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军队形象管理是对军队运动过程中所发出的信息进行规划、塑造、传播和控制的各项活动。新媒体时代信息具有产生和传播的开放、多元、瞬时、互动和无障碍等特征,对于军队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时代展示军队形象,提升军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威慑力,应当科学定位适应新媒体时代需要的鲜明军队形象,探索有效传播军队形象的媒体路径,策略应对影响军队良好形象的各类媒体事件,配套媒体传播和控制的各项措施制度,努力练就军队科学应对媒体和公众的强健内功。  相似文献   

2.
自媒体主体的广泛性及其信息的即时共享性、互动性、“病毒式”传播速度与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充分提高了公众的关注度,同时信息发布者的观点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对事件相关主体的态度与评价,而自媒体的大部分信息内容都会涉及到政府行动与反应,有时甚至直接以政府言行为中心进行传播与评论,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正面的自媒体信息有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但负面的自媒体信息则会破坏政府形象,因此,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政府形象塑造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宣传片,依托互联网等新媒体进行传播,塑造了一个充满梦想、勇于担当的中国共产党形象,成为当前我国政治传播的成功案例。片子大致经历了"国际传播—国内网上传播—国内媒体新闻评论—新一轮网上传播—国内专家学者评论及媒体报道"这五个传播阶段。运用政治传播相关理论,从控制、内容、媒介、受众、成效和反馈等多个维度分析了这部宣传片。宣传片的政治传播功能与成效主要体现在政党形象的传播与塑造;弘扬理想,激发斗志;拓展外交渠道,提高国际声望和价值传播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信息的传播更加开放和便捷。在全媒体语境的形势下,警察形象塑造与传播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对新时期公安部门信息发布的公信力、警察的执行力以及应急情况的处置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快速性和公开性,建立和谐警媒关系;针对媒体源头的管理,构建突发事件和特殊舆情等情况的应对机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机制,推进持续传播的长效机制,以塑造警察形象,维护和宣传警察形象,从而实现信息自由与信息控制的有效平衡。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信息的传播更加开放和便捷。在全媒体语境的形势下,警察形象塑造与传播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对新时期公安部门信息发布的公信力、警察的执行力以及应急情况的处置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快速性和公开性,建立和谐警媒关系;针对媒体源头的管理,构建突发事件和特殊舆情等情况的应对机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机制,推进持续传播的长效机制,以塑造警察形象,维护和宣传警察形象,从而实现信息自由与信息控制的有效平衡。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媒是传播和塑造区域形象的重要因素。国家权威传媒对区域形象的传播与塑造起关键性作用。人民日报社的两报在加强福州海西形象在海外塑造的同时,却弱化了福州海西形象在国内的传播。福州需要加强对国内受众的海西形象特别是宜居宜业优势形象的宣传。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传媒业迅速发展,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因其具有的特殊政治性和敏感性,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媒体炒作的焦点。公安机关应高度重视对警务危机和危机传播客观规律的认识,主动加强与媒体的互动,积极引导媒体为警务工作服务,避免或减少警务危机对公安机关形象塑造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汶川地震为例,解读中国政府在危机信息公开与政府新闻发布等危机公关传播策略中所体现的及时、准确、公开与透明。中国政府在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与社会公众进行信息沟通的过程中,政府与媒体间建立了积极的合作关系,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政府、媒体、公众这三者之间形成的良性互动关系,塑造了良好的政府形象,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的目的 在于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当前,由于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刻意抹黑中国、一些西方民众对中国存在偏见、西方媒体对舆论垄断性较强、我国"抗疫"报道有待改进等原因,新冠疫情下中国国家形象国际传播存在一定困难.为此,应该加强在西方国家主流媒体上的辟谣力度,充分发挥互联网媒体...  相似文献   

10.
论软权力中的国家形象及其塑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谢晓娟 《理论前沿》2004,(19):19-21
国家形象是软权力中的重要因素。同时,软权力是国家形象得以塑造和能够塑造的基础。国家形象影响各国对外政策的选择与国际关系的状态,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国家的权力或实力。塑造国家形象的基础是国家的本源性,同时,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科技传播手段也决定着国家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媒体的普及为公众参与民主政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本研究着眼于新媒体传播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形象塑造,分析了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形成,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重点和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政府行为引导着城市形象的定位、塑造和传播过程,承担着形象主体与客体的双重身份,保障着城市形象塑造的科学性并提高城市形象传播的有效性。由于存在着主客观方面的各种偏见和障碍,导致城市形象建设中问题不断出现,大多数城市还是注重外在形象的塑造而缺乏对城市内涵的挖掘。  相似文献   

