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国家经济战略的新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面临着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的双重任务。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整合与提升,对产业转移承接进行规划与统筹,对皖江城市发展进行设计与定位,从而,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确定为第一个产业转移承接的国家战略。因此,我们要从国家战略的视野来思考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战略内涵、战略取向、战略趋势,把握与贯彻国家战略的新布局。  相似文献   

2.
张彪 《理论建设》2011,(6):14-19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项摆在全党、全国经济生活中大事,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国家发展战略,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后发展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促进转型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是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3.
本刊记者 《江淮》2011,(1):44-46
八百里皖江奔腾澎湃,千帆竞发;江淮大地春潮涌动,生机勃勃。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皖江版图腾跃国家战略,掀起了新一波大开放、大发展的热浪。转眼间,幕启一年,皖江风劲帆满,以"改变"的名义送走了2010——这属于皖江的元年。放眼江淮大地,"承接"、"创新"、"腾飞"正在皖江两岸激荡,成为安徽谋求跨越式发展的最强音。从本期开始,本刊推出《示范区建设》专栏,与您一同见证皖江腾飞、安徽崛起的时代轨迹。  相似文献   

4.
创新试验调整结构 “三区”并进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接产业转移、加强自主创新、增添发展新优势,是安徽在中部崛起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力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通过开放开发,整合区域内外的产业资源、创新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三区"迸发,探索一条边试边行的"产业转移+自主创新+文化旅游升级=跨越式发展"的全新路径,从而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郎溪是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两翼”之一宣城市的一个辖县,近几年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取得了明显成线,其发展变化引起省内外广泛关注,被称为“郎溪现象”,分析这一现象有利于我们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6.
正在国家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部署指引下,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力量;承接产业转移是落后地区完善产业体系、转变发展方式、缩小发展差距的难得机遇和重要途径。近日,宁夏银川-石嘴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得国家批复被确定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是继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等九个示范区之后的第十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石嘴山市作为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  相似文献   

7.
张娟娟 《江淮》2012,(2):43-45
春潮涌动,皖江奔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片热土正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在国务院颁布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两周年之际,本刊记者于近日深入一线,与您共同见证皖江巨龙展翼腾飞。皖江引擎强劲发力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两年来,"皖江引擎"带动作用愈加明显,皖江城市带发展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8.
<正>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我省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也为滁州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性机遇。作为示范区的"两翼"城市,滁州将立足干,着眼抢,加快"四个率先",实现"四个突破",奋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第一站、合作共建先行区、东向发展"桥头堡"。  相似文献   

9.
阜阳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阜阳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并没有摆脱自身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境况。在分析阜阳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政策扶持力度,走阜阳农产品品牌发展之路,明确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新兴物流产业,构建承东启西经济大市,以及抓住迎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契机改变阜阳人口结构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吴韦人 《江淮》2011,(7):32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中一再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这对于指导我省工业加快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省工业正处在发展的加速期、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承接转移的机遇期,既面临着诸如国家技术创新试点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等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节能减排硬约束,  相似文献   

11.
宣城市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9个市之一,是安徽唯一与江浙同时接壤的地级市。如何将宣城打造成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本文在认真研究国内外产业转移理论及宣城承接产业转移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宣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提出怎样加快宣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淮》2010,(7)
<正>皖江城市带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发展区域,具有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要素成本较低,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较好等综合优势。国务院批准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我国第一个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战略规划。建设皖江示范区,是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探索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的客观需要,对促进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当涂县位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箭头"位置。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中,这里正在发生着嬗变: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自主创新,让企业唱主角这是一家土生土长的企业。如今,身上的乡野味已了无踪影,丝  相似文献   

14.
《党史纵览》2010,(3):F0002-F0002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也为中部地区加速橱起点燃了助推器。  相似文献   

15.
皖江奔腾澎湃,江准焕发神采。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八百里皖江,扬起新一轮大开放的风帆,向着国际国内以及长三角加速外溢的资本、技术和服务,伸出热忱的双臂。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地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后发展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产业集群视角下,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是:积极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吸引产业转移;选择性地承接产业转移,以产业转移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承接产业转移做好服务;改善产业环境,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求是》2010,(23)
<正>滁州市地处安徽东部,辖四县二市两区,是安徽省东向桥头堡。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大决策,为加快滁州科学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了抢抓机遇,我们弘扬"大包干"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8.
张娟娟 《江淮》2011,(1):46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国字号"皖江示范区,在各方的期待中大幕开启。这一曾经的梦想骤然清晰,这片世人瞩目的沃土,风生水起,活力迸发,击打出奋力崛起的强劲节拍。站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上,我们回眸过往。  相似文献   

19.
《江淮》2010,(4)
<正>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无疑是2010年初最让安徽人民振奋的消息。《江淮》杂志推出18版的特别策划,及时聚焦了这一重要事件,高屋建瓴、颇具特色。"本刊专访"采访了省发改委主任沈卫国,详细解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范围、产业布局、我省对示范区的政策支持及示范区之于安徽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在国务院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又出台了《关于支持安徽省人民政府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这标志着安徽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正式确立,为安徽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如何更好地把握这个历史性机遇?除了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的优惠政策外,安徽经济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真正谋取后发优势和领先地位,不仅要坚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还要寻找一种适合安徽省情、具有可持续性、跨越式的创新发展模式。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建立起一整套金融资本与技术资本不断结合,促进安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