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早期哈尔滨的外来宗教现象,不仅在中国宗教史甚至世界宗教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东正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社会动荡、俄国人为主体的宗教、时间短暂、中国本土宗教等因素,使得东正教在宗教思想观念上对哈尔滨影响不大。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哈尔滨的城市设计理念、建筑艺术风格、刺激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冰雪文化等方面。东正教对形成哈尔滨东西兼容的国际性、多元性城市文化品格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伴随着沙俄的排犹政策和中东铁路的修筑,大批俄国犹太人来到哈尔滨这个新的“避难所”定居。他们在哈尔滨建立了犹太会堂、银行、学校、医院,还创办了犹太人自己的社团,形成了较完整的犹太社区体系,当时的哈尔滨已成为东亚地区犹太人最大的活动中心之一。通过研究发现,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在哈尔滨犹太人社区中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通过犹太宗教公会的组织活动,维护犹太人的利益,使在哈尔滨的犹太人同欧美、苏俄、中东地区的犹太人保持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通车,首批为逃避反犹排犹浪潮和寻求自由发展的俄国犹太人来到哈尔滨。哈尔滨犹太社区存在了半个多世纪,中东铁路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的演变对哈尔滨犹太人产生了较大影响。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犹太社区的社会和经济生活遭到了一系列外部冲击,犹太人陆续离开哈尔滨,哈尔滨犹太社区由盛转衰。1962年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的关闭,标志着哈尔滨犹太社区的历史结束。离开哈尔滨的犹太人或直接移居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欧美国家,或移居巴勒斯坦,或返回苏联,或先南迁上海、天津、青岛等地,而后再移居欧美国家。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俄侨学者的中国东北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特殊的环境下,哈尔滨俄侨学者对中国东北进行了研究,在哈尔滨撰写出版了相关著作几十部、论文数十篇,其内容涉及各个领域,是俄罗斯中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尔滨俄侨学者的中国东北研究具有全面性、注重使用第一手资料、以经济问题为主、科学性与实用性并存、是有组织进行的、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尤其关注现实等特点。哈尔滨俄侨学者对中国东北研究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作为研究中国东北的重要主体,他们在俄国中国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研究加深了俄国对中国东北的认识、了解,促进了中俄文化交流,也为我国学者深入研究中国东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译序:哈尔滨犹太人多来自俄国,人数最多时达2.5万人,约占哈尔滨俄侨总数的10%。哈尔滨犹太公墓曾是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犹太墓地和迄今中国境内唯一一座功能要件遗存完整的犹太墓地,以色列前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的祖父、以中友好协会主席特迪·考夫曼先生的六位亲人和原远东地区兼哈尔滨犹太教会总拉比基谢廖夫等一批重要人物均葬于此。犹太墓地不仅为犹太人在哈尔滨存在期间的活动轨迹提供了实物证据和线索,也是哈尔滨乃至中国人善待而非排挤犹太人的重要历史见证。作为哈尔滨历史文化的一大特色遗产,它每年吸引着国内外众多人士前来祭扫或观光,已成为哈尔滨与外界多种交流活动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本文作者丹·本一卡南先生现为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的外籍教授和知名学者,也是业经哈市相关部门注册的在哈常住之唯一一位以色列籍犹太人。近年来,他在教学之余,对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颇有研究。文中引用的一些档案资料和观点,有一定研究参考价值,不过文中的某些议论和看法显系有所偏激,属“典型的以色列风格”,但亦不失为本文看点之一。本文系罗斯柴尔德基金会(伦敦)资助项目的子课题阶段性成果之一,原文用英文写成(2010年,哈尔滨),现受作者委托将其翻译成中文并发表。  相似文献   

6.
我的自述     
正说俄语的诗情少年我生长在哈尔滨,读的是基督教青年会,一所教会学校,那时俄罗斯侨民特别多,大家都讲俄语,我们上课也用俄语,所以小时候我没念过中文。他们现在说我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其实我哪上过中国的翻译课,就是喜欢翻译而已。我们学校是一个比较高级的学校,除了主课之外,还教授绘画和音乐。我记得音乐老师上课时候,都是在班上边走边拉小提琴,嘴里唱着特别忧伤的歌,应该是怀念祖国的歌  相似文献   

7.
中东铁路建成后,大批俄国人来华工作,尤其是十月革命后,大批俄国难民涌入中国的哈尔滨、新疆、上海等地.这些俄国侨民把俄罗斯文化引入哈尔滨.俄罗斯文化包含了生活、语言、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并在东北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东铁路开始修建后的近半个世纪,俄罗斯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在哈尔滨广泛传播,对哈尔滨的建筑风格、生活方式、家庭装饰、公共文化和饮食习惯均有很大影响,可以说,俄罗斯文化已渗透到哈尔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俄罗斯,哈尔滨,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在经历一百多年的交融后,魅力独特的俄罗斯文化和文脉