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谧生皇考·树,性通率,不事家业。(《北齐书·神武纪》①P1)按:《北史·齐本纪上》叙此云:“谧生皇考树生,性通率。”《魏书·高湖传》亦云:“长子树生,性通达。”本书《杜弼传》云:(相府法曹)子炎读“署”为“树”,高祖大怒曰:“小人都不知避人家讳!...  相似文献   

2.
皋陶与“法”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史前传说时代神话中有一位引人注目的刑神,就是大名鼎鼎的皋陶,又名咎陶、咎繇。《尚书·舜典》载:“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这“士”,即法官。《管子·法法》言:“舜之有天下也,……皋陶为李。原注:‘古治狱之官,此作李官。’”此“李”即“理”,也即法官。《说苑·君道》有:“当尧之时,皋陶为大理。”《竹书纪年》为:“皋陶作刑。”《世本》:“皋陶作五刑。”《左传·昭公十四年》引《夏书》:“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西汉史游《急就章》更言:“皋陶造律,法律存。”《广韵三烛》则说:“狱,皋陶所造。”  相似文献   

3.
(一) 《礼记·郊特牲》论社祭云:“所以报本反始也。”又论郊祭云:“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所谓“报本反始”,孔颖达解释说:“以财言之,谓物为本,以终言之,谓初为始。谢其恩谓之报,归其初谓之反,大义同也。”郊与社皆周代祭祀中之大典,而其目的均在“报本反始”,可见“报本反始”是周代指导祭祀礼俗的一个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4.
诗经助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助词,古称“词”。《说文》:“词,意内而言外也。”段注:“此谓摹绘物状及发声助语之文字也。”旧注常借用文辞之“辞”。如《诗·毛传》:“薄,辞也。”亦称“语助”,如郑玄《礼记·檀弓》注云:“居,读如姬姓之姬,齐鲁之间语助也。”亦称“发声”,如郑众《周礼·秋官》注云:  相似文献   

5.
“皋比”最早见于《左传》。晋杜预注曰:“皋比,虎皮。”唐孔颖达疏:“《僖二十八年传》:‘胥臣蒙马以虎皮’,此云‘蒙皋比而先犯之’事与彼同,知皋比是虎皮也。以胥臣之事譬之,必知定是虎皮。”(见中华书局影印本《十三经注疏》下册第1767页)杜注孔疏皆训“皋比”为“虎皮”,此训亦已成定论。然何以训“虎皮”呢?却是千古疑案。东汉服虔注《左传》,以为“皋”通“橐”,“皋比”即《礼记》之“建橐”。此注一  相似文献   

6.
汉译佛经里,有两个特殊的第二人称代词:“仁者”、“仁”,如下例: ①时天地释,自以其身,住在虚空,即为仙人,而说偈曰:“仁者已弃家,至此无眷属,诸仙人之法,忧死非善哉。”(《生经·弟子过命经》西晋、竺法护译) ②(舍利弗):“今问离越,仁者覩此,音声业树为快乐不?”(《生经·比丘各言志经》) ③(鳖)往请猕猴:“吾数往来到君所顿,仁不枉屈诣我家门。今欲相请到舍小食。”(《生经·鳖猕猴经》)  相似文献   

7.
(一) 发闻《魏志·武帝纪》:“汉皇后伏氏坐昔与父故屯骑校尉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辞甚丑恶,发闻,后废黜死,兄弟皆伏法。”卢弼《三国志集解》(下称《集解》):“不曰‘事泄’,而曰‘发闻’,谁发之?谁闻之?”华按:“发闻”,谓其事显见,被人闻知也。《同语·齐语》:“有居处好学,慈孝于父母、聪慧质仁、发闻于乡里者。”《韩非子·说疑》:“众归而民留之,以誉盈于国,发闻于主。”《潜夫论·潜叹》:“虞舜之大圣也,德音发闻。”《后汉书·寇恂传》载董崇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诗歌理论批评史上,“诗言志”与“诗缘情”这两大思潮如同二水分流。但并非是泾渭分明,它们在汇合中交融,在交融中变异,孕育出第三派的文学理论。这种新理论成熟的标志,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情志说。“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尧典》。虽然《尚书》的可靠性后人有所怀疑,但是,“言志”说在《左传》、《礼记》、《孟子》和《荀子》等儒家经典著作中屡见不鲜。可  相似文献   

9.
《礼记·曲礼》曰:"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老人不适用死刑作为中华民族的法文明传统早被社会所接受。的确,对于"半截入土"的老年罪犯来说,其人生时光已然所剩无几,为什么还一定要对他执行死刑?2011年5月1日,我国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终于也有了老年人附条件免除死刑的规定。刑法的这一重大...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律师探源在我国古代,律师一词原本为佛家语,是指熟知戒律,并且能向人解说的人。“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说,是名律师。” (《涅槃经·金刚身品》)律师一词也用于道家修行的品号:“道家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 (《唐六典·祠部郎中》,律师学意义上的律师,是从律师的本意引申出来的。律是法令、法  相似文献   

