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健灵 《民主》2014,(3):60-63
2013年秋天,赵丽宏先生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儿童小说《童年河》。理论家刘绪源欣喜地谓之日“儿童文学的意外收获”。凡读过小说的人,恐怕都会生出与绪源先生相似的感受。这种欣喜并非来自于成名作家对儿童文学的偶或眷顾,而是直接来自作品本身所带来的审美愉悦——这是一部真正的浑然天成的儿童小说杰作。  相似文献   

2.
布加勒斯特专电 彼·卢斯卡洛夫是罗马尼亚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在中国放映过的罗马尼亚儿童故事片《巴布什卡历险记》、《多瑙河三角洲警报》和《山的儿子》,都是以他的小说为蓝本拍摄的。不久前,记者在布加勒斯特对他进行了专访。 我们在他的家里坐定后,卢斯卡洛夫说:“同中国记者结识、交谈,还是头一次,我实在高兴。”我把自己的译作《山的儿子》送给卢斯卡洛夫。他说这是中国翻译出版的他的第二部儿童文学作品,随即从书柜里  相似文献   

3.
《民主》2014,(3)
<正>2013年秋天,赵丽宏先生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儿童小说《童年河》。理论家刘绪源欣喜地谓之曰"儿童文学的意外收获"。凡读过小说的人,恐怕都会生出与绪源先生相似的感受。这种欣喜并非来自于成名作家对儿童文学的偶或眷顾,而是直接来自作品本身所带来的审美愉悦——这是一部真正的浑然天成的儿童小说杰作。其实,成名作家偶尔涉足儿童文学创作并非新鲜事。但就我目力所及,却鲜有作品让我印象深刻。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所写的并不是真正的儿童文学,只不过是  相似文献   

4.
正1981年我到师大中文系读书的时候,系里没有开儿童文学课。大约是大三的时候,有一天,邻班一个女生对我说,83级开了一门儿童文学选修课,她想去旁听,问我愿不愿意跟她一起去。我小时候没有接触过"儿童读物",当然也没有听说过"儿童文学"。我觉得很新鲜,便跟她一起去了。大概因为是选修课,而且又是"儿童文学",同学们对这门课很陌  相似文献   

5.
陈敏 《瞭望》2002,(22)
历时近一年的第五届全国优 秀儿童文学作品评奖活动 日前降下帷幕,20部作品从来自全国的260多部(篇)中脱颖而出。这是中国作家协会对20世纪末中国儿童文学的一次大检阅,也是近年来全国儿童文学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6.
童话王国中的探险夏令营是什么样子的?童话王国的孩子们是怎样通过探险锻炼胆量、磨炼意志的?探险小组组长思思奇和他的组员:爱玩电脑的电脑迷、小记者小蝴蝶、类人乌——鹦鹉灵灵又是怎样在探险途中指挥野狼跳舞,击退凶猛海怪的袭击,探访神秘的人鱼国,受国际和平组织的委托远赴黑森林,将次声波大炮的秘密探察个究竟?——1998年,一部充满了奇思妙想的长篇童话《思思奇历险记》刚一问世,立即在孩子们中引起热烈反响。北京西城区的一个孩子说:“原先是通过卡通来体会童话的美妙的,没想到读小说也这么有趣。”全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罗英指出:“这是近年来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中一部难得的优秀长篇童话作品。”1999年这部书获得河北省第  相似文献   

7.
章大牛在那次差点要了他命的“体检”中死里逃生,已经8年了。那是他生平第一次,也是迄今惟一的一次“体检”。但是直到今天,他仍不清楚那次“体检”的真相。 这位55岁的安徽枞阳县农民记得,1995年秋天的一个早上,“上面来人”叫他到镇卫生院去“体检”。章大牛的妻子周真梅说,他们放下手里的活儿就去了,因为据称“体检”是给农民服务的,“有病给你治病还不要钱”。这对平  相似文献   

8.
谢觉哉是中共著名的“五老”之一。他是政务院(后来改称。国务院”)内务部第一任部长。官至“大臣”,不能不谓之“大”了。官大了,“禄”想必会厚起来。可是,他连儿子买火车票的钱,也给不起。1950年1月。他在湖南的两个儿子  相似文献   

9.
荣与辱     
陈碧蓝 《民主》2009,(3):54-54
为人类作出贡献是人最光荣的。袁隆平是世界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他1991年获得了我国颁发的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他被国际水稻所称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杰出发明家”金质奖。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  相似文献   

10.
阔别近三十年的母亲和儿子,终于在广州城里见面了。母亲紧紧地拉着儿子的手,第一句话就劝他回新加坡。老人几十年的心愿,就是只需要儿子一个“回”字。 可是,她的儿子——黑龙江矿业学院的副教授陈佩宗,却在“回”字上头跟他的母亲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他来说.早在二十几年以前就已经回来了。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若是按照妈妈的意见行事,那就不是“回”而是“离”了。离开抚育他成长的社会主义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1.
“韩美林哪里去了?”熟人、朋友们互相打听着。有的摇头说:“不知道”;有的开玩笑说:“他失踪了”。 直到一九八一年年底,《韩美林画展》在合肥开幕的那天,他才突然地“冒”了出来。我见面就问:“这一年,你跑哪里去了?”他避而不答,亲热地拉着我的手说:“走,请看画去!”  相似文献   

