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性是文学的核心。公安文学以扬善惩恶为主题,以表现正义法律与人性恶的斗争为主要范围,因而公安文学必须直面人性。警察形象的塑造,也离不开人性。早期的公安干警形象,已初露人性的闪光。到新时期,警察形象明显向人性倾斜。到了二十世纪末,出现了完全人性化的警察形象。未来的公安文学更期待人性之光的照耀。  相似文献   

2.
人文教育是以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为目标。其“人文”概念须在人性的张力结构中获得理解,它显示着人性不断拓展和强化的历史进程。体现的是人性不断完满的过程,因而,人文教育在不同时代、针对不同的时代问题,有其重心各异的典型形式、历史形态、主题和内涵;在当代科技高度发展的知识和信息时代。一些新的人文问题也不断涌现,也赋予人文教育以时代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在素以反抗精神著称的关汉卿剧作中独树一帜 ,其独特的批判视角、独特的批判实现方式使得一般的人性达到了社会、文化的一般。本剧在第四折中以异峰突起般的不到 2 0 0字来叙述智斩鲁斋郎故事梗概 ,这不能构成全剧结构的主框架 ,而只是剧情进展的枢纽。因之 ,作者的主旨并非表现包待制斩鲁斋郎之大智大公 ,而是在表现张王圭独特人格精神的同时 ,对宋金元易代之际社会、文化以及存在于其中的人性进行深入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解琳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6):168-168,172
劳伦斯以独特的方式在作品中揭露和批判了工业文明和虚伪的社会道德对人性的压抑及异化,并呼唤人性的回归,生命本真的还原.文章通过分析劳伦斯的思想和作品,指出劳伦斯呼唤的是一种真实的、尊重人性的自然的理想道德.  相似文献   

5.
德鲁克对人性的洞察及其对社会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鲁克对人性的洞察体现了其社会哲学思想的结构功能主义特征,他关注的是人性如何完善和人的本质存在的功能实现。一方面,人是不完美但追求卓越的,因此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是实现人性发展和完善最有效的途径,组织管理则要切实为人性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施展的平台。另一方面,人又是矛盾的,个人的社会存在处于悖论之中,因此社会必须赋予人以社会地位和功能。德鲁克的人性理论昭示我们,在一个功能健全的社会里,必须妥善解决社会失业问题,各类组织的管理必须重视对员工的激励和培养,社会必须扩大与注重民间组织的(产品)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张倩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1):164-165,170
《窝头会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一种延续——对于北京人艺"血脉"的延续。是什么让我们在观演话剧的时候会不断回响起北京人艺的经典之作——老舍先生创作的《龙须沟》、《茶馆》。当然你可以说是因为充满着京腔略带调侃的台词,也可以说因由是它延续并拓展了人像展览式的结构形式,而细细品读这部话剧,我们就不难发现,其实不管是台词还是结构,都是依托在剧本的主题立意之上,换言之,正是因为本剧处处充盈着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开掘和人物人性光辉的发扬,才使我们深感此剧之丰满灵动。  相似文献   

7.
<月牙儿>是老舍比较有特色的一篇小说,作品用线型的结构和抒情性的话语营造出凄美的意境;而其以女性第一人称的独特视角所体现出来的妇女的生存困境以及人生的冷漠态度与人性的残忍,更令人产生强烈的心理震撼.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人性观和西方现代“人性假设“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古代的人性观和现代西方"人性假设"有着重大的差别.中国古代人性观产生于农业经济时代,其出发点是为统治阶级加强统治服务的,其结构为平面线性结构,其研究方法为经验感悟法,其人性观的本质是人的道德属性;西方现代"人性假设"产生于经济、文化、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社会,其出发点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其结构为主体螺旋结构,其研究方法为科学的观察、调查、测验和实验等实证法,其人性观的本质是人的心理和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9.
梁晶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5):191-191,195
美国诗歌的自然主题与其民族性密切关联,以歌颂美国本土的自然风光为其主基调。而从爱默生到惠特曼直至威廉斯,美国诗歌的自然主题也历经了从神性到人性、从正面的讴歌到正反两面呈现的渐趋真实的衍变。  相似文献   

10.
明晓人之为人、人之所以为人 ,适切安顿人的生命 ,不间断地实现对于生命和人生每一个当下的超越 ,成就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一直是中国哲学所关注的核心主题。以故 ,人性问题 ,自然就成了中国哲学所探讨的基本问题之一。自先秦以至于明清 ,关于人性问题的见解可谓层出不穷 ,胜义迭现。生当明清之际的一代大儒王夫之 (16 19—16 92 ) ,在综摄已有学术资源的基础上 ,以其高度的哲学原创性 ,对此也推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一、性者生之理首先 ,人就其现实性而言 ,乃是一具有鲜活生命的具体存在。这一存在 ,既有其形而上的一面 ,又有其形而下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杜甫寓居陇右期间,创作了数量可观的边塞诗,其诗歌主题与艺术特征与盛唐边塞诗迥异。其以抒发厌战情绪、期望和平的心声、感世伤怀为主题,用陇右秋天的个体玲珑意象入诗,体现着凄楚悲愁、平实悲凉以及人性的细腻、真实美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2.
行为艺术于 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 ,就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吸引了大批人。随着行为艺术在我国的不断发展 ,一些行为艺术走到了反人性、反道德伦常的极端。倡导艺术 ,我们首先应当从“善”的角度去审视艺术。在行为艺术创作中 ,我国的行为艺术家应有高度的社会道德责任意识 ,以“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指导 ,发展健康向上的行为艺术。  相似文献   

13.
休谟的《人性论》和后期著作《道德原则研究》中可以发现,他的人性论述的侧重点不同,这种不同是由两部著作各自的立论意旨和论述主题决定的。本文则主张是关于人性科学的哲学,使哲学从认识论转向了人学,改变了哲学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表现出独特的特征:系统的"天人之际"观;以君权为核心的权力本位意识;人性修养与伦理道德观念;务实性的治国方略论;大一统理念。  相似文献   

15.
梁实秋的散文善于从司空见惯的生活百态、日常现象出发,以独特的眼光“了解人生,发掘人性。”重新解读梁实秋的散文,就会发现人文观照是他全部散文创作的主要特征。这一特征具体表现在:闲适冲淡的人文关怀;随缘适意的人生价值;人性抒写的历史缺憾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对人性美的诠释和追求是沈从文生命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以边城的秀丽风景、纯朴的民情风俗而构成的“湘西世界”,呼唤着美的人情人性,这正是他所寻找到的理想的精神家园。本文主要从人性美的角度切入,来探讨沈从文小说中透露出的人性美,以及人性美的具体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
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学术界力图在批判资本主义异化的过程中达到一种人性自觉的境界,因而这种被批判着的异化是完全被否定了的,这是因为:一方面,异化与自觉的人性背道而驰;另一方面,异化只被认为是人性自觉历程中的否定阶段。但在笔者看来,我们能否从"否定"异化到"肯定"异化,能否从批判其否定性转变为反思其肯定性,即如果我们对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阶段作更加深入地考证,就会发现——异化构成了人性自觉的现实条件,这种条件性具体体现在:其一,我们反思与批判过程中就已经将异化作为不自觉的前提,即只有首先揭示出并批判异化,才能承接到论证人性自觉的理论高度;其二,异化促使了人的自觉意识的觉醒,即异化提供了人性自觉的"应然"之维;其三,异化产生了人性自觉历史厚重感,即将人性自觉寓于历史性向度之中。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是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基本标志。道德教育的核心主题就是讨论人性向善,是引导社会向善,引导个体人凝聚成一个有秩序、有效率、有整体风貌的社会群体。英语教学过程也应体现德育。我们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体现德育是必要的,可行的。鉴于英语语言学科的特点我们应该遵循其学科特点,在重视语言知识的同时,我们应关注德育的体现和实现。  相似文献   

19.
浅谈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以维护人的权利为准则,以人性的要求为尺度,以服务于人为价值,以人的需要的满足、人性结构的优化、人性培育的全面为目的,尊重人的独立人格,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创造力,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从本质上讲,就是"以人为本",注重从人的本性出发,促进人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孟川惠 《工会论坛》2014,(5):120-122
鲁迅所撰写的小说多以"表现之深刻"著称于世。鲁迅小说无与伦比的表现力和震撼灵魂的强大魅力到底源于何处?我们认为,鲁迅独特的创作视角则是其小说具有深刻魅力的重要原因。第一,人物选取独特。他所选取的艺术人物多是一群特殊的普通人。第二,人物描写角度独特。小说常常从人物内心精神世界下手。第三,小说构造模式独特。小说《示众》《药》《故乡》等都是围绕一个特别的主题来谋篇布局,推进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