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主权随着历史的发展过程而发展,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国家把部分主权让渡给某种组织,国家主权让渡究竟是"什么",什么是权利、权力和权能。国家主权仍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只是在日益紧密的全球化进程中,权能的运用以及权能的分离是主权功能的强化,权能的分离反而使国家主权得到了延伸,这种权能分离使得国家主权在面对全球化问题时可以更好地做出"让渡"。  相似文献   

2.
刘小川 《学理论》2011,(18):50-51
主权理论是现代国家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在全球化时代,主权理论的困境不仅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工具性,更是因为主权理论正面临着来自经济一体化、超国家组织、跨国公司等的挑战。要使主权理论走出困境,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主权观念,充分认识到国家主权的工具性,合理的运用国家主权来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助于“汇与派”的注脚 ,对国家主权理论进行了梳理。其中 ,相对国家主权的理论较之于绝对主权和虚无主权来说是正确理解国家主权性质的理论 ,相对国家主权在实践中更符合国际社会的现实和发展要求。这就是相对国家主权的汇。接着 ,本文系统阐述了相对国家主权在国际法层面上的一系列表象 :国家主权行为必须受国际法一般强行规范的司法制度的约束 ,国际合作是各国主权协调与让渡的结果 ,国际争端的解决途径表明国家主权受 (准 )司法制度的裁判 ,国际私法的产生与发展表明国家主权在与适用外国法律的较量中显示出它相对性的一面。此为相对国家主权的派。  相似文献   

4.
论国家主权     
有关国家主权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对国家主权问题的认识十分迫切。本文试图通过对主权问题历史的考察和对主权观念的理论思考,深刻揭示国家主权的本质内涵,指出发展中国家必须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意义。一、关于国家主权的理论思考14世纪末至16世纪是欧洲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正是由于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所引起的社会矛盾,迫使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对主权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从而提出了资产阶级的主权学说。主权概念最早产生于16世纪的法国。当时的法…  相似文献   

5.
哈特和奈格里《帝国》一书的核心论点就是,随着冷战结构的松动,资本主义市场与生产全球化的阻力被扫除,在全球层面出现了一种新的主权结构,这就是帝国。这种新帝国主权区别于传统国家主权,又不同于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帝国主义,而是一种新型全球性司法主权形式。哈特和奈格里通过美国宪法的理论演绎得出的帝国主权理论是与现实的民族国家主权相悖,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家主权虽然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但是这并等于一种帝国主权取代了国家主权,帝国主权理论与现实民族国家主权是相悖的。两位作者从美国历史出发建构的帝国主权理论暗含了一种美国中心主义的思想,为美国全球霸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主权理论自布丹在16世纪提出以来,几经变迁。当今世界,全球化挑战主权国家的现实,必然地引起人们对传统主权国家观念的重新思考,许多新的国家观和国家主权观也因此应运而生,科科申的主权观强调的是主权的强化,而不是弱化或终结。  相似文献   

