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长征》2004,(4)
西方有句谚语:“站起来人们能够看见你,大声说话人们能够听见你,闭住嘴人们会喜欢你。”这是一句绝妙的忠告。然而,还有其他一些你应该考虑到的诀窍。 1.自问你的发言目的是什么。是让你的听众思考?是通知、说服、决策?还是要采取什么行动?如果你知道自  相似文献   

2.
正对经历过地震的人们来说,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因为家是地震后人们所有精神的寄托。"4·20"芦山地震中,家园的损毁让芦山的老百姓心碎,也让全国人民牵挂。时隔整整一年,当记者重新回到这个曾经饱受摧残的地方,最关切的问题就是他们的家建好了吗?如此多的困难和矛盾"4·20"芦山地震后,很多百姓家没了,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这个巨大的疑  相似文献   

3.
所谓纪念品.从词义上讲.是指用于纪念一件有意义的事而让人们保存的某种物品.它的诞生,实质是人们寄托感情和流露真情的一种表现.可如今不少人都觉得,怎么纪念品看来看去没那人味了?面对神州大地上愈演愈烈、愈演愈怪异的纪念品风.人们不禁要问;纪念品.你到底在纪念什么?  相似文献   

4.
人类几百年追求发展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的深思:是真正发展了,还是退步了,是得到了,还是失去了?如果考虑资源的损失、环境的破坏和人自身所受危害付出的代价,所谓发展还称得上是真正的发展吗?21世纪即将到来,人们应该对自身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重新进行评价和审视,即面对新世纪应该有一个全新的、理性的社会发展观。一、倡导伦理的自然观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坚信自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改造和征服的对象,人是自然的主人,让自然为人类造福是人类的伟大业绩,屈服自然是人类动物性和奴隶性的表现,改造自然的英雄倍受赞扬。于是便逐…  相似文献   

5.
2003年,甚嚣尘上的"非典"曾让人们心惊肉跳;2004年,危及人类健康的人间禽流感又一度让人们疑虑重重;进入2005年春节前后,在局部地区出现的流脑疫情再次给人们敲响警钟--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传染性疾病,正对人类健康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在这样一种局面下,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与自身安全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问题.一些读者希望知道,在传染性疾病越来越活跃的今天,我省公共卫生体系的"安全系数"有多大?或者说,我们的抗风险能力究竟如何?带着这个问题,记者专门采访了省卫生厅厅长金连弘.  相似文献   

6.
正自从严春风舆情发酵以来,"严书记出来走几步"之声不绝于耳。然而冷静下来分析,人们只是希望严春风出来走一走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与其说人们希望"严书记出来走几步",不如说是期待官方的积极回应,是呼唤党纪国法亮剑。因为只有党纪国法走出来,才能让"严书记"吃不了兜着走。令人欣慰的是,相关部门在此次事件中展现出的态度,让公众舆论与监督执纪  相似文献   

7.
布敏 《廉政瞭望》2007,(3):42-43
银行干部秦鸣峰挪用公款一事暴露了,在最初的震惊之后,人们了解到了其背后一段难解的情缘。单位不仅没有报案,同事们反而凑钱帮他补齐了挪用的款项。到底是怎样的隐情,竟然让人们如此宽容并帮助他?  相似文献   

8.
出狱后,昔日市委书记捡废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狱贪官的故事贪官事发、落马、“两规”、刑拘、公诉、审判……直至锒铛入狱,轰轰烈烈的激浊扬清之后,冰冷铁窗囚禁了贪官的罪恶灵魂,也满足了人们的新闻胃口,消磨了公众注意力,贪官的身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在贪官结束劳改生活与囚徒身份之时,失去落马前显赫光环与落马后追逐目光,有谁会关注一个毫无新闻价值的刑满释放人员?谁又会理会那些满目疮痍的过去与悲凉凄迷的未来……贪官出狱了,他该如何收拾茫然失落的尴尬心境?他该如何洗刷耻辱的贪官印记?他该如何走过大起大落的悲喜人生?洗尽铅华,回归本真,本刊编辑部特策划出狱贪官专题系列报道,他们以什么姿态去开始人生新的旅程?让我们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来告诉你……  相似文献   

