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伤事故中往往会同时涉及到工伤保险待遇和一般人身损害赔偿,但我国现行法律对此却存在着一定的混乱。本文通过对工伤保险与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的比较分析,并介绍国外处理工伤案件时的四种模式,提出解决工伤保险与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竞合时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雇主责任强制保险和雇主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工伤保险一起构成了处理雇员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的有机整体。现阶段,我国应在高危行业强制实施雇主责任保险。  相似文献   

3.
论工伤保险责任与民事侵权责任的竞合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扬 《法制与社会》2010,(1):260-261
工伤事故适用工伤保险待遇救济还是侵权损害赔偿救济的问题,立法不明,司法不一。针对此问题《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2条作出了规定,但法学界认为仍有漏洞。本丈阐述了产生这一竞舍的历史原因和直接原因,工伤保险发源于民事侵权赔偿制度,工伤事故的复合性是引起责任竞合的导火索。分析了协调竞合的各种途径,包括利用现存法条协调竞合、学者们的制度构想和国外协调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4.
论互有过失船舶碰撞造成船员人身伤亡的责任负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的关系,讨论了互有过失船舶碰撞造成船员人身伤亡案件中的工伤保险和民事损害赔偿的关系,明确了此类案件中的责任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5.
【裁判要旨】员工因患职业病被确定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后,原则上不能再向用人单位主张人身损害赔偿。工伤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不应支持精神损害赔偿金的主张。  相似文献   

6.
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赔偿适用关系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伤保险与民事损害赔偿的关系,在审判实践中长期存在争论。从性质上看,工伤保险属于社会保险范畴,与民事损害赔偿在性质上存在根本的差别。但是,由于工伤保险赔付是基于工伤事故的发生,与劳动安全事故或者劳动保护瑕疵等原因有关,因此,工伤事故在民法上被评价为民事侵权。这就产生了工伤保险赔付与民事损害赔偿的相互关系问题。既然工伤事故具有工伤保险和侵权责任双重属性,那么工伤的劳动者就存在两个请求权,一个是基于工伤保险关系而享有的工伤保险待遇请求权,另一个是基于雇佣单位的特殊侵权而享有的民事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对于这两个请求权能否同时享有,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7.
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如果该工伤事故是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的,该劳动者既是工伤事故中的受伤职工,又是侵权行为的受害人,有权同时获得工伤保险赔偿和人身侵权赔偿;用人单位和侵权人均应当依法承担各自所负的赔偿责任,即使劳动者已从其中一方先行获得赔偿,亦不能免除或减轻另一方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8.
工伤事故损害赔偿具有工伤保险和侵权责任的双重属性,因此,受害人遭受工伤后同时存在多种救济方式,从而产生工伤损害赔偿和民事侵权赔偿的交叉。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损害赔偿案件该如何处理,我国立法对这一问题未予明确,致使司法实践存在诸多困惑。笔者从工伤事故赔偿概念入手,阐述了我国工伤损害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交叉的现状及交叉产生原因,结合司法实践,提出审理此类案件应适用取代+不完全兼得模式的观点,同时就该模式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各国为了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工作中的工伤事故,大多都采取了工伤保险制度来保障劳动者以及家属的基本生活。工伤事故责任是一种责任侵权,或是雇主对员工的责任侵权或是第三人对员工的责任侵权。正是因为工伤事故责任划分的复杂性,于是就出现了侵权赔偿与工伤保险的竞合。本文从工伤事故的概念,原因等多方面,对国外及我国对于工伤事故中的责任侵权和工伤保险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笔者的建议,希望对我国工伤赔偿制度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10.
各国为了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工作中的工伤事故,大多都采取了工伤保险制度来保障劳动者以及家属的基本生活.工伤事故责任是一种责任侵权,或是雇主对员工的责任侵权或是第三人对员工的责任侵权.正是因为工伤事故责任划分的复杂性,于是就出现了侵权赔偿与工伤保险的竞合.本文从工伤事故的概念,原因等多方面,对国外及我国对于工伤事故中的责任侵权和工伤保险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笔者的建议,希望对我国工伤赔偿制度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11.
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构成工伤的,该劳动者既是工伤事故中的受伤职工,又是侵权行为的受害人,有权同时获得工伤保险赔偿和人身侵权赔偿;用人单位和侵权人均应当依法承担各自所负赔偿责任,即使该劳动者已从其中一方先行获得赔偿,亦不能免除或者减轻另一方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2.
职工在上下班途中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的人身伤害被纳入工伤范围,被视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制度和人身权益维护的一大进步,然而,在交通事故引发的工伤保险补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法律适用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导致司法操作困难。本文从历史发展、立法趋势、外国相关制度的借鉴等方面的分析入手,探讨有关工伤的基本概念、工伤保险补偿和民事侵权赔偿竞合的法律适用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其第12条对工伤事故的社会保险待遇与民事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作了规定。作者不揣浅陋,试对此问题作出探讨,以求教于大家。 一、世界各国处理工伤事故的社会保险待遇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关系的模式 工伤事故,是指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用人单位的职工,在执行工作职责中因工负伤、致残、致死的事故。对  相似文献   

14.
蒋晓明 《人民司法》2022,(32):55-57
<正>【裁判要旨】个人挂靠经营发生聘用人员因工伤亡的,被挂靠单位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属于替代责任。在受害人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得到完全救济的情况下,该替代责任的基础便不存在。如受害人未能获得侵权赔偿,则被挂靠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赔偿后,再向侵权人追偿。  相似文献   

15.
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关于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之相互关系,存在四种模式。以替代模式为原则并辅之以改良的选择模式是我国相关制度建设的正确思路,也是已有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所隐含的主张。这样的制度安排既符合衡平保护的原则和效率原则,同时也在实质上有利于受害的劳动者。适用替代模式与改良的选择模式的关键,是提高工伤保险给付水平,使其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的赔偿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工伤事故救济途径的历史发展谈起,从比较法的角度对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作了考察,然后对我国的立法沿革进行了梳理,最后结合我国相关规定提出了观点,以期对实践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20号,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2条规定,劳动者因工伤事故受到人身损害,有权向用人单位主张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工伤事故救济途径的历史发展谈起,从比较法的角度对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作了考察,然后对我国的立法沿革进行了梳理,最后结合我国相关规定提出了观点,以期对实践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吴志坚 《法制与社会》2010,(28):275-275
其它国家工伤事故赔偿经历了由单一的雇主责任到工伤保险制度与侵权责任共存的过程。我国在此问题上仍没有明确的规定,当工伤事故发生后,受害雇员享受哪种赔偿,或是可以同时享有多种赔偿请求权?这些都需要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船员人身伤亡损害实际审判中适用的三种赔偿标准依据:《工伤保险条例》、《最高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院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的赔付要素以及实践应用中的争议进行分析,旨在借鉴各国国内法和国际公约,以《国际海事劳工公约》为契机,加强船员管理,维护船员合法权益,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以完美的姿态应对更加严苛的国际航运规则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