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说是有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忽然心血来潮,问大臣赵普说:"天下何物最大?"一时问住了赵普。皇帝并不罢休,又追问下来。赵普想了想说:"道理最大。"这话有些风险,为什么不是皇帝最大,而是"道理"最大呢?如果,宋太祖是个不讲"道理"的人,事情麻烦就大了。好在这位皇帝还懂道理,便连连称善,夸赵普答得好。这段问答作为趣事,被人记录了下来,至今读来也倒颇有启发。想想看,世上万事万物,充斥其间的,不过一个"理"字。天有天理,地有地理,物有物  相似文献   

2.
宋太祖赵匡胤平定了南唐,本打算一鼓作气攻下吴越。谁知吴越国王钱俶亲自拜见赵匡胤,并献上了吴越国的地图,以示臣服之意。赵匡胤见钱俶来访非常高兴,便留他在汴梁游玩谈心,而钱俶却在暗地里贿赂大宋的重臣,希望能为他说话保住吴越国,深受皇帝倚重的宰相赵普更是他的重点公关对象。对此赵匡胤心知肚明,也不理会。一天,钱俶送了十个大坛子到赵  相似文献   

3.
今 年55岁的雷德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中国通”。正如雷德今年6月27日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听证会上发言所说的那样 :“我全部的成年生活 ,都是在为出任驻华大使这项重任而做准备的。”雷德与中国的渊源 ,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1964年 ,雷德离开老家康涅狄格州上大学的时候 ,他的父亲就劝他选修中文 ,因为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国家。但年轻的雷德没有听进父亲的话 ,而是选择了英国文学专业。在耶鲁大学学习期间 ,雷德与美国现任总统布什是同窗好友 ,并且曾在一个宿舍住过。1968年至1972年 ,雷德在美国空军安…  相似文献   

4.
宋初那些宰相中,李沆并不是最受后人追捧的。论气度,他不如范质一样忍辱负重:论资历,他不如赵普一样开国有功;论为人,他不如寇准一样刚烈执拗。然而在当时,他却受到了士大夫的热烈追捧,交口赞誉,人称“圣相”,名声显赫如范质、赵普、寇准者,  相似文献   

5.
刘秉光 《各界》2013,(12):74-75
唐太宗李世民说发动“玄武门兵变”是被逼的,赵匡胤笑了;宋太祖赵匡胤说“黄袍加身”是被逼的,曹丕笑了;魏文帝曹丕说接受汉帝禅让是被逼的,司马炎笑了;晋武帝司马炎说以晋代魏是被大臣们逼的,石敬瑭笑了;后晋高祖石敬瑭说给契丹人当“儿皇帝”是被逼的,张邦昌笑了;伪楚皇帝张邦昌说替金人统治中原是被逼的,刘协笑了;汉献帝刘协说当傀儡皇帝是被逼的,石弘笑了,不过他哭得更难看.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在家塾读书,《论语》当然是必读的。不知怎么知道了赵普“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的故事,立刻也有了“治天下”的大志。那时《论语》已将近读完,自己翻来翻去查找,不知赵普用的是哪半部,更不知道如果象我这样读完了全部,又可以治什么。请教老师,他也说不明白。我很失望,于是自己动手来研究(请不要见笑,当时的确自命为研究)。先想找出《论语》中一节与一节之间的联系,先后次序之间的微意,进而找出一章  相似文献   

7.
诱发腐败的相对剥夺心理: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职人员腐败诱发的社会心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在经济增长迟缓的发展中国家,福利价值的相对剥夺是公职人员腐败的主要诱因;在一国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和转型社会,获取财富的多寡容易成为衡量权力价值的主要尺度;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诱发腐败的动机则主要在于时权力本身的地位、荣誉和影响力的追逐.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或一国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公众心理对腐败的容忍程度有所不同.在经济增长迟缓的发展中国家,公众大多认为腐败可以容忍;在转型国家,公众对腐败的态度由容忍逐步转变为不容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公众都一致谴责腐败行为,并希望在原则的基础上对之予以惩罚.  相似文献   

8.
熟悉王旭的人都叫他大旭,但凡称得上年龄大、体格大,而是为人的正直与谦和敬业的作风,让他具备了一种大气魄和大家风范.大旭是大家对他的爱称,也是同事们对他的昵称.无论在舞台上下,大旭总是任劳任怨,总会带给大家数不清的笑容,自然拥有数不清的朋友,同事们都愿意同他合作,一起享受作为电视人的苦辣酸甜.  相似文献   

9.
三位美国学者布瑞夫、白川和杜克里奇共同提出的过程模型作为解释集体腐败问题的一种新观点,认为组织成员对集体腐败的涉入可能是一系列决策和行为过程的结果,并且,当事人可能在并未形成对腐败行为的肯定态度之前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涉入了集体腐败之中。本文中腐败过程涉入点和腐败后果知情点概念的提出,是对过程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在腐败过程涉入点上,时间距离、结构距离和合法权威等机制共同促使组织成员在不知不觉中涉入到了集体腐败的链条之中。在腐败后果知情点上,当事人通过对继续还是停止已经开始的腐败行为所进行的成本—收益分析或(和)价值一致性评价,从而选择成为检举者、退出者抑或是罪恶的作恶者。涉入与知情两点的分离,启示我们可以在腐败后果知情点上打开瓦解集体腐败的缺口。  相似文献   

