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审民事案件中,原告撤诉以后又重新以原来的诉讼请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是作为新案受理?还是按申诉案件处理?对此在审判实践中有二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按申诉案件处理,其主要法律根据和理由是: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八十四条第(三)项明确规定:“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按申诉处理。”最高人民法院1985年12月14日法(经)复(1985)58号对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批复也对此作了明确肯  相似文献   

2.
在处理无效经济纠纷案件中,如何确定案件受理费的问题,各地做法不一,有的法院按原告起诉时诉讼请求的数额计收;有的法院按合同标的之货款总金额计收;有的地方按合同需方预付的货款额或定金额计收。笔者认为上述计收案件受理费的做法是欠妥的。 第一,原告诉讼请求数额是一个未经法院审理确认的数,在审判实践中,原告为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其诉讼请求的数额常常大于实际争议的财产金额;同时由于原告多是以有效经济合同纠纷起诉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谈的行政诉讼第三人,是指存在于两类行政案件之中,与案中原告最初发生纠纷,经行政机关处理后向法院起诉,与案件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而人民法院在审理时通知其参加诉讼的人(包括公民和法人)。由于在行政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行政案件存在这种第三人的情况,所以正确认识和掌握他的性质和特点,对于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合法地处理  相似文献   

4.
《人民司法》1990年第10期刊登了邢威同志写的(经济纠纷案件调解中的“原告让步”》一文(以下简称《邢文》),读后颇受启发。目前,审判实践中对经济纠纷案件的调解,确实把“原告让步”做为调解成功的突破口,且已形成一种倾向。有相当一部分审判人员为求得案件的及时审结,多在使“原告让  相似文献   

5.
一、近三年全市农村土地征收行政诉讼案件的情况及基本特点据统计,近三年全市涉及土地征收的行政诉讼案件并不多。三年来全市受理的农村土地征收案件共7件。其中,原告胜诉案件1件;被告胜诉案件5件;原告撤诉案件1件。原告胜诉的案件中虽然原告胜诉,但是违法行为已经无法挽回,因此法院判决确认土地征收行为违法,并予以赔偿。从案件的受理及审判情况来看,农村土地征收案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这笔债务由谁来承担孙村中,冯静企业法人分支机构在取得法人资格后宣告破产,对其在取得法人资格前形成的债务应由谁来承担,是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最近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就审结了这样一起案件。原告南京市交电家电(集团)总公司城北销售公司(以下简称销...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案件与技术、品牌等社会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紧密相联,后者的发展使知识产权审判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而法律的滞后性又决定了知识产权审判时常面临着没有相关法律规定、缺乏成熟理论支持等困难,许多问题需要法官在审判实践中摸索总结经验来确立处理原则。2002年我开始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七年来,审理了1000余件知识产权案件。几乎每一件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对我来说都是挑战,同时也经历着快乐和困惑。  相似文献   

8.
在一审民事案件中,原告撤诉以后又重新以原来的诉讼请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是作为新案重新受理,还是按申诉案件处理?对此在审判实践中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按申诉处理,其主要法律根据和理由是民诉法第84条第3项的规定:“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按申诉处理。”同时最高人民法院1985年12月14日请(经)复(1985)58号对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批复也作了类似的明确和肯定。另一种意见认为应作为起诉案件对待,重新予以立案,其主要理由是原告撤回起诉只是处分了诉讼权利,没有处分实体权利,因此应允许当事人再行起诉,重新给予立案。笔者认为上述两种意见,均有偏颇之处,在此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9.
在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中,经常遇到无诉讼行为能力人作为当事人参加诉讼的情况,大家感到处理这类案件有很多困难,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加以探讨。我们认为大致有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对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的认定;第二,当原告系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时法院应当如何对待;第三,无诉讼行为能力当事人的诉讼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浅议经济审判中裁定准予原告撤诉叶小青经济审判中,由于人民法院立案审查不严或其他客观原因,立案受理的案件中,所列当事人主体资格不合法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变更不合格的当事人,不少法院以采取裁定准予原告撤诉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认真分析一下,这样做也有一些...  相似文献   

