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写过只有六句话的自传,其中一句是:“唯一愿望:不要被人活埋”。这句话,令人深思,使人自警,如能记取,益莫大焉!‘’不要被人活埋”,实质上是要自己提防那些阿决奉承的“捧杀”。在诺贝尔看来,一个人事业有成后,就必然有一些人采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吹、捧。拍。如果自己的头脑不清醒些,恐怕自己被他人“活埋”了,还会把“活埋”自己的刽子手当作知音哩!古往今来,被“活埋”者不胜枚举。秦二世、隋场帝、宋徽宗、陈后主、刘排等昏君,都是被整天吹捧他的奸佞小人“活埋”了的。不过,他们到死也不明白,“…  相似文献   

2.
一、冷处理法如突然发现个别学生偷看小说,教师就上前大声呵斥,要他交出小说,此法有两弊:一是该生若不交,教师势必要与他发生争执,这样就会打破原来宁静的教学秩序,影响课堂教学;二是即使该生交出小说,其他学生也会出于好奇心被此事吸引过来,诸如谁在看小说,什么小说?从而吸引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正确的做法是:出其不意将小说收走,不要声张继续上课,课后再对该生进行批评教育,这样被受收小说的学生不敢声张,因为他知道已违反果堂纪律,教师又给了他“面子”。这样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下去,学生也受到了应有的批评教育。二…  相似文献   

3.
生活的篓子     
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智者,寻求解脱之法。智者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石子路说:“你每走一步路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智者说的去做了,智者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智者问他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越来越觉得沉重。”智者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  相似文献   

4.
说“面子”     
关于“面子”,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是,体面或表面的虚荣。国人是非常看重面子的,所谓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可见人的脸面与生命同等重要,如果一个人丢失了脸面,宁可去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自诞生那一天起,正是由于有了面子意识,才推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明程度不断提高。或说,面子是法律规范的基础,是道德规范的底线,它维系的是正常的人际关系。一个人如果不要面子,那他就会置法律、道德于不顾,不择手段,伤天害理,无所不及,就会成为衣冠禽兽。  相似文献   

5.
郭嘉 《淮海论坛》2009,(2):43-44
“项籍者,下相人也(今宿迁西南),字羽。”项羽出生于公元前232年,死于公元前202年,他南征北战,东荡西除,叱诧风云,戎马一生。生时英雄盖世。死时坦荡壮烈,纵观历史.成为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典范。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从唯物史观出发.项羽的产生离不开当时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是时代推出了项羽.  相似文献   

6.
据报载,广西南宁某家酒楼一桌团圆宴标价近10万元,广州某酒楼一道菜上万元、一瓶酒3万元……如此“天价”年夜饭,实在令人瞠目结舌。也许有人会问,如此超级昂贵的饭菜会有人去消费吗?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当中,出现几个现代石崇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说不定也会有那么几个手中有权的官儿,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用公款吃了那宴席也是有可能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喜欢炫耀富贵的人。西楚王项羽就曾经说过:“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连身无分文的阿Q都到处对人吹嘘,说他的祖先阔着哩。咱们国家这…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不足10万兵力的刘邦最终战胜了拥有40万大军的项羽,创造了“以弱胜强”的优秀战例。 刘邦所以能击败强大楚军的重要秘诀,就是他用兵始终建立在“知彼知己”的基础上。正如《孙子兵法》云:“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一方面,刘邦重用的能人战将如陈平、韩信等人,都是来自项羽内部,这些人对项羽用兵及楚军内情都了如指掌,因此,  相似文献   

8.
最近,海南某单位组织领导干部到监狱里参观,让官员们亲身“体验”一下贪官们在囹圄中的生活。据说,官员们看了之后触动很大,回去后纷纷表示不敢再贪。说实话,我对这一招的效果乐观不起来。这并非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想一想这几年,每年被判刑的贪官多达万人以上,处死刑的也有数百人,连胡长清、成克杰这样的高官都给毙了,但贪官们并未被吓住,照贪不误,该捞照捞。指望官员们到监狱里走一趟就不敢再贪,也实在小看贪官们的胆量了。近年来,各地的反腐高招迭出,有的让落网的贪官在电视上现身说教,开展警示教育:“有的举办“贤…  相似文献   

