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美国对古巴制裁已为强弩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为压古巴改变社会制度对古实施制裁已有40年 ,给古巴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困难。面对超级大国的高压政策 ,古巴人民坚持历史的选择 ,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进行经济改革和积极开展争取国际社会支持的外交活动 ,摆脱了冷战结束后失去前苏联援助的困境。美国制裁政策未能奏效 ,面临国内外要求解除对古禁运的压力 ,开始放松对古制裁。但是美并未放弃对古巴的敌视 ,古巴人民彻底打破美国的封锁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2.
卡斯特罗和古巴的社会主义实践徐世澄在距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美国只有90海里的加勒比海上,屹立着西半球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自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以来,无论是美国长期的经济封锁、贸易禁运、派遣雇佣军入侵,还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美国对古巴的敌视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范围的冷战结束后 ,美国与古巴之间的冷战状态仍然存在。反古宣传、外交孤立和经济制裁是冷战后美国对古巴敌视政策的主要内容。冷战期间美国的对古政策是由国际因素 (反苏 )主导的 ,冷战后美国对古巴的敌视政策则主要是由一系列国内因素促成的。美国国内反古势力制造舆论 ,国会大力推动 ,党派政治和选举政治搀杂其中 ,媒体炒作 ,美国社会观念上的自以为是等等 ,都对敌视古巴政策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国际社会和美国国内企业界的反对 ,近来美国对古政策在形式上出现了缓和迹象 ;但敌视仍是美国对古政策的主旋律。冷战后美国敌视古巴的政策与冷战期间有明显的不同。军事上的敌对程度已大大下降 ;敌对的手段也有变化 ;敌视政策的目的是以压促变 ,所谓的民主和人权问题是美国反对古巴的主要手段。冷战后美国对古巴的敌视政策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情绪化特点。  相似文献   

4.
古巴革命是美国与古巴双边关系历史的重要转折点,美国对古巴革命及其后续发展的反应和政策则是冷战环境中美国战略思想的典型表露.全球冷战终结并没有改变古美之间的冷战式关系,凸显了美国政策的单边主义性质、意识形态色彩和国内政治主导倾向.  相似文献   

5.
美国与古巴两国领导人宣布两国将就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进行磋商。美国愿意改善其与古巴关系的动机主要包括:奥巴马总统认识到美国对古巴的制裁不成功;美国不希望继续失去古巴市场;美国国内和国际上希望美古改善关系的呼声与日俱增。古巴愿意改善与美国关系主要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美古关系的改善将对美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古巴自身的发展前景、古巴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但美古关系在实现彻底的正常化之前,还面临着一些棘手的难题,如美国能否尽快放弃对古巴的经济封锁,如何对待古巴革命胜利后两国相互没收的财产,美国是否同意将关塔那摩归还古巴,以及古巴是否愿意在政治领域做出让步。  相似文献   

6.
跨界民族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是宗教、政治、经济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拉丁美洲种族结构复杂,移民活动频繁;拉美裔族群对美国的国家特性及对外政策产生深远的影响。古巴美国跨界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古巴裔移民问题,经济、地缘政治、意识形态诸多因素决定了这一跨界民族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古巴革命对移民活动及跨界民族特性产生了较大影响,意识形态对抗成为古巴美国跨界民族问题的关键。古巴美国跨界民族问题的缓和,需要在政治领域尤其是意识形态方面加强理解,以经济文化为主要交流渠道,通过双边合作妥善处理跨界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两极对抗的国际格局下,美、苏综合利用政治和经济等手段来实现战略目标,尤其随着经济对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经济手段成为获取政治利益的工具。古巴是美国的近邻,革命后的古巴是苏联唯一能对美国近距离地制造麻烦的盟友。苏美两国在古巴问题上的表现,为我们分析两国运用政治经济手段争夺世界霸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8.
从美对古新立法看美古关系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 1 0月 2 8日 ,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一项允许向古巴出售食品和药品的立法。对此 ,西方舆论认为美国正在松动对古巴的封锁。路透社说 ,这可能是在美国对古巴 40年禁运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化。古巴政府则说 ,该立法实际上加强了对古巴的禁运 ,数十万古巴群众上街游行抗议美新举措。笔者认为该立法具有两重性 ,既有对古巴封锁松动的一面 ,又有强化封锁的一面 ,是美国内对古巴缓和派和强硬派较量的结果 ,它在美古关系的改善方面仅具有象征意义。从该立法的艰难产生过程和附加的许多限制性条款来看 ,美反古势力略占上风 ,预示着美…  相似文献   

9.
美古复交是奥巴马政府重要的外交"遗产",既是其"伸手外交"的重要成果,也与美国选举政治息息相关.不足美国人口0.6%的古巴裔,发挥族群特点并利用佛罗里达"摇摆州"的地位,在冷战后成功推动美国政府不断强化对古巴的制裁.近年随着古巴裔年轻人口的增多和老一代的不断萎缩,制约美古关系发展的重大障碍开始移除,为奥巴马推动美古复交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在这一历史趋势下,长期主张维持强硬政策的共和党出于选举需要也可能逐渐转变对古巴的态度.如果不发生重创两国关系的政治事件,美国制裁古巴的法案有望大幅修改,但两国关系正常化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10.
古巴革命以来的古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59年古巴革命的胜利开辟了古巴历史的新阶段,同时也为古美关系注入新的内容:新生的古巴革命政权如何在北方邻国的“后院”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美国如何企图使古巴与其地缘政治利益保持一致,这成为古美关系发展的中心问题。古美关系的发展古巴革命胜利后30多年来,古美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9~1962年):古巴在进行深刻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奉行对外关系多样化政策的同时,希望同美国建立友好、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关系;当美国对古巴实施政治、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力图以武力除掉古巴时,古巴予以坚决反击。美国最初试图对古巴采取拉拢和施加压力,迫使古巴政府倒向美国,一如既往地成为美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廉政建设的辉煌成果与其廉洁教育是分不开的。新加坡大学生廉洁教育已经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体系,即注重以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培养大学生廉洁意识、以校园文化建设熏陶大学生廉洁信念、以校外社会廉政实践氛围增进大学生廉政信仰。学习和借鉴新加坡廉洁教育的成功经验,我国应构建起政府监督指导、高校重点实施、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大学生廉洁教育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信息技术的进步等,不仅对经济社会活动产生了空前影响,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而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  相似文献   