11.
某年,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受理案件一桩。 原告:李丽,女,22岁,汉族,某航空公司空中乘务员。 原告:冯刚,男,30岁,汉族,某航空公司职员。 被告:北京爱多婚纱影楼。 案由:侵犯肖像权。 十几年的审判经验,对于侵犯肖像权案件,我(主审法官)已积累了少许经验。常有因被告未经原告同意,私自刊登原告照片为主要内容的广告而引发了纠纷。可是,这一次却出人意料地有着更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刑事自由裁量权,一般指在刑事审判过程中,法官在遵循罪刑法定原则、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进行审判的前提下,不受外界影响,本着公正、合理适用刑事法律的精神,在具体审判程序中自由决定对案件事实当采取何种证明方式、对于临界行为该如何定性,以及如何合理量刑问题进行适度处理的权力。刑事自由裁量权是法官在处理个案时对具体适用的法律的内容的理解,其贯穿于刑事审判整个过程,既包括对实体也包括对程序的自由裁量。  相似文献   

13.
《法学》1991,(3)
近年来,以撤诉终结诉讼的案件越来越多,在结案总数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撤诉己成为仅次于调解的第二大结案方式。与此同时,撤诉中存在的问题也愈来愈严重,撤诉处理不当不仅仅是个别法院的问题,而是普遍存在的,应当引起各界的关注。本文试对撤诉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作初步的分析。1.强迫撤诉撤诉是原告处分自己诉讼权利的行为,必须由原告自愿提出。强迫撤诉、动员撤诉或者附加条件的撤诉,都是违背撤诉自愿原则的。但在审判实践中却存在着动员、甚至强迫撤诉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一是强行动员撤诉。承办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多次动员、“教育”原告撤诉,原告无奈,只好违心地提出撤诉申请。如某原告在撤诉申请上公开写道:“法院催了两次,为了不影响法院工作,暂提出撤诉。”二是附加条件地动员原告撤诉。有些审理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医疗纠纷诉讼案件的法律处理,经历了民国时期以查明过失进行刑事审判为主,新中国成立后首先以查明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作为卫生行政处理、刑事审判和民事审判的基础,而后逐渐回归到民事审判以查明过错作为判断侵权责任的发展历程.“医疗事故”概念也经历了从新闻语言向卫生行政管理性语言、卫生行政法规语言以及刑事、民事法律语言转变的过程.作者认为随着现代民法思想在医疗纠纷案件中的回归,医疗事故观点将逐渐在医疗纠纷诉讼案件中淡化和退出,医疗纠纷案件处理将向依靠民事和刑事诉讼、仲裁、多元协调调解机制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审判实践中发现,有不少民经案件的原告在起诉时,直接将第三人,特别是将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诉状中列出,法院受案后也直接向第三人送达应诉通知书和起诉状副本,并迳行开庭审理。这一做法显然有悖于《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严重违反了诉讼程序,并时常会导致原告滥诉第三人,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五)项规定:“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诉处理,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上述条款通常被视为对一事不再理的法律原则性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审判人员不能准确理解和适用该条款,导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裁判,影响了案件审判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法实施过程中,有些地方的人民法院借口检察机关移送的证据和其他材料不齐全而裁定驳回起诉。笔者认为,对公诉案件裁定驳回起诉的做法,严重违背了刑诉法的规定,应予制止。裁定驳回起诉多适用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自诉案件中,一般是指在原告的诉讼权利(胜诉权)已经消失而不愿撤诉、坚持起诉时,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驳回原告之诉的决定。其适用条件主要有两条:一。原告诉讼权利已经消失,实践中多表现为胜诉权消失。二、原告不撤诉或坚持起诉。。\民法院如果受理审判,只能是增加讼累,浪费司法资源,这是不可取的。就其…  相似文献   

18.
经济纠纷案件法律文书的制作与应用是经济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法律文书试用格式以来,笔者发现在执行过程中理解不尽一致,制作起来也就各行其是。本文根据近年来经济审判工作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谈谈如何制作规范化的...  相似文献   

19.
判决不应随意超出诉讼请求范围刘如谦目前,在民事、经济审判工作中,发现有些人民法院作出了超出原告诉讼请求范围的判决(以下简称超判)。这种“超判”是指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未提出增加诉讼请求,受诉法院却作出超出原告诉讼请求范围的判决结果。如某县...  相似文献   

20.
民事诉讼法试行以来,各地基层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历年审结的案件,撤诉的一般占10%以上。撤诉,顾名思义就是“官司不打了”,原告撤回起诉。民事诉讼法(试行)第112条规定:“原告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第114条又规定:“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这两条规定说明,撤诉只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原告因违反诉讼程序,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二是原告出于各种原因,自动申请撤诉。撤诉除了可以减少诉讼程序,提高办案效率,还有利于当事人之间的团结和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不必把官司非打到底不可。不容疏忽的是有些审判人员任意动员原告撤诉,有个基层法院受理一起一方长期患精神病,对方坚决要求离婚的案件。被告自1972年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