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立波 《党史博采》2008,(12):14-18
2008年10月24日以102岁高龄谢世的萧克上将,是最后一位辞世的红军方面军首长级领导人。萧克是黄埔四期毕业生,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参与了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和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萧克是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25岁当军长,27岁作为军团长率领红六军团先遣西征,拉开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序幕。1936年,29岁的萧克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成为红军时期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在萧克将军的戎马一生中,红军时期无疑是最为辉煌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80多年的征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智勇双全的名将,开国上将萧克(1907.7.14-2008.6.9)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农家子弟,萧克军装上的闪烁将星,是他经历红军战争的兄弟阋墙、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解放战争的金戈铁马以及和平年代的忧患奋进,艰难锻造出来的。八年抗日战争,是萧克军旅生  相似文献   

3.
萧克将军.是目前唯一在世的红军高级将领,也是目前健在的开囝上将中.唯一同时参加过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和八一南昌起义的将军.并且.在众多的开国将军中,他还是唯一写过长篇小说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将军。  相似文献   

4.
萧克:“我参加了南昌起义!”[人物简介]萧克:1907年生,1927年参加北伐和南昌起义。历任红军31军军长,八路军120师副师长,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兼华中军区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长兼第一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相似文献   

5.
水新营 《党史文苑》2013,(12):28-32
萧华是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最年轻的的开国上将,年仅39岁。他12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4岁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中央苏区,17岁的萧华担任了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成为红军和人民军队历史上最年轻的师政治委员,铸就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的一段非凡传奇。萧华在中央苏区的的成长进步.自然离不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苏区领导人的关心和提携。当时。被誉为中央苏区红军四大领袖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对萧华的成长进步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怀。  相似文献   

6.
熊敏 《党史文苑》2014,(12):44-45
1997年,为了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广播电视厅等六个单位,联合拍摄了以井冈山精神为主题的八集电视专题片《共和国之魂》。我作为该片撰稿人,与摄制组的同志们一起采访了几十位老红军。我们在北京采访的第一位老红军就是萧克上将。当时他已经90岁了。秘书对我们说。萧老年事已高,你们采访时间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可是当我们问起井冈山斗争的往事时,萧克将军就说了个不停。我们的采访足足持续了两个小时。  相似文献   

7.
正萧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他25岁任红八军军长,27岁任红六军团军团长,29岁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30岁任八路军一二〇师副师长,戎马一生,战功卓著;他的妻子蹇先佛是一位知识女性,在哥哥姐姐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1935年,萧克与蹇先佛在湘西结为夫妇。自此,这对革命伴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濡以沫74个春秋。萧克102岁时仙逝,蹇先佛如今也已102岁,依然健在。  相似文献   

8.
50载写成一部书——上将萧克创作《浴血罗霄》始末 我刚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当编辑的时候,就听老同志说,萧克手里有一部长篇小说。我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直接找到了萧克家里。得到的回答是:首长现在还很忙,等空下来再和你们联系。过了不久,我就接到萧克秘书的电话,说可以去谈一谈。  相似文献   

9.
吴志菲 《党史文苑》2008,(12):38-42
2008年10月24日,曾经横枪跃马几十载的开国上将萧克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萧克将军是最后一位离世的参加过北伐战争和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的将军。在众多的开国将军中,他是唯一写过长篇小说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将军。  相似文献   

10.
位于三穗县南部的良上乡,曾留下红军的足迹,红色文化在此生根发芽。1934年9月2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在王震、萧克、任弼时率领下在良上宿营,因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在这里留下许多感人的故事。为继承红军光荣传统,弘扬红军的革命精神,经几届政府不懈努力,先后在乡政府所在地修建了红军亭、红军纪念碑、红军风雨桥等,并对红军墓作了修缮,对“红军树”竖碑铭志。  相似文献   

11.
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中,上将萧克可以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儒将,百战之身不失儒雅风范,千军之帅仍具书生意气。  相似文献   

