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外法学》1984,(6):58
<正> 印度支那难民定居状况,总的说来:不见好转。越南共产军压迫印度支那已经渡过9年了。在这期间。大约有150万难民,为了寻求自由,好不容易逃出本国。1983年末,世界各国接受印度支那难民状况如下:  相似文献   

2.
非法入境难民的处理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和论证了普遍性的难民定义。首先论证了按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和1967年《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的规定,难民包括历史文件规定的难民和新界定的难民;同时论证了新定义下难民界定的条件。第二部分重点论证了国家对非法入境难民保护的两项原则:一是边界不拒绝,即不应拒绝越过边界的难民停留,且在紧急情况下不拒绝难民入境;二是宽容和便利,包括不施以刑罚和不必要的限制和提供获得第三国接受的便利。  相似文献   

3.
《北方法学》2019,(1):130-139
国家切实遵守并有效执行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维护国际难民制度的稳定已经在国际社会形成共识。主权原则是国际难民制度的建构基础,同时,人权的普遍性与包容性为加强难民权利的保护提供了更广泛的法律基础。通过方法与路径的调适对突破国际难民制度的固有局限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复杂严峻的难民现实情势向国际难民制度提出挑战。在法律层面,国际难民法、国际人权法、国际人道法提供硬性法律框架,促进对国家的监督与问责,提升向难民的赋权与保障并拓展国际机构的行动空间。在实践层面,应推动"软法"意义上的国际合作,超越国家分野、整合多方资源,尽可能地动员广泛的利益攸关方参与分担难民责任。  相似文献   

4.
难民保护面临的国际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难民提供国际保护既是人道主义的要求,也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使然,然而拒不接受难民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应对这一问题的法律措施,一是修改既有难民定义,扩大国际难民法的保护范围,使得各国对那些不符合既有难民定义却处于与难民同样境地的人的援助,从纯粹基于人道主义考虑的自觉自愿行为转化为法律义务。二是强调国际人权法在难民国际保护中的应有作用。将人权原理应用到难民保护领域,通过敦促国家履行国际人权保护义务来实现对难民的保护,可以克服国际难民法的固有缺陷,并强化难民国际保护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5.
如今我国境内外国人难民地位的甄别及管理制度缺位,导致难民地位的甄别依据缺失、难民地位申请者法律地位模糊以及难民身份证明文件法律效力不明确等问题存在,我国面临着一系列难民管理的现实难题,使我国在国际难民事务管理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有必要在借鉴国际难民地位的甄别及管理制度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为构建我国境内外国人难民地位的甄别及管理制度,提供相应对策,借此改善我国难民管理无法可依的现状,进一步规范我国境内外国人难民地位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朝鲜"脱北者"问题逐渐成为地区乃至国际热点问题,中国在该问题上以遣返为主的政策也日益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压力。从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的规定和相关国际实践来看,"脱北者"是否具有难民地位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的现有政策总体上无可非议,同时可以考虑按照国际条约,给予那些确因政治原因出逃的"脱北者"们国际法上的难民地位。此外,我国还有必要建立健全处理难民及相关问题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商务与法律》2005,(4):51-51
捷克总统克劳斯2005年10月11日签署了新修改的《外国人居留法》,此法涉及到捷克的签证政策将比目前更加严格。还涉及改善在捷克申报难民者的居住条件,并明确制定少年难民的特别保护,制止要求18岁以下的青少年难民就业打工。新法规定,外国人申请捷克签证,应该在申请者的祖国,或者在有永久居留或长期居留身份的第三国,或是所持护照的发照国的捷克领事馆办理;申请捷克签证必须要有相应的医疗保险或人身意外保险,且保险额不少于30万克朗。  相似文献   

8.
赖昌星难民身份确认诉讼和遣返前风险评估诉讼前后已经长达7年之久,并且截至目前还没有明显的结束迹象,这在加拿大司法历史上是少有的。缘何一个简单的难民身份确认诉讼和遣返前风险评估诉讼进行得如此艰难和旷日持久?个中缘由,不一而足,既有案件本身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既有加  相似文献   

9.
迅速发展的中国商标事业和不断完善的中国商标法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青虎 《知识产权》2003,13(3):6-11
2002年,是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现《商标法》)实施的第一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一年,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又一年,也是我国商标创记录增长、出现三个突破的一年:商标注册年申请量首次突破30万件,达37.2万件;商标注册申请年增长量首次突破10万件,达10.2万件;注册商标累计总量突破150万件,达166.5万件。一、三年来我国商标注册和保护情况(一)商标注册工作效率有了新的提高2002年,商标局全年共受理各类商标申请49.3万件。其中,受理商标注册申请37.2万件,比上年增加10.2万件,增幅为37.5%。共审查各…  相似文献   