13.
"大陆形象"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两岸和平发展氛围下,作为一种"软实力"的"大陆形象"日益凸显。良好的"大陆形象"塑造有利于大陆同胞增强自信心和竞争力、有利于对台湾地区形成吸引力,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更是关系到中国形象的前途和命运。由于西方社会媒体、台湾政党政治以及台湾媒体市场化取向扭曲了"大陆形象",中国大陆需要对"大陆形象"作明确的形象定位。积极发展信息公开、媒体解限、文化交流等"软实力",获取台湾同胞的认可。要注重提高公众形象意识,注重民间力量对塑造"大陆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媒体对一个国家的形象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美国三大主流媒体之一的《纽约时报》一直被认为是“档案记录报”。2009-2010年,《纽约时报》对华持续保持高度的关注,其报道的密集度较为平稳,报道内容集中于政治与经济领域。剖析其主要涉华报道,可以发现,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纽约时报》对我国的报道已相对更加客观,更加反映中国的社会现实,这说明我国所面对的国际媒体环境有所改善,国际媒体对中国的国家形象认知与塑造更加客观。尽管如此,由于冷战思维的残留和国家利益的影响,美国媒体对中国的认知仍相对滞后,其报道中也常常戴着有色眼镜,甚至是故意歪曲丑化。为此,中国需要不断强化和引导国际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与塑造,从而提升中国的国家软实力,让世界更加客观地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外交是传播国家或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国家外交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对于国家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文化外交与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内在联系出发,分析我国以文化外交塑造国家形象的现实状况,建议通过创新文化外交管理制度、提高对外文化传播能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等方式开展文化外交活动,以更好地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6.
公共危机是政府形象管理的关键点,对政府形象有正向或负向的放大作用,也为政府形象的重塑创造了机遇。汶川地震为政府形象重塑提供机遇、条件和选择上的新路径,即信息的公开透明、科学的媒体管理、塑造真实的领导人和英雄形象、双向平等沟通的传播路径和不再打造政府全知全能的神话、加紧构建政府问责制、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的管理路径。从中反映出政府以人为本、重视责任和回应、注意依法行政的行政价值取向。要对危机后政府形象的巩固与完善,还需建设法治政府,将政府形象管理的新举措制度化、常态化;建设现代行政文化,从根本上转变公众对政府的成见;增强公关意识,提高政府形象设计和形象传播水平;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加强政府形象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传播迅猛发展,信息全球瞬间流动,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积极主导善后、主动应对媒体、有效疏导民意、及时修复形象,变得异常重要。能否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把真相及时准确权威地公布出来,实现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的科学媒体应对,关乎政府形象塑造,考量政府公关能力。组织传播理论认为,在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工作系统的流程中,信息最为关键。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和恢复是政府运作中的关键行为,并且影响着整个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的媒体应对,需要创新互动形式、传播技术、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整合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各种有效传播手段,站在第一高度、讲究第一发现、力求第一时间、重在第一现场、找准第一落点、争抢第一发布,做到不瞒报、不漏报、不迟报、不错报,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相似文献   

18.
塑造国家形象是对外传播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其中国际广告是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有效手段之一.<中国制造>广告体现了品牌和定位的创意,从取材、形式和主题上进行了创新.今后,中国国家形象广告的制作和投放要找准国家定位,分阶段进行多媒体宣传,并逐渐上升到整合营销的层面.  相似文献   

19.
政府形象传播是政府形象存在的客观基础,形成的动态过程和必要条件。微博的出现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府形象传播的传统格局,媒介性人际传播业已成为政府形象的主要传播范式,它促进公民尤其是政策受体主体性的实现,促进政策议程设置直接面向政府形象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的传播媒介早已超越"传统媒体",进入了"自媒体"传播时代。在此背景下,我国公安机关也纷纷意识到"自媒体"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开通警务微信平台的方式,实现公安"自媒体"建设管理创新的新方式。公安警务微信平台的方式对公安警务信息的发布、公安机关自身形象的塑造、和谐警民关系的建设等方面都大有裨益。从公安警务微信平台的功能定位以及发展策略方面的深入探讨,可以助力公安"自媒体"建设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