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承》2013,(11):20
韦一平,广西天峨人,壮族。1923年秋天,他离开家乡,到广东的三水县参加农民革命运动。1924年5月,他在三水县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选派到毛泽东主持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5年入国民革命军,后调到叶挺独立团,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和海陆丰起义,曾在海陆丰根据地担  相似文献   

2.
吴艺煤  曹玮鸿 《台声》2013,(1):68-69
1947年2月,台湾全岛爆发了反对国民党独裁政权、要求民主自治运动的“二·二八”起义。起义被镇压后,一部分参加起义的台湾爱国民主人士谢雪红、杨克煌、苏新等人于当年六七月间抵香港。他们在香港联络爱国民主人士,  相似文献   

3.
1927年12月爆发的湖北黄冈回龙山起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长江以北地区继黄麻起义之后爆发的又一次农民武装起义。它创建了革命政权和革命军队,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这次起义以失败宣告结束,究其原因,颇令人深省。  相似文献   

4.
徐建洪  禹云裘 《黄埔》2010,(2):27-29
牢记自己是黄埔学生1923年10月,阎明出生在山东省巨野县大义乡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加之黄河泛滥成灾,全家随父闯关东,生活颠沛流离。1947年10月,他考入黄埔军校二十二期,毕业后曾任第四预干总队排长,1949年参加湘西纵队起义。新中国成立后曾在邵阳、娄底的粮食部门、供销社和物资部门工作,1985年从娄底市物资局离休,1990年加入中共党组织。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3,(3):23-23
吴西,原名吴有良,1900年出生在广西扶绥县的一个壮族农民家庭。青年时代的吴西受到“五四”运动进步思想的影响,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到南宁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担任共产党人实际控制的学生会负责人,主办先进刊物《火把》,宣传革命道理。  相似文献   

6.
上将杨至成     
毕一功 《黄埔》2011,(6):29-31
杨至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战线的开拓者和重要领导人之一。1903年出生于贵州省三穗县一个侗族家庭。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任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政委、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战时期,他  相似文献   

7.
中将彭明治     
毕一功 《黄埔》2012,(2):31-33
彭明治(1905-1993),湖南常宁人。1924年3月到广东,后入黄埔军校一期军士教导队学习。曾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夏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代连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三军直属队连长、教导队队长,第十九、二十团副团长,第九师二十六团团长,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1934年10月,彭明治参加长征。他率领红一军团一师三团配合红四团夺取泸定桥,为中央红军胜利北上,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黄埔》2013,(2):32-32
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有一位老兵,他叫鲍鸿海,是现在为数不多的参加过抗战的健在者。他1938年参加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多;欠与日军交战。后入黄埔军校第十七期,1949年任第三十军第七团团长,随鲁崇义军长在成都率部起义,1980年退休于西安铜川市一运输公司。  相似文献   

9.
周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名老党员。   周兴是人民军队的一名老军人,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和红军长征。   周兴是公安保卫战线的一名老同志。从事公安保卫工作 28年,忠心耿耿,竭尽全力。   1975年 10月 3日,周兴去世,享年 70岁。 从大革命到南昌起义   1905年 8月,周兴出生在江西省永丰县恩江镇一个做爆竹为生的小手工业家庭。周兴本不姓周,父母给他起的名字叫刘旧邦。   从 8岁开始,周兴白天到私塾念书,晚上在油灯下帮父亲做爆竹。他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被称为“小小相公”。 1919年夏天,周兴从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后,…  相似文献   

10.
那林 《协商论坛》2009,(7):51-54
毛泽东.董必武——从南湖到开国大典 毛泽东:1893年出生。建党后参加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1927年9月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创建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和工农革命军。1931年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他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1943年3月起,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建国后至1959年,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历史造就选择了毛泽东,使他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相似文献   

11.
高边疆 《黄埔》2009,(3):62-63
现任鞍山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谷云鹏,黄埔军校二十三期一总队工兵大队第二中队毕业,1949年12月参加起义,在十八兵团随营学校学习,复员至鞍山,先后在鞍山十二中学、三十九中学、第二中学任教,获高级教师职称。1988年退休后,他被推选为鞍山市黄埔军校联络组驻会副组长。1991年,被选为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05年6月,被选为会长至今。他到市同学会工作时,就立志:誓为黄埔献真心。  相似文献   

