色小镇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这样不仅能够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新动能,推动国民经济以中高速持续增长,而且能够缩小城乡差距,进而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贵州批发业市场竞争力弱小,既直接影响贵州经济发展,又制约着先进流通方式的引入。提升贵州批发业市场竞争力,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批发商业的管理,规范批发市场的发展和运行;深化流通企业改革,加快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竞争格局;加快调整批发业的地区布局,促进城乡、区域结构进一步协调发展;积极引导批发业的自身建设,加快技术革新和改造的步伐,实现管理现代化;建立生产厂家为指导、批发商和零售商为主导的批发体系,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积极培养和发展大的批发商,实现规模化经营,以提高批发商业的组织化程度,培养高素质的批发经营者。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报告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宏伟目标任务。要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目标,需要各级各地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在我国,县处于一个基础层次,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部,更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全国经济一盘棋”,县域经济则是其中最基础部分。面向二十一世纪,如何理清发展思路,把握发展重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城乡分割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多层分割中最突出的问题,不仅导致我国城乡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实现合理配置,影响就业难题的解决和经济快速发展,而且阻碍了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制约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创新,即在加快健全与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同时,对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创建有利于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的新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社会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发展,城市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向农村扩展,而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恰好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桥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并可为广大农村居民参与经济发展过程以及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创造必要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期受益,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可以扩大全国的市场规模,不断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空间,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时期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总要求,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繁荣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县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立足县情实际,把握关键,围绕"生产发展",立足特色优势,加快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央很重视发展特色经济。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朱鎔基总理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现在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济结构要进行重大战略性调整,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在这种形势下,各地都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适应市场变化,大力调整结构,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因地制宜地发展别具一格的特色经济,对振兴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村稳定,加快小康建设,促进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是连接城乡的节点,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城镇建设要重视规划的先导作用,注意培育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实现错位发展。以制度创新和政策引导为保障,建立起以人口自由迁徙为最终目标的户籍管理制度、规范的农地流转市场体系,正确处理进城农民与农地的关系,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和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9.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中部六省已经从可持续发展、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城市圈建设、解决民生等问题入手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但是,在具体举措上,中部六省依据自身优势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山西省以推动能源基地绿色经济作为主题;安徽省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河南省立足"三农"和城乡统筹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湖北省根据省情"三业并举",推进结构优化升级;湖南省实施了"一化三基"战略;江西省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引擎走绿色崛起之路。通过各省发展策略的比较,对江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有利于城乡市场融合发展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实现社会整体转型 ;有利于社会整体目标实现 ,促进社会稳定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创新 ,体现了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