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文书 《传承》2009,(20):92-93
萨特作为20世纪法国杰出的存在主义代表,其前期的自由观是当时法国社会状况的哲学伦理反映。萨特坚持绝对自由观点,认为存在即自由、人的价值、意义等都是在人的自由行动中得到体现和实现;人的自由在选择中实现,人要为其选择承担完全的责任。萨特的自由观具有主体性的特点,但也存在形而上学等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2.
萨特作为20世纪法国杰出的存在主义代表,其前期的自由观是当时法国社会状况的哲学伦理反映.萨特坚持绝对自由观点,认为存在即自由、人的价值、意义等都是在人的自由行动中得到体现和实现;人的自由在选择中实现,人要为其选择承担完全的责任.萨特的自由观具有主体性的特点,但也存在形而上学等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3.
逯宇 《传承》2008,(16):104-105
自由伦理观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其中,责任观是其自由伦理观中的最后落脚点。本文在论述了萨特的绝对自由和绝对责任的关系后,从三个方面对绝对责任观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绝对责任观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必将引导人们从尽责走到失责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自由伦理观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其中,责任观是其自由伦理观中的最后落脚点.本文在论述了萨特的绝对自由和绝对责任的关系后,从三个方面对绝对责任观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绝对责任观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必将引导人们从尽责走到失责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人作为个体存在和“类”存在的有机整合体,是一种实践性存在物,现实生活世界体现出人的本体性存在。马克思探究人的存在,最终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这里的自由不单纯是“个体”自由,更表现为一种“类”的自由。在与萨特思想进行比较的同时,更进一步揭示出自由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安博 《前沿》2014,(1):70-71
人的自由问题是哲学家们长久争论的问题之一。马克思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也是对世界的改造,自由实现的手段就是劳动。萨特的自由哲学为我们展开了一个新视界,没有已经被确定的人,存在先于本质,人都是在自由中不断地选择重塑自我。本文将比较二者的异同点,重点在萨特自由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自由与沉沦——存在主义自由观之原形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一谈到存在主义,大多以为存在主义主张人有绝对的自由去选择、行动,等等。其实,存在主义自由理论中还包含人的沉沦和异化。人的沉沦和人的自由是存在主义自由理论两个不可分的方面,忽视其中任何一面都不可能全面正确理解存在主义的自由理论。本文拟以海德格尔和萨特为代表揭示存在主义自由观的原形和实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资产阶级的自由观具有三个突出特点 :即认为自由“非无限之自由” ;中国人一向就享有充分的自由 ;中国人不需要个人自由 ,而需要团体自由。他们的这些观念的形成 ,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当时的特定环境的多重影响 ;对中国人的民主意识的发展也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自由"就已经被人们说起,而真正赋予"自由"以科学含义的是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掌握自由观的含义并在社会实践中准确实施,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波普立足于开放的宇宙观和批判理性主义,用“谨慎理性”代替“理性自负”,提出政治自由观的“四大悖论”及其解决办法,理性地对待国家、自由、平等、法律、道德、民主的关系,力求政治生活的制衡与和谐,使他的自由观独具一格。探讨波普自由观及其内在逻辑,对当前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自由的含义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荣梅  祝只舟 《前沿》2005,(1):9-12
站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立场上 ,批判地吸收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合理成分 ,本文认为真正的自由包括消极性自由和积极性自由两个方面。其中 ,消极性自由是指外界障碍的不存在 ,具体包括人为强制的不存在 ,物质限制的不存在和知识局限的不存在。积极性自由是指人们积极性的活动 ,具体包括个体创造性活动和独立基础上的联合。自由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其意义也正在于彰显人的主体性 ,使人始终作为人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康德主张,人们只有凭借理性的绝对命令约束感性的任意冲动才能达成自由;在他的见解影响下,人们也常常认为真正的“自由”在于“自律”,甚至把二者直接等同起来,这种观点扭曲了意志自由和现实自由的真相。其实,从实然视角看,由于现实生活中因果链条和诸善冲突的影响作用,人们达成的任何现实自由,一方面都在于从心所欲的“随意任性”,另一方面又包含通过自我约束得以实施的“自律”因素,因而始终处在某种人们无法彻底消解的深度悖论之中。因此,如果我们否定了自由包含自律但又不同于自律而在于从心所欲的特定本质,不加辨析地将它与违心背欲的自律约束混为一谈,就会妨碍人们站在不同的应然立场上,处理和应对自由本身的这个内在悖论。  相似文献   

13.
朱先莉  郝姗姗 《传承》2009,(12):32-33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是指人在劳动中认识必然实现人自身解放的过程,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最终指向是人的自由全面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视域下,追求完善的人性,认识客观必然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合,消除人的异化,人才能全面自由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存在主义自由观认为,人就是自由,自由是绝对的。这样一种自由观影响极大,流传广远。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认为自由是相对的、自由的选择应有积极、正确的目标,自由选择不仅要负道德责任、更要负法律责任、自由的根本价值是为人民服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自由观会不断地演变,其变化的轴心应以人民的利益为准绳。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是指人在劳动中认识必然实现人自身解放的过程,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最终指向是人的自由全面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视域下,追求完善的人性,认识客观必然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合,消除人的异化,人才能全面自由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5,(10)
斯宾诺莎与萨特的哲学都体现了对人的关照,但是二人从不同方面强调了人的自由。萨特认为自由是人存在本身,其自由是立足于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本体论;而斯宾诺莎则把理性当作自由,他的自由是把"上帝"作为真观念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本体论范畴。将二者的自由观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更加明辨自己人生中的是与非、取与舍、得与失、为与不为。  相似文献   

17.
曾宇辉 《湖湘论坛》2009,22(4):100-103
自由是法律的前提和基础,法律的根本内容是维护人的自由。西方思想家从人的本性出发,认为法律是自由存在的方式。与西方自由观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认同法律具有保护人的自由的同时,深刻揭示了剥削阶级法律对自由的压制,提出法典应是人民自由的“圣经”。法律的价值在于实现社会正义,有正义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乔春梅  李敏 《求索》2013,(9):98-101
必然与自由是哈贝马斯与马克思共同关注的理论主题.也因此导引出对人类根本解放问题的有区别的共识.区别的来源即是具有本质区别的自由观。即基于劳动和基于交往的对立.马克思强调人的自由在于解放生产力以及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哈贝马斯强调规范人们之间的交往行为从而达到理性的沟通与自由。可以看出。形成于晚期资本主义的哈贝马斯自由观从时代性上显然是对形成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马克恩自由现的一种发展。本文重点探讨哈贝马斯对马克思自由观的承继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利军 《前沿》2012,(17):49-52
以往我们将马克思的自由观理解为对外在必然性的认识,通过哲学史的考察我们发现这种自由观其实是斯宾诺莎的自由观,这种自由与必然处于二元分裂的状态,还远远没有达到德国古典哲学的高度,因而更不可能是对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阐释,反而由于我们将自然认识领域的自由观推广和应用到社会历史领域,从而造成了恩格斯与马克思自由观的分裂,也造成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二元分裂.在马克思看来自由不自由不是人与物的关系问题,而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他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逻辑的必然性不过是人的异化的表象,于是他将这种必然性收归到人自身,即通过对异化的扬弃来解除资本逻辑的铁的必然性,实现对象化与自我确证、自由与必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强调马克思主义的规定性,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统一、"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同在的自由。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关键是要认清实践是自由的基础;理清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理解自由实现的过程性和目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