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是指城市政府及社会为预防和控制各种重大事件、事故及灾害的发生和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程度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当前,无论是传统的自然灾害还是新型的科技安全,我国特大城市的公共安全风险呈现新的趋势,面临着新的挑战,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根据我国特大城市公共安全的发展现状,应充分借鉴国外特大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形成一套全过程化的公共安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城市综合防灾与危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会共管理理论和自然灾害学的结合下,传统的防灾减灾的概念、范畴和目标发生了变化。城市防灾在专业管理上从单一灾种管理转向综合灾害管理,再转向危机管理。城市防灾设施等硬件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重视设施的运行管理、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等方面。从灾害的分期管理上看,在重视灾害预防的基础上,采用企业风险管理方式,重视灾前的事先风险管理和灾后第一时间的先期应急响应。在灾害分级管理上,出现了强化常规状态下的部门管理的同时,趋向在特大灾害和导致进入紧急状态状况下的灾害事件的全政府型管理。政府的公共政策和管理行为趋向更合理的分工化和有适度的综合化。全政府参与型与全民参与构成社会应急应对网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事先契约型合作机制、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与财务型对策来减少政府的风险和加强民间的参与。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城市公共安全的诸多问题也愈显突出.本文就当前我国城市事故多发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强化城市安全管理,提高城市事故灾害的综合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城市公共安全的诸多问题也愈显突出.本文就当前我国城市事故多发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强化城市安全管理,提高城市事故灾害的综合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城市公共安全的诸多问题也愈显突出。本文就当前我国城市事故多发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强化城市安全管理,提高城市事故灾害的综合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6.
城市灾害应急救援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国内外灾害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现状,指出我国应急救援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我国提高城市灾害应急救援能力的管理对策,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城市灾害进行了分类,总结其危害性,并分析了城市灾害的致灾机制;阐述了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程序"四阶段"的关系及内涵;从城市灾害的预防和准备、灾害响应、灾后恢复与评价三方面对城市灾害应急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认为加强防灾意识、灾害监测与预警、制定应急预案、演练应急预案是做好城市灾害预防与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城市灾害的响应工作应成立应急机构和指挥中心、启动应急预案、按照一定程序处理灾害,并及时认真对应急管理进行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利用综合因子分析方法,对2010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17个县级市灾害易损性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发现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易损性空间格局内部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从人口管理、巨灾保险制度、内部交通体系、生态红线等方面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灾害应急管理方案进行分析,使得客观数据空间分析和主观管理措施相互补充与协调,为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通过新政策的解读,应急管理方案中加入了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相关纲要,促进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公共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50年不遇的雪灾。在雪灾过去之后,我们要思考的除了灾害的预防机制,更要思考城市的减灾机制。城市作为目前中国5.6亿人的生活和工作场所,其人口的集中性使灾害的危害扩大。要建立城市减灾机制,应先从制度的角度建立有关灾害预防和处理的法律法规,以及紧急救助的法律法规,建立应对灾害的社会保险机制,健全减灾的社会运行机制,提高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是改革和创新行政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法制化水平、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一种新型执法模式,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市政府于2007年8月份,正式挂牌成立了榆林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50年不遇的雪灾。在雪灾过去之后,我们要思考的除了灾害的预防机制,更要思考城市的减灾机制。城市作为目前中国5.6亿人的生活和工作场所,其人口的集中性使灾害的危害扩大。要建立城市减灾机制,应先从制度的角度建立有关灾害预防和处理的法律法规,以及紧急救助的法律法规,建立应对灾害的社会保险机制,健全减灾的社会运行机制,提高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自2012年北京“7·21”暴雨事件发生以来,全国多次发生由强降雨而引发的城市内涝灾害.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也给城市应急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本文从城市内涝灾害的成因入手,反思了城市内涝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路径.即通过建立极端天气监测诊断预测系统和人群分布预警系统,坚持用正确的原则和标准指导城市建设,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惩罚力度,编制并定期演练城市内涝应急预案,加强各种专业救援团队队伍建设,提升对密集人群的疏散和管理能力,建立并完善城市内涝灾害保险制度等,不断提高城市内涝灾害的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是改革和创新行政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法制化水平、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一种新型执法模式,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市政府于2007年8月份,正式挂糖成立了榆林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职能有九大项,跨越了规划、城建、环保、工商、公安、房产等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涵盖了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比国外发达国家特大城市的风险管理机制与我国特大城市风险管理机制及其法制化经验,可以分析总结出我国特大城市风险管理机制当前存在法律规范体系相对不完备且发展不均衡,风险管理行政机关级别不高且职权分散,信息机制不完善且侧重于被动式应急管理,跨地区行政合作滞后且社会力量被动参与等问题。从这些问题出发,结合纽约市、东京都等国外发达国家特大城市的经验,我国特城市风险管理机制建构及其法制化的主要路径为:调整管理机构、加强信息管理、促进多方合作、健全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5.
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城市公共安全系统是涉及到生产、生活和生存安全的各个领域的安全系统。对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研究包括七个方面,分别是城市工业危险源、城市公共场所、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城市自然灾害、城市道路交通、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恐怖袭击与破坏。城市公共安全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风险理论,通过对可能发生的城市公共事故灾害进行风险分析;制定保障城市安全和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安全规划;实施风险减缓对策措施的风险管理;建立城市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及公共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建设和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城市应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应急文化是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相互作用在人们意识形态和活动规律方面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城市应急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辨析安全文化、灾害文化和应急文化的内涵,基于沙因文化层次理论,解析城市应急文化结构,分析城市应急文化与应急系统中其它要素的关系,明确其功能;对比分析国内外城市应急文化培育的重点,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时期及事件演化不同阶段的城市应急文化培育的关键因素,以及潜在假设层、外显价值观层和符号层制衡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岩 《行政与法》2015,(2):59-64
城市内涝灾害是近年来频发且破坏性较强、治理难度较大的城市风险之一。本文从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承灾体的脆弱性以及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分析了近年来吉林省城市内涝灾害高发的自然及人为因素,从治理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吉林省城市内涝灾害防治的框架,即以调和性、多元化治理理论为依据,通过政府核心主导、引导公众参与、整合第三方资源等模式来构建吉林省城市内涝灾害的防治框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基本原理,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确保铁路食品安全。方法:分析铁路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利用风险管理相关方面理论加以控制和消除。结果:通过查找铁路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分别在对内、对外、风险控制体系得出风险点位。结论:在新的形势下摸索出一条适应我国法律又符合自身管理要求的铁路食品安全特色模式,从而来确保铁路食品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9.
加强灾害研究 ,提高灾害管理水平 ,提升我国的综合减灾能力 ,努力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和不利影响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减灾工作并未使灾害损失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控制。究其原因 ,除不断出现新的灾种以及经济的发展加大灾害的脆弱性 ,增加易损性外 ,综合减灾工作不到位 ,力度不够大是主要原因 ,而其中以减灾工作缺乏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则为关键 ,因此建议制定综合减灾基本法。  相似文献   

20.
以预防为主的常态化管理是提高城市公共危机应对能力的有效途径.公共危机的常态化管理是风险社会和转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实现城市公共危机常态化管理的途径是引入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非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培育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