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同时,民主法治又是和谐社会的构建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保障。本文从民主法治建设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入手,分析了如何通过民主法治建设来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民主法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建立法治政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政府要求以法律制约权力,其根本目的是解决公共权力的自主性与保护人民权利之间的内在张力,建立一个职权有限、责任明确,服务民众的政府,以能够更好的维护和实现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阶段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努力的目标,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与内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一致。  相似文献   

4.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法治政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兰 《河北法学》2006,24(9):158-160
依法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所提出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改善政府的运作模式至为关键.最佳途径是着力建设法治政府.一个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法治政府应当是民主政府、有限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而建设法治政府则要求执政者不仅要树立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更要改变政府运作模式,将政府的运行和政府的行政行为严格置于法律约束之下.其中政府信息公开化、行政行为程序化、行政许可制度化和行政责任司法化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中国司法》2007,(10):6-6
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建设,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两者关系密切。和谐社会是目标、是目的,法治建设则是手段。  相似文献   

6.
徐亚永 《法制与社会》2012,(30):204-20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最终目标,充分理解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完善民主法治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法治政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上,法治政府成为政府自我角色的理性定位。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政府是法治的践行者,法治政府必将引领着和谐社会的建设,而政府更应在和谐社会视阈之下,从各方面来构建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将民主法治置于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首位,对于深入理解和谐社会的涵义,正确处理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法治作为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服务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法治建设应当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护弱势群体和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10.
法律信仰——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社会的关键词,和谐也成为我国的主旋律。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把民主法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要求,意义十分重大。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而法律信仰则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若是没有社会主体对于法律的信仰,那么就是再多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难以促成法治国家的建成,构建和谐社会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构建和谐社会》摘要: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治国方略,是一种依法办事的社会状态,是一种政治法律制度也代表着一种价值取向。和谐社会所具有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征,是法治追求的目标。法治在现代社会具有利益平衡功能、维护和发展权利的保障功能、社会矛盾调节功能、稳定社会的基础功能,可以说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必然是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我们党基于对党的执政规律深刻把握而提出的重要观点,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民主法治摆在首位。和谐社会在本质上要求实行法治,和谐社会其实质就是法治社会。因此,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宪政基础加以论述,提出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宪政基础,然后对民主法治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重塑起到的作用加以阐释,提出道德重塑离不开民主法治。  相似文献   

14.
在今日中国,和谐社会已然成为现时代最突出的特色,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美好憧憬和基本价值,也是全体人民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新时期新形势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时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执政治国理念和社会发展战略,努力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本文从我国和谐与法治的现状入手,阐述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关系,最后论述和谐视域下法治精神培育,以从本质上体现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任秀红 《政府法制》2008,(13):28-30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实现保障与必然路径。目前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法治既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是追求社会的和谐和发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以普及法律知识为重要特色的法制新闻在中央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和普法教育的宏观背景下,应该成为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推动力量,承担起宣传法治、推动法治、实践法治等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8.
民主和法治: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琼现 《法学论坛》2005,20(4):74-8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民主和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民主和法治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首要指标和要素,而且也是社会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活力安定的形成机制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和谐是一个古老而又经久不衰的跨学科概念,具有美学本源、哲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在和谐社会的全部内涵和基本特征中具有统揽全局、支撑全局的作用。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机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围绕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与世界的和谐这四个方面发挥法律的引导和维护作用。和谐社会的法制保障包括立法保障、执法保障、司法保障和守法保障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法律是人们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特征皆与法治具有密切联系,需要通过法治实现,可以说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