7.
印辉 《理论探索》2006,(2):133-136
在全球化时代,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对传统国家主权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对每个国家的经济自主决策、宏观调控、产业结构调整、民族产业保护政策带来一定的冲击,一些发达国家任意干涉别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主权,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独立权,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对各国尤其是传统民族国家人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等等;另一方面,国家主权的基本属性和原则并未改变,并通过各国国家主权的平等让渡,其内涵和外延得到了一定的深化,构成国家主权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并形成了发展原则、平等让渡原则、人民主权原则等一系列新的国家主权概念。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伞化时代,国家主权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较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使传统国家主权观念开始受到冲击和挑战.面对这种挑战,以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理性审视国家主权,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国家独立,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9.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国家主权问题的争论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理论新思潮的一种突出表现。特别是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口“人权高于主权”,抛出“新干涉主义”。中国理论界与西方学者在国家主权上产生了重大的分歧。在引介西方传统主权理论及其当代表现的同时,国内许多学者就国家主权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许多建设性的成果。现综述如下:一、关于国家主权的内涵(一)基本内涵说。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国家主权仍是民族国家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根本的属性。国家主权具有对内和对外双重属性。在对内方面,国家主权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人权与主权辩证观的基本内涵是 ,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有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正确理解人权与主权辩证关系 ,有利于我们维护国家主权 ,为人民享有广泛人权提供前提和保障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人权事业 ,以人权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国家主权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主权原则是当代国际关系、国际法的基石,是主权国家维护民族权益的保障;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主权原则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已发生重大的变化,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非常现实和强烈的挑战,对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分析、探讨,使传统的国家主权原则走出传统,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辩了生态主义语境中主张或认可"弱化国家主权"观的错误,认为其西方鼓吹者欲以此达到既抹煞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责任又推卸现实的应有责任,同时剥夺发展中国家某些应有的权利从而遏制其发展的双重目的,体邋现出一种"环境法西斯主义"的本质.反对弱化国家主权论,决不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解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中可以借口或因惧怕弱化其主权而拒绝自主性合作或承担应有的现实责任,否则倒真会使自身陷于孤立被动而最终真正削弱主权地位.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主权理论产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而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重要基础,是国际体系以及国家间关系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随着国际关系的深化,传统国家主权理论日益受到挑战和冲击。在全球化深入、科技进步、国家间关系深化的今天,如何辩证认识国家主权,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最大化地实现自身利益,是各国,尤其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4.
赵中杰 《理论导刊》2001,(10):46-47
当代世界波涛汹涌的全球化浪潮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国内政治、经济国际化的现象日益突出,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和国家主权观点受到强烈的冲击。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发展,经济全球化将进一步挑战国家主权。准确理解和审视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主权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代世界政治现实并把握国际关系的本质。一主权sovereignty是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标志。是国家的基本属性之一。所谓国家主权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  相似文献   

15.
"谷歌事件"是一起被政治化的商业事件,是商业利益、美国国内政治因素和美国"网络自由"的双重标准及其推行网络霸权主义共同推动的结果。网络主权是现代国家主权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护网络主权,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从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进程看,"谷歌事件"具有典型的个案意义;从维护国家主权的角度看,"谷歌事件"启示我们网络就像领土一样,应该受到本国的保护;从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大局看,"谷歌事件"不应过度解读,中美关系的现在和未来充斥着困难和障碍,但也充满着机遇和希望,这些都是对"谷歌事件"的理性解读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主权原则是世界各国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准则,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础。人权是人类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尊严和价值不断提升的结果,是国家主权的最后来源。人权与主权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国家主权原则没有过时,国际人权没有否定国家主权原则。不能借口人权干涉别国内政。  相似文献   

17.
主权国家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主要交往主体,人权亦成为一种国家间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二者均经历了一个从观念到制度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并也各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但对二者关系的争论并非纯粹的理论分歧,而是被多变的政治因素所左右。实际上,人权与主权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和本原上的同质性,它们均服务于人类的终极目标,即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人权与主权本应和谐并存,一般不发生冲突;若二者发生冲突,保障人的基本权利首当其冲,但必须以不侵犯国家主权为基本前提,杜绝和反对霸权主义在人权旗帜下的干涉主权行为。处理好人权与主权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澄清理论中存在的误区,也有利于在实践中形成健康和谐的国内秩序,推动实现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8.
陈安国  杨阳 《理论探讨》2006,(1):121-123
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面临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新挑战,各种主权学说也随之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坚持建立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的“主权正义”学说,才是世界各国处理有关国家主权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让渡是国家适应全球化趋势,对主权行使方式做出的适应性调整,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国家利益,但同时,国际关系的现实是民族国家并不愿意让渡主权,发展中国家如此,发达国家亦然,原因是在国际关系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国家主权让渡的困难和问题,所以,在全球化时代,主权让渡是一种长远趋势,但民族国家不会轻易擎起主权让渡的大旗。  相似文献   

20.
朱逸 《学理论》2012,(29):38-40
现代解释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这种视角暂且悬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取得的成果,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实地视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本土的传播、生长的进程。其中的"回归"维度考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存在性",尤其考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而"对话"维度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获得"当代性",进而建构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发展的"理论双维",这两种理论维度实际构成了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视域"和"当代视域",在"视域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