10.
南非难民保护制度建立在南非《宪法》的基本价值基础之上,国家现行难民立法的概念明显向移民法转移。《难民法案》重构先前压制性的难民制度,代之以人权文化为基础的难民法,其颁布标志着国际法和国内法的有意识的融合,是与其宪政体制相符的。本文着眼于当前各种难民法规关于难民权利和自由的细节规定,如《联合国难民地位公约》和非洲统一组织的难民定义,重点讨论难民地位的定性、难民地位的确定和难民的权利与义务问题,并强调对难民法或者权利的任何解释都必须推进开放和民主社会下有关人格尊严、平等和自由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政法学刊》2016,(3):62-69
叙利亚难民问题的原因复杂,国际影响大,应结合国际法对国际难民的现行保护机制,分析叙利亚难民的形成原因,国际社会应该对叙利亚难民权利的保护并依法解决叙利亚难民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德国总理默克尔一向以强硬著称,轻易不服软.然而,面对接踵而至的地方选举败绩,这位铁娘子不得不公开反思她雷打不动的难民政策.难民危机不仅在欧洲引起强烈的排外情绪,而且导致德国极右翼力量在德国统一26年后首次在柏林议会登堂人室,直接攻破默克尔把守的难民欧洲“庇护所”.可以料想,难民登陆欧洲的希望之门将越来越窄.  相似文献   

13.
难民问题在历史上由来已久,在法律上有关难民的世界性定义产生比较晚,并由于难民的不同定义而一直伴随着争论,而争论的背后实际上就是什么人应当受到国际难民体制的关注。本文指出国际社会对难民关注中心的转移表明难民这一概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具有不同的涵义。  相似文献   

14.
林超 《法制与社会》2012,(12):148-149
2011年6月,缅甸政府军和克钦独立军发生流血冲突,致使克钦数万民众涌入中国境内,从而引发大规模的难民潮。本文先介绍了此次冲突的原因和背景,再用国际法分析了从克钦入境的避难者的性质;接着叙述了中国对难民保护的法律、机构和实践,并指出其中的缺陷;最后探讨了中国应当如何预防和解决如此大规模的难民涌入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临汾市尧都区信用联社在山西省同级联社创下"四个第一":各项存款达到132.8亿元,占全省同级联社存款总额的10%,名列第一;各项贷款余额达到85.1亿元,名列第一;经营成果达4.1亿元,人均经营成果达29.7万元,名列第一;员工年人均收入达5.3万元,较上年增加了2.1万元,名列第一。  相似文献   

16.
拳文试从国际法的角度入手,以保护“环境难民”的权利为出发点,考察国际法现有的有关规定以及目前所对“环境难民”采取的保护规则,分析解决“环境难民”问题的一系列途径,最终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7.
汪昱廷  李勇 《法制与社会》2011,(11):144-145
对难民的合法权益保护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社会才有了对难民概念的准确规定和专门解决难民问题的组织,难民问题也逐渐受到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在我国云南红河州的越南难民问题已由来已久,在该地区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因此,尽早解决该地区的难民问题成为维护该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浅论避难权     
杨晨 《法制与社会》2016,(5):285-286
避难权,作为欧盟共同避难体系的核心权利,在当今难民潮之下毫无疑问将发挥重要作用。该权利并非囿于简单的宣示,其作为难民权利可诉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内涵丰富。本文基于"难民"和"第三国国民"的概念前提,明确避难权为难民寻求和享有庇护的权利,并依据欧盟近年颁布的指令,从难民地位的确定、难民待遇的维持和申请程序的保障等三方面对其进行论述,明确指出欧盟在"附属地位保护"、"第一庇护国"、"安全第三国"等方面做出的制度创新和实践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区域利益及国家安全的共同考虑,欧盟建立了较为统一的外部人口迁移法律制度.其中,欧盟将难民制度与庇护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统称为难民与庇护制度,创设了以庇护申请国家审查机制与庇护申请者待遇标准为两翼,以庇护申请审查程序规则和难民地位确定及权利保护的实体法规则为核心的统一密不可分的一体化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1994年4月,李登辉与日本右翼作家司马辽太郎有一次“剖白心迹”的谈话。两人“推心置腹”地谈了台湾的历史、台湾与日本的关系以及李登辉当政后的台湾政局等问题。谈话内容重点之一是,司马辽太郎讲“台湾自17世纪以来是由海上难民成立的无主之地。”对此,李登辉不仅不予驳斥,而且还附和说,当时清政府视台湾为“可有可无的化外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