12.
章国材 《民主》2004,(4):46-46
物理学家丁肇中给外人的印象是个奇人。他仅用5年多时间就获得了物理、数学双学士和物理学博士学位,1976年40岁时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去年12月,中国气象局请他作了一场关于寻找反物质的学术报告,使我们能够近距离地观察这位物理学天才。从他的大家风范反思当今中国科技界的氛围,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丁肇中回答提问经常说:“不知道。”他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会去主观推断,他说:“最尖端的科学很难判断是怎么回事。”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不知道”是最好的答案。就是这个“不知道”促使他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从年轻时代起到现在接近古稀之年,他充满对宇宙的好奇心,不断发现新事实,由“不知”变为“知之”。  相似文献   

13.
“以圆形待诸人,以锥形责己人,踏着梯形向上,沿着曲线的道路前进。”这是南京军区某团二连战士陈晓强的“座右铭”。原来他的“座右铭”并不是这样。说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年仅18岁的陈晓强,在家里是一个“娇子”,在学校是个“优等生”。1985年12月,他脱下校服穿上了军装。入伍第三天,他依照自己的想法用几何语言写下了这样的“座右铭”:“以圆形待诸人,以锥形责己人,踏着梯形向上,沿着直线前进。”开始的一段经历,也曾验证过他的设想。入伍不到半年,他就受  相似文献   

14.
王风 《侨园》2005,(2):2-3
1935年出生于东北哈尔滨的李敖,1949年随父母迁往台湾。驰骋台湾文坛效十年后,他于2000年代表新党参选“总统”,2004年单打独斗竞选“立法委员”。在“从政”的道路上,李敖主张两岸和谈,疾呼一国两制,自称左派知识分子。当选“立法委员”后,2004年底李敖在接受大陆记者采访时表明了他作为“立法委员”的心态和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5.
张修明 《学理论》2009,(23):98-99
叶圣陶是中国最早的童话作家。他的童话大部分收在专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里。本文首先分析了这两集童话在思想内容上的独特发展过程。叶圣陶童话由最初的轻松、活泼的调子发展到描绘乡村、城市的暗淡生活,进一步发展到揭露人世的真相、探求生活的真谛。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叶圣陶童话中的现实主义味道越来越浓厚,以至于他的童话被赞誉为“是中国社会二三十年来一鳞一爪的真实写照。”其次,这两集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童话具有浓郁的诗情。本文从童话中自然景物描写、丰富的想象、语言形式上排比的运用、刻意的间隔重复、穿插富于感情的诗歌等方面,介绍了叶圣陶童话特有的诗情。叶圣陶的这两集童话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早期儿童文学的瑰宝,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征途上留下了独特的踪迹!  相似文献   

16.
马珮 《民主》2005,(5):38-39
父亲生于1885年,1970年正值他支持过的“五四”运动51周年的日子里去世的,他去世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在他身边,不是在外地工作就是在“五七”干校,待通知我们回来时他已经走了,没有能够见到他最后一面,看到的是他的遗体。他虽说享年85岁,但他实际只工作到73岁,因为1958年后他就病休了。73岁中  相似文献   

17.
寒风中披麻袋接受批判 北京大学是“文革”重灾区.“文革”甫一爆发,在北大教书的冯友兰即被揪了出来,他被戴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反共老手”的帽子进行批斗. 1966年7月5日,他根据造反派要求,在哲学系作了长篇发言《自我揭发自我批判》,下旬红卫兵前来抄家,在他家门口贴上大字报,宣布他的“罪状”,封存了他的文物和书籍,冻结工资,夫妻俩每人每月发放12元生活费.  相似文献   

18.
白发红颜、年尊气稚——这是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给我的印象。在儿童文学这块窄小的园地里,他竟耕耘了60余个寒暑。踏遍中国每一寸土地,也许找寻不到如他那样毕生甘心于这片绿洲的劳作者。人至耄耋,童心未泯,是他最让人敬仰之处。看他送出的每一篇稿,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端端正正写在格子里,工整至极;看他出席每一次活动,  相似文献   

19.
褚时健是云南玉溪烟厂的厂长。在他的领导下,该厂的“红塔山”在国内市场击败了世界名牌“万宝路”、“新兴”和“紫云”,畅销东南亚和日本;1991年他的厂向国家纳税39.4亿元,职工人均纳税近100万元;他自己有“全国优秀企业家”等一大串令人目眩的头衔。但在记者请他介绍成功之道时,他却说:“也许我的教训对你的读者更有意义。”接着,就痛心疾首地介绍自己决策生产“玉溪”、“向世界第一冲击”而最终遭  相似文献   

20.
唐燕能 《各界》2014,(11):8-10
1948年春,蒋月泉曾参加过国民党领导的上海“戡乱建国”宣传总队,这个问题在1953年民主改革、1955年肃反中都作过书面交代,结论为一般政治历史问题。与蒋月泉情况完全相同的唐耿良也并没有因为这个问题影响他的入党。“文革”中,蒋月泉按照造反派的要求,把这一历史问题重新作了书面交代。蒋月泉承认,他在1949年春节曾接到评弹研究会通知,要他到上海电台参加义务播音,募捐慰劳“国军”。他去唱了一段开篇。这是他历史上的一个“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