9.
楚人怎样学齐语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孟子对宋国的大夫戴不胜说:“如果在这里有一个楚国的大夫,想要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是派齐国人去教他好呢,还是派楚国人去教他好呢 ?”  戴不胜说:“派齐国人去教他好。”  孟子说:“派一个齐国人去教他,如果有许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是天天打他,希望他能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把他带到齐国的街巷里住上几年,即使是天天去打他,不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了。”  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事物的外因是指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的外部矛盾,外因只是事物发展的外部…  相似文献   

10.
刘邦的人才管理历来为人所称颂,难能可贵的是,他不避讳手下的人比自己强。刘邦取得天下以后,一次问功臣、将相们:“我和项羽争夺天下,为什么最后天下是我的?”刘邦听完各人的回答后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赏,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三个人是当今天下的人杰,可是这三个人都能为我所用,所以我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呢?只有一个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他丢掉了天下。”  相似文献   

11.
如何是孝?     
孔子的学生曾参是著名的孝子。有一次,曾参有了过失,他的父亲曾皙拿棍子打他。曾参休克倒地,一会儿才渐渐苏醒过来,站起来就问他的父亲:“您受伤了吗?”鲁国人都赞扬曾参,并将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对守门的人说:“曾参来,不要让他进门。”曾参自己以为没有罪过,派人去问孔子为什么不让曾参进门。孔子说:“你难道没听说过去舜的事吗?舜作为儿子,用小捶打,他就站着不动,用大棍打,他就逃走。要找他干活,他没有不在父亲身边的,要想杀他,父亲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现在,曾参在父亲暴怒的时候,不逃走,任父亲用大棍打,这就不…  相似文献   

12.
三年前仲秋的一天,我们参加了一次让人难忘的家教研讨会,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几位母亲的谈话曾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一位中年妇女对身边一位稍年轻些的母亲说:“假如让你再生一胎,要不?”这位年轻母亲几乎不假思索就回答:“不要,打死也不要!”让人意外的是,年轻母亲刚说完,周围的几个人竟随声附和: “可不,现在的孩子太难带!” “心扒给他们,也感动不了他们!” 这使我们十分震惊。早就听说过欧美、日本一些年轻夫妇不要孩子,被称为“丁克一族”,原因是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对生儿育女承担责任,而眼前这些母亲们不同。事后,我们采访了这些母亲,得知她们绝不是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她们都非常喜爱孩子,对抚养孩子也都十分尽责。她们之所以不想再要孩子,是孩子伤透了她们的心。 那么,孩子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13.
2100多年前,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成为后人不尽的话题。项羽被描绘成悲剧英雄,“霸王别姬”之戏长演不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名词流传天下。人们为项羽的大起大落和视死如归而慨叹。项羽也并不服气自己的失败。临死前曾悄然长叹:“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把失败归咎于天意。天下事,大凡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项羽是败在争夺天下的大事上,时间又过了这许久,人们对他议论了Z000年,史家也早已作了公允的决论。司马迁就将项羽“兵败东城,尚不觉悟”斥之为“谬哉”。翻开史册.可以发现,在摧毁暴泰的农民起义战争中,…  相似文献   

14.
不少人都知道我国历史上有个萧何追韩信的故事,却不知道他还是个搞后勤的能手。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刘邦做了皇帝后,有一天,在皇宫里大宴群臣时说:“各位大臣可以毫不隐讳地议论一下,我为什么能得天下,项羽为什么得不到天下?”大臣们议论纷纷。不少大臣称赞刘邦体恤百姓,善于用人,赏罚严明,所以能得天下;项羽有勇无谋,嫉贤妒能,不善于用人,所以他不能得天下!汉高祖刘邦听后说:“你们只知道事情的一方面,不知道事情的另一方面。要说出谋划策,决胜于千里之外,找不如张良;要说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筹集粮响,我不如萧何;要…  相似文献   