12.
蒙少宁 《前进论坛》2013,(11):41-43
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闸北疯狂进犯,遭到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团的坚决抵抗,“一·二八”淞沪战役爆发。早期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党前身,以下称临委会)成员何自坚(之前曾参加龙州起义,任红八军第一纵队上校司令。起义失败后辗转香港。1930年11月,他在港加入临委会。他曾参加邓演达在沪举办训练班、营救邓演达和临委会反蒋宣传等工作)热血沸腾,毅然奔赴上海加入抗战队伍,任国民党十九路军补充第一团中校副团长。何自坚率队在淞沪战线(主要在太仓前线)激战多月,击溃日军多次进攻,  相似文献   

13.
正俞作豫,1901年生,广西北流人。1918年,他进入护法军桂系军队,并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讨伐军阀的战争;1926年7月,随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参加北伐战争,任团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俞作豫不满国民党新军阀的倒行逆施,愤然脱离旧军队,先后到上海、广州寻找共产党。同年10月,他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了党领导的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俞作豫按党中央指  相似文献   

14.
<正>陶铸曾立下赫赫战功,却难逃"十年动乱"所带来的伤痛。日前,陶铸与曾志的女儿陶斯亮出书追忆父母。女儿首次出书,有哪些尘封的往事为读者所不知晓?毛泽东曾公开保护陶铸陶铸1926年在黄埔军官学校加入了共产党。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33年,陶铸被国民党逮捕,判无期徒刑。在南京中央监狱里,他领导难友进行绝食斗争。被营救出狱后,他赴湖北开辟了鄂中抗日游击区,以后到延安,参加了党的"七大"。1966年5月,"文革"开始,陶铸被毛泽东亲自点名,担任中央政治  相似文献   

15.
少将李逸民     
毕一功 《黄埔》2012,(1):48-50
李逸民(1904—1982),原名叶书,字有基,浙江省龙泉县天平乡(今安仁镇)李登村人。1921年考入杭州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2年夏,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留校任政治部宣传干事,编辑《黄埔日刊》。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教导大队政治指导员,率部参加南昌起义。  相似文献   

16.
苑生  刘燕 《黄埔》2010,(2):25-25
黄埔军校二十三期学生郭青石,于1949年底随成都校本部起义。起义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事政治大学川西分校学习,接着又进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六十军政治部文工团,参加了抗美援朝。回国后,郭青石离开军队到地方工作。他历经了“反右”和“文革”的磨难,但凭着对党、对真理的信念和对生活的热爱而没有倒下,终于在改革开放后重获政治新生。现在,郭青石是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人民政府:你省一九九三年一月四日《关于三水县改为县级市建制的请示》收悉。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三水县,设立三水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三水县的行政区域为三水市的行政区域,不增加机构和编制。  相似文献   

18.
1911年黄花岗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黄花岗起义最根本的精神就是爱国主义。这种精神具体表现在:响应同盟会号召,出钱出人支持起义;追求共和理想,浴血奋战,宁死不屈。当年参加黄花岗起义先驱们的爱国精神,在海内外广泛传播,影响巨大,已成为海内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韩进英 《春秋》2011,(6):26-28
1911年是辛亥年.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的领导下.这一年曾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即:4月27日的广州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和12月31日的滦州起义。我的父亲韩多峰就曾参加了以王金铭、施从云和冯玉祥为首的滦州起义。  相似文献   

20.
范德伟  王丽云 《八桂侨刊》2011,(4):46-51,63
1908年,同盟会在云南河口发动起义。起义的领导人主要有黄明堂、关仁甫、王和顺三人。已有的研究论著都认为,河口起义的革命军,是由南军都督黄明堂领导,关仁甫、王和顺只是黄明堂的助手。但从清方档案中对关仁甫的重视以及关仁甫的自述等材料,可以看到关仁甫是河口起义中至关重要的人物:是他催发了河口起义;是他被推为新成立的云贵都督府都督,并率先北上蛮耗;也是他,率败军最后被遣送新加坡,并为安置这些人对孙中山有所不满,而使孙中山对他产生误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