12.
萧克战关城     
李晓斌 《党史文苑》2008,(12):42-43
2008年10月24日,星殒月沉,大地哀恸。102岁高龄的开国上将萧克离开了我们。莲花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萧克曾经在这里战斗生活过。他的逝世,使共和国又失去了一位开国元勋,莲花人民又失去了一位老朋友。  相似文献   

13.
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中,上将萧克可以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儒将,百战之身不失儒雅风范,千军之帅仍具书生意气。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20,(6)
正"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2019年底,辞旧迎新之际,萧克上将的夫人、103岁高龄的女红军蹇先佛坐在轮椅上,满怀深情地唱起了《东方红》。蹇先佛那满怀深情而略显沧桑的歌声,表达了对毛泽东的无限崇敬之情,也表达了对她所经历的那个激情燃烧年代的无限缅怀。走上革命道路,与萧克结为夫妻1916年6 月,蹇先佛出生在湖南省慈利县一户生意人家,其父蹇承宴是个开明商人。蹇承宴的几个子女都向往革命。蹇先佛的哥哥蹇先为1926年加入中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0月24日,一代名将萧克上将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在经党中央审核的"萧克同志生平"中,有这么一段话:"1954年11月,萧克同志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4月,兼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负责全军的教育与训练。1957年11月,任训练总监部部长。在1958年‘反教条主义’运动中,萧克同志遭到错误批判,并被解除职务。"的确,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部长,是萧克上将的重要军职,这一军职给他带来过荣耀,也给他带来过厄运。而今,这一段历史已经得到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李伶 《湘潮》2013,(8):38-39
一首难忘的歌:引出了萧华等开国将军的历史钩沉1933年春,中央苏区红军首次开展了大规模的青年竞赛活动,时称“红军青年冲锋季”。遗憾的是,敌军“围剿”,战事匆忙,加上流动作战,轻装再轻装,致使有关文字记载消失在硝烟之中。上世纪80年代初,曾在苏区红军担任师青年干事的王宗槐中将与解放军总政治部原主任萧华上将、原副主任刘志坚中将凑到一起,谈起当年“红军青年冲锋季”,谁也说不全其具体内容了。好在有首歌他们都会唱。  相似文献   

17.
要写一部中国的《铁流》1937年5月,萧克出席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的苏区党代表会议。会后,在返回部队的途中,萧克等一行数人,放眼黄土高原,纵论天下时局,追思灾难深重的民族历史,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联想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规模宏大激烈、情况复杂尖锐的土地革命战争,一曲曲壮歌在他们耳旁回响,一幕幕活剧在他们眼前浮现。当时,萧克率部队由甘肃镇原进军陕西三原地区,弄到了一本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支的小说《铁流》,他一气读完。《铁流》讲的是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支工农武装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逐渐锻炼成长为有纪律的革命队伍的故事。书中塑造的红军指战员的英雄形象,使萧克激  相似文献   

18.
卓雯 《党史纵横》2009,(12):41-44
张爱萍将军出生在四川达县张家沟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里.他16岁加入青年团,18岁转入中国共产党,19岁成为红军基层指挥员,24岁参加长征,25岁担任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总队长,45岁被授予上将军衔。从排长到将军,从司令员、政委到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从善于靠前指挥,  相似文献   

19.
正他是"马背上的诗人",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中国将军。从北伐到长征,8年江西征战岁月,他由一名猛打、猛冲、猛追的"三猛"战士,一步步成长为运筹帷幄的红军将领。在19岁到27岁的8年红色青春里,他经历北伐、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先遣西征等我党重要革命历程。本书紧随青年萧克足迹,找寻其成长心路,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位红军将领的个性、血性与诗性。  相似文献   

20.
正1997年,为了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广播电视厅等六个单位,联合拍摄了以井冈山精神为主题的八集电视专题片《共和国之魂》。我作为该片撰稿人,与摄制组的同志们一起采访了几十位老红军。我们在北京采访的第一位老红军就是萧克上将。当时他已经90岁了。秘书对我们说,萧老年事已高,你们采访时间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可是当我们问起井冈山斗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