15.
某地一官因受贿锒铛入狱,对称他为“贪官”,直觉得“冤”得慌。他说:“我还算不上是贪官。人家送钱给我,我本来是不要的。我要人家带回去,人家不带。我总不能不讲人情,驳人家的面子呀!”一番道白,人们不得不“由衷”地慨叹:原来贪官也“做人难”,有一本“难”经啦!  相似文献   

16.
这年头有些人也真会整,动不动就整出几句骇世俗语,供一些玩世不恭者宣泄。这不,“玩的就是心跳”,还没有缓过劲来,“过把瘾就死”又接着蔓延开来了。 “过把瘾就死”,这话只要一听就会令人脊椎骨透凉。俗语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为了“过把瘾”命都可以不要了,你说还有什么可怕的了?!如果说,“玩的就是心跳”这还只限于玩玩而已,也就让他玩去好了,只要不构成对他人、对社会的成胁和伤害,心跳不心跳了只是他个人的事情了,别人犯不着为此担惊受怕。可这“过把瘾就死”却不同了,为了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过把  相似文献   

17.
两条规矩彭武贤来到州公路局任局长,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给自己定下两条规矩:一不贪财,二不贪玩。说到做到,在公款“请跳”成为一种“时尚”的娱乐潮中,他没有进过一次舞场;在公款“请唱”的火红时刻,也没有逛过一次歌厅;在“感情投资”的红包礼金旋风中,他站稳了脚跟。一天,一个古丈县公路局的职工急于为其子女找份工作,特地赶到州政府吉首,上门向彭局长求助,且捎上名茶名烟。对非亲非故的上门送礼,老彭心里总有一种尴尬和不悦,而且都以婉言拒收而告终。然而,这次来的是自己下属单位的职工,这个面子应当给。经过一番寒暄…  相似文献   

18.
偶然的情况下,我在一本杂志上 看到这样一篇短文:一天,父亲带儿 子去打柴,父亲找到了一棵枯树,就 把它锯下来。到了春天,他惊奇地发 现,树桩上又萌发了一圈新绿的嫩芽, 于是他说:“我真的以为这棵树已经死 了,冬天里树叶掉得精光,而且光秃 秃的树枝也不断地往下落,好像是一 点活劲都没有了。但是现在才知道,它 确实是活着的。”他看着孩子,接着说: “孩子,不要忘了这个教训,决不要在 冬天里砍树。决不要在闷闷不乐时得 出消极的结论。更不要在情绪很坏时, 做出重大的…  相似文献   

19.
事由心生     
下雨了,大家都在往前跑,唯有一个人不急不慢,在雨中踱步。有人问:“干吗不跑?”回答是:“急什么,前面也下着雨呢!”这不是淡定。有个选秀冠军说:“只要我喜欢的人喜欢我就好,不要所有人都喜欢。”这却是淡定。  相似文献   

20.
1赵胜是黑龙江省嫩江县公安局临河派出所民警。一天,他深入到自己分管的责任区青山村熟悉情况,当骑着自行车走到离青山村还有二里多路的时候,见路旁山坡那片坟地中又起来一座土色尚新的坟。尽管政府要求火葬,可临河乡离县城上百里路,去一趟实在不容易,有些人就偷偷土葬了,人们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走得近了一些,赵胜又见坟前有一个农村人打扮的老年妇女在哭泣。他心一动走了过去,温和地问道:“大娘,坟里的是你的啥人哪?”这一问,老太太哭得更厉害了。原来,坟里是她刚死三天的儿子。赵胜听了十分同情,就问死因等情况。老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