13.
当前金融危机下的国际思潮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文荣 《和平与发展》2009,(5):10-15,71-80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日益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风暴及由此造成的全球经济危机,在国际上尤其是在西方的政界和学术界出现一股值得重视和研究的新思潮。归纳起来有以下方面:资本主义未来向何处去;再次掀起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辩论;对全球化进行反思;欧洲中心主义开始动摇和消退;如何对待气候变化成为一种道德标准;建立无核世界成为一股新的国际思潮;对西方国家的“促进民主”进行反思;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回潮;要求对现行国际秩序进行改革的思潮席卷全球;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14.
This analysis re-examines Russo–Cuban relations in the period in which Boris Yeltsin was Russian President using previously unseen documents housed in the Ministerio de Relaciones Exteriores de Cuba [MINREX] archive in Havana. A number of conclusions offer themselves including that the relationship remained key for Havana throughout the 1990s, despite a Cuban ideological aversion to the Russian reforms of the early to mid-decade and the subsequent “new realities” of Russo–Cuban relations. Cuba desired a relationship that preserved a number of features of Soviet–Cuban relations, which MINREX officials strove to achieve by purposefully creating a political legacy from the Soviet era, whilst also specifically lobbying members of the Russian political elite who had sympathies with the Soviet period. This development has resonance for contemporary Russo–Cuban relations that are at their most robust politically since 1991. Consequently, the Soviet legacy remains both much greater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and deliberately created by Cuba.  相似文献   

15.
越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过了将近70年的建立和发展,已经具有了自身的特点。研究越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对于丰富社会主义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拉美国家近年来政局不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意识形态出现了极化的趋势。本文分析了2012—2019年间“美洲晴雨表”中18个拉美国家的数据,发现自2014年以来,持极端意识形态的民众尤其是持极左观点的民众比重出现了显著上升,这主要是受到经济发展形势和各国执政党意识形态两个因素的交互影响。宏观上,以极左民众比重上升为特征的极化趋势主要是受到整个区域经济持续低迷和右翼政府的紧缩性经济政策影响。微观上,本文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民众对国家经济形势的判断与其所在国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共同影响着其极化方向。在右翼执政的国家,民众对国家经济形势的评价越负面,其持极左观点的概率越高,持极右观点的概率越低;在左翼执政的国家,民众对国家经济形势的评价越负面,其持极左观点的概率越低,持极右观点的概率越高。最后,本文讨论了民众意识形态极化对拉美国家政局稳定的影响。本文发现,拉美极端民众尤其是极左民众参加抗议游行的概率显著高于温和民众。这意味着一国的极端民众比重越高,其发生大规模示威游行的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从俄罗斯民族心理和社会现代化入手考察了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初政治转型的基础,然后从意识形态(非)政治化入手,分析了叶利钦时期的政治生态和普京时期政治稳定化背后的原因。结论认为,俄罗斯的民族心理和社会现代化水平在实质上对俄罗斯转型以来的政治发展进行了限定;意识形态的(非)政治化政治化分别适应了转型的需要和秩序重建的需要。俄罗斯民族心理通过意识形态政治化所表达出的群体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俄罗斯政治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memory, state ontological security, and populist movements after state death. When a state dies, ideological space opens up for new state agents to narrate a different version of the past, one that delegitimizes the ideological underpinning of the old state order and creates ontological insecurity in the new polity. Populism becomes an especially attractive ideology, as it feeds on a sense of insecurity at home and abroad. The argument is illustrated with the case study of transformed Holocaust remembrance after the death of Yugoslavia. Tracing the history of the Yugoslav memorial exhibition at Auschwitz, the article demonstrates ways in which post-Yugoslav Holocaust remembrance has focused on delegitimizing Yugoslavia’s communist past, especially its antifascism. Once antifascism is removed from state political memory, political space opens up for a revival and ideological normalization of populist—and at its most extreme—fascist ideological movements in the present.  相似文献   

19.
古巴革命以来的对外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巴革命胜利后至今,其外交政策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从1959年革命胜利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这一时期古巴奉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加强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兄弟般的友谊、帮助与合作,以及拉丁美洲和全世界工人和人民的团结".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在这一时期,古巴努力贯彻全方位多边外交政策,力求打破美国封锁和孤立政策,扩大生存空间,改善国际环境.拓展经贸合作.古巴十分重视同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发展同亚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在不结盟运动、伊比利亚美洲首脑会议、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积极开展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20.
华文教育本土化是世界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必然趋势。泰国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马来西亚始于50年代后期,印度尼西亚则始于60年代中期。其他一些国家由于政治变化等国际国内因素,甚至将华文学校国有化。在这种情势下,华文教育如何在所在国落地生根并发展?本文将从华文教育的现状、特点、困境和出路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