11.
(37)卷十《内储说下·六微》十二页一面一行:遂刺韩魔而兼哀侯。《注》顾广圻曰:“……哀公即《世家》之烈侯”。按:本文为“而兼哀侯”,而《注》顾广圻曰“哀公即《世家》之列侯”,本文与注文不相应。经查顾广圻《识误》哀侯下:“此(指哀侯)即《世家》之列侯”。可见上文顾广圻曰“哀公即《世家》之列侯”中的“哀公”固作“哀侯”,王先慎引用顾广圻的话时误把“哀侯”写成“哀公”。应订正。(38)卷十《内储说下·六微》十五页一面一行:邺令襄疵……。《注》顾广圻曰:乾道本、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家政,《礼记·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相似文献   

13.
晓江 《政府法制》2014,(35):31-31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全面贯彻落实。严禁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也备受全社会瞩胃。古代是如何禁止婚礼大操大办奢侈之风的呢?在先秦时期,古人结婚并不提倡互相随礼,《礼记·郊特牲》中说“昏礼不贺,人之序也”。  相似文献   

14.
<正> 所谓“中国传统法律的伦理化”,并不是指中国传统法律的全部内容就是伦理规范,或者说所有的伦理规范都是法,而只是说,儒家伦理的原则支配和规范着法的发展,成为立法与司法的指导思想,法的具体内容渗透了儒家的伦理精神。何谓“伦理”?《说文解字》曰:“伦,辈也,从人,仑声。一曰:道也。”段玉裁注释说:“伦,道也,理也。“可  相似文献   

15.
“仵作”源流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先从“仵作”的名词概念说起.《简明法制史词典》“仵作”条释曰:“古代官署中检验死伤的吏役.仵作,名于宋代.郑克《折狱龟鉴·释冤下·府从事》引《玉堂闲话》:‘乃追封内仵作行人,令供近日与人家安厝去处’.明、清使用较广.……清末改称‘检验吏’”.笔者认为,这一解释不够准确,也稍嫌笼统.对此,杨奉琨先生作过专门考证;但是,仍然失之笼统.因此,笔者在此利用文学作品资料,并且参照其他文献史料、律令典籍,对此作进一步考析,以期把问题的研究深入一步.其一,仵作名称的文献记载源流.《词典》说:仵作,名于宋代,见于《折狱龟鉴》所引《玉堂闲话》.《折狱龟鉴》是宋代郑克的著述,成书于“南宋初年”;《玉堂闲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有关征收“房产税”的记载见于周代典籍《礼记·王制》:“廛,市物邸舍,税其舍而不税物”。  相似文献   

17.
近一时期,有关媒体的假新闻频频出现,让素对媒体深信不疑的受众摸不着头脑。一则曰:“《知音》计划在海外上市”,要“把《知音》做成全世界期刊界的默多克”;另一则曰:“中央电视台将在今年10月1日起陆续开办100个收费频道,改制工作正在积极有序的筹备之中”……然而报纸上的墨迹未干,《知音》和央视有关负责人均先后出来澄清事实。《知音》负责人说:“这是对采访对象极不尊重和极不负责的行为”;央视总编室负责人也说:“这纯粹是误导”,声言正准备与首发这则假消息的媒体打官司。  相似文献   

18.
释“躈”     
“躈”,《辞海·语词分册》(修订本下册第2152页)释为:“马的肛门”,《中华大字典》(中华书局1979年版缩印本下册第2247页)释为“马口也”,引例皆为《史记·货殖列传》:“马蹄躈千”。同一“躈”字,在同一例句中,一说是马的肛门,一说是马口。口与肛门,不容混同,故孰是孰非,亦或二者皆非,大有辨清之必要。考之典籍,二说皆有所本。《史记·货殖列传》说:通邑大都,“马蹄躈,千,牛千足,  相似文献   

19.
古书《礼记·表记》曰:“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人生奋斗,要常怀愧疚之心。被藏民亲切称为“雪域神医”、“门巴将军”的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28年如一日,扎根高原,用一生的奉献精神服务于边疆军民。李素芝以科学态度和拼搏精神,成功实施了“海拔3700米以上高原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突破世界医学专家“海拔3500米以上高原不能进行心脏手术”的禁令,主刀大小手术9000余例而没有失误,不愧为藏族群众心目中的“雪域神医”。但面对赞扬,李素芝却惭愧地说:“让患者等了20年,作为医生,我心里有愧呀。”“我心里有愧啊”,显示…  相似文献   

20.
《江淮法治》2009,(8):38-38
坐地分赃 汉代刘向《说苑·杂言》载,齐景公问晏子曰:“寡人自以坐地,二三子皆坐地,吾子独搴草而坐之,何也?”晏子对曰:“婴闻之,惟丧与狱坐于地。今不敢以丧狱之事侍于君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