10.
对于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攻势人们谈得已经比较多了,然而还有一种来自我们自身内部的"和平演变",人们则重视不够.其实这后一种"和平演变"也同样是非常危险的.宋平同志说:"腐败与'和平演变'是有联系的,腐败也是'和平演变'的一种表现."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对此作了更全面的论述,他说:"少数人以权谋私、行贿受贿、  相似文献   

11.
没有约束的权力──腐败的根源反腐败提了很长时间了,什么是.腐败?为什么腐败?腐败就是权力的异化,权力的变质,权力的滥用。王宝森的事早就有人知道,但为什么没有人没有什么机构能动得了他?还是必要的监督机制没有,权力之间的制约没有。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权力和...  相似文献   

12.
腐败历来是社会的毒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过程都要反腐败。习近平同志从政以来,十分重视反腐败问题,他围绕反腐倡廉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心系群众,人民立场;求真务实,注重实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保持定力,意志坚决是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的鲜明实践特色。深入研究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的实践特色,对于今后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腐败是当今世界的毒瘤,反腐败也成为世界各国要共同面对的难题.近年来,我国反腐败的举措不断加强,但似乎腐败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且还有进一步滋生和蔓延的趋势.跳出腐败是一般认为的领导干部腐败的认识误区,认为任何一个主体都可能产生腐败,从腐败的含义入手,分析了一般党员和群众腐败的表现、原因.进而提出治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正从"反腐市长"到"腐败市长"美国新奥尔良市前市长雷·纳金因腐败罪被判处10年监禁,并支付8万美元的赔偿费。这位昔日的"抗灾英雄",身陷囹圄,令世人唏嘘。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新奥尔良,纳金与市民们共患难。他苦口婆心地劝说那些不愿离开的人:"你们一定要相信我。"最终,纳金带领市民挺过这场浩劫,并且获得了"救灾英雄"的称号。除此之外,纳金还曾是一位"反腐市长"。在他掌管新奥尔良市初期,这座城市贫  相似文献   

15.
烛泪 《各界》2008,(5):25-26
在隋末的英雄谱中,无论怎样排序都会有窦建德的位置.他的威望,他的天下,一点一滴都是自己打下来的.……  相似文献   

16.
周南 《各界》2008,(3):13-15
现存的中外学术著作,很多把宋子文描述为国民党特权分子,亲英美派代表,腐败和贪财.宋的家庭和蒋介石的密切关系使得他在国民党大陆政权1949年垮台一事上,招来诸多责难;……  相似文献   

17.
腐败与反腐败的博弈:权力与权利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的异化,而且腐败会带来收益和利益,其表现就是当前腐败的权力资本化特征.而这种收益和利益必然需要表达和表现的途径,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解体教训的前提下,我们认为,为了让腐败收益和利益合法化,可能会让腐败产生出的既得利益者们形成反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同时,权力异化的产生.即腐败产生的条件是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因此反腐败应该矫正权力的异化,要矫正权力的异化就需要借助权力和权利,即以权利制约权力,以权力对抗权力,让权力受到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论赵匡胤王玉章珍珠滩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史论家,著作甚丰,尤其是他在70岁以后所著的《读通鉴论》和《宋论》,文采华赡,议论精辟,至今为人爱读。他在这两部著作中论述了几十个皇帝,最推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和宋太祖赵匡胤。他称赞赵匡胤“一人之泽...  相似文献   

19.
当前 ,学者们普遍从经济、法律、体制等方面着手研究如何克服腐败现象 ,都忽视了组织文化这一主观因素对党员、干部的影响。虽然外部因素很重要 ,但是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 ,只有从思想上克服腐败才是根本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前景理论的腐败行为分析与反腐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景理论以"有限理性人"为假设前提,对风险决策行为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并作出了合理的解释.腐败行为是"有限理性"的风险决策行为,公务人员在价值函数作用下的腐败行为分析表明它源于公务人员的"风险追求";公务人员在面对同等价值时决策选择往往"青睐"于腐败行为;公务人员决策时的"腐败诱惑力"与基于参考点的价值是成正比;公务人员腐败行为的心理强化过程"快"的特点反映了腐败敏感性递减规律.公务人员在权重函数作用下的腐败行为表明,在廉政高压态势下仍敢于"顶风作浪"反映其低估腐败风险的心理特性;腐败行为还表明,在公务人员心中腐败收益是确定性事件而廉洁则具有一定风险;公务人员腐败行为也反映了当前社会的廉洁环境并不理想.基于前景理论对公务人员决策行为的分析表明,要预防和遏制公务人员腐败的发生,应做到:严格制定关于腐败的规定并严惩腐败犯罪,使其在廉政高压下不敢腐败:强化公务人员的优越性,使其珍视廉洁收益不愿腐败,建立廉政预警机制,在预测警示下不让其腐败;严刑峻法并加强宣传力度,增大腐败风险的主观概率,使其不肯腐败;加强公务人员自身教育,使其不愿腐败;营造廉洁的社会环境,使其不会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