9.
朋友,你去过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吗?你了解那块神奇、美丽、令人神往的土地吗?你听说过那里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一段段传奇般的故事和一首首足以让中国人吐气扬眉的英雄般的史诗吗?你想知道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是怎样用他们崭新的理念、坚强的意志、脚踏实地的精神来  相似文献   

10.
舒炜 《廉政瞭望》2012,(5):14-17
上世纪80年代是一壶让人迷醉的陈酒,灿烂的文学艺术成就和人们的求知欲、创造欲相辅相成,真实、善良、互助的美德则让大家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当今天的人们回望时,更多缅怀与唏嘘:不禁追问,到底是什么劫持了国人的心智与情感?当年的梦想和单纯,为什么变了模样?  相似文献   

11.
记者:今年地方两会上,幸福成为了一大热词。您如何看待?俞可平:总的说来,这是令人鼓舞的现象。至少说明三点问题:其一,政府开始自觉认识到幸福是人们追求的基本价值,是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其二,认识到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既包括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加,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平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臭氧小窥     
臭氧究竟与人们的关系有多密切,人们对臭氧有足够多的认识吗?那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臭氧。 1785年,荷兰科学家马丁努斯·马伦发现,每当他在实验室中进行放电试验后,空气中就会出现一  相似文献   

13.
正"开放还是封闭,前进还是后退,人类面临着新的重大抉择。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亚洲前途在哪里?"今天,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主旨演讲。放眼全球,人类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很多,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战争与冲突、贫穷与饥饿、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重大挑战,让人们必须思考:我们怎么办?未来何处去?正是基于此,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时代之问",并指出,要不畏浮云遮望  相似文献   

14.
品尝幸福     
<正>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生阅历和生命体验对幸福的感受也不相同,幸福给人们的印象是美丽的、可心的,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才行。有时,总想努力做些出人头地的事,让自己的背影印满一双双赞叹的眼睛,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观念中人们对组织人事管理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成见,如谁是组织人事管理的主体?组织人事管理活动是什么性质的活动?组织人事管理与其它管理领域间存在多大的差异性?作为组织人事制度改革的最新成果,《干部任用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人们走出这几个认识上的误区具有重要意义。一、人人都是组织人事管理者“选拔任用干部是领导的事,与我们无关”,这也许是许多人对组织人事管理最普遍的误解了。这种误解使人们对组织人事管理敬而远之,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组织人事管理真如人们所认为仅是党政主要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的事吗?美国《管…  相似文献   

16.
是中国人缺乏同情心吗?是中国企业家"为富不仁"吗?近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等主办的"让慈善成为时尚"大型论坛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专家学者、慈善机构、慈善家、受助者代表,以什么是慈善、为什么要让慈善成为一种事业和怎样让慈善成为时尚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南方日报》1月14日)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概念已进入家庭。想偷懒吗?让电脑为你煮饭、烧菜甚至是买东西……21世纪这些将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走进智能家庭,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霞飞 《党史博采》2009,(5):39-46
"九一三"事件后.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很顺当地按姓氏点出林彪手下"五大将"——黄、吴、叶、李、邱.其中的李.指李作鹏。但人们对李作鹏的历史,了解得不多.只知道他是林彪的死党。那么.李作鹏又有怎样的经历呢?他怎么成了林彪的死党呢?让我们翻开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9.
张吉刚 《当代贵州》2014,(28):40-41
正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根本宗旨就是让人幸福。如何提高城市幸福感?通俗地讲,就是让来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健康平安、和谐和睦、吃穿不愁、安居乐业。8月17日至18日,中共铜仁市委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铜仁市委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决定》。《决定》立足于铜仁城镇化的阶段特征和客观规律,科学明确了全市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定位、战略重点、主攻方向、推进机制和时间表、路线图,是指导万山区抓好城  相似文献   

20.
<正>持续多日的曼谷骚乱,让人们对红衫军有了更深刻的印象。红衫军是什么来头呢?1973年,泰国学生组织的"全泰学生中心"发动了反对军政府独裁的运动,结束了193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