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邵红 《世纪桥》2012,(21):61-62
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自觉。因此,本文以文化建设为视角,考察以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全新路径,以期在更高层面上实现崇高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人》2011,(Z1):74-75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自觉。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这是事关小康社会建设新胜利、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重大抉择,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地看,任何政党都需要文化的维系和引领,同时也会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品格。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重视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始终以文化的传承创新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作为先进思想文化的觉醒者、先进理论的创造者,我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觉是对自身文化具有觉醒能力、认知能力和选择能力,特别是面对新环境能够加强文化的自主转型。中国共产党是文化建设的引领者,文化自觉是党的自身文化建设的认识前提、思想基础、转型动力和重要保障。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文化,必须增强政党文化建设的文化自觉,深刻认识政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坚持政党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准确把握政党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推动政党文化建设的转型发展,增加政党文化建设的传统底蕴以及抵御政党文化建设的流变。  相似文献   

5.
邴正 《新长征》2012,(1):4-6
省委几届十二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古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礼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强调.要着力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决定一个民旅、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紧密结合吉林实际,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吉林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需要有文化自觉与文化主动。文化自觉与文化主动,代表着民族文化的觉醒。十七大报告对于文化建设理论的新概括,对于文化建设实践的新设想,是党在文化发展战略上的新发展和新起点,是执政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京京 《求是》2012,(17):28-31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思想精神旗帜,走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事关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软实力的强弱。致力于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今中国,站在全球的视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全会高度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可谓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发展,很大程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的觉醒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是中华民族永葆生命活力的源头活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十分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自觉地以自身的马克思主义觉醒,引导人民实现民族精神的觉醒,开拓民族发展的新局面,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青年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传承者.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一个民族只有把青年塑造成自己的文化代表,才能实现对文化传统的续接.才能实现民族精神的再造。用优秀民族文化凝聚青年,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赢得青年与未来的历史性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正英雄,代表着一个国家最巍峨的精神丰碑,传承着一个民族最伟大的精神魂魄。英雄气概是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而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质和高尚追求。威武不屈、血战到底,就是英雄气概的集中体现。抗日战争是一场神圣的正义战争,是一场从根本上促进全民族觉醒和团结的战争。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中华民族终于觉醒了,开始从过去自发无序的局部抗争,上升为自觉的为民族命运和正义事业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21,(6)
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精神传承和信仰赓续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号召全党要弘扬红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本人更是身体力行,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传承革命精神。这为我们在新时代将包括南梁精神与西柏坡精神等在内的中国革命精神发扬光大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更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需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引领民众,以文化强民理念去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在处理好文化与民、文化与国、民与国之关系的基础上,以实际行动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民族的命脉,政党的旗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的建设历来都是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  相似文献   

16.
民族是以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为纽带,有着共同的心理素质、思想情感和文化观念的共同体.民族精神就是这个共同体赖以生存、发展和壮大的精神支撑,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没有民族精神作支撑的民族,就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民族精神作支撑的国家,就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民族精神作支撑的政党,就难以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并能以自知之明的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开放包容的心态,兼收并蓄"他者"文化优势之长以补己之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作为价值导向,相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必须以历史眼光、文化自觉、国际视野,努力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理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精神理念作为一种既存的文化因子,它能熏染、浸润、融解人们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从而使一个政党历经艰难曲折却能岿然屹立。精神理念是文化的深邃内容,政党精神则是政党文化的深层次要义。  相似文献   

19.
悦读     
<正>文化《新觉醒时代》作者:成中英荐言:本书收录的三十余篇论文及访谈录乃成中英先生近年来关于中华文明自觉与道德觉醒的最新思考。全书颇具文化自省与民族兴亡的意识,力主复苏儒道两家健康饱满的生命精神,阐扬诚信、中庸、仁爱等核心价值观念,关注宋明理学求知、笃行的精神,在当今世界多元互通的背景下构建与西方文明平等对话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它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和观念形态既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存在于政党生活的内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与和谐政党的伟大任务,如今面临新世纪的世界文化风云激荡、交错融合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长期的执政党,一定要高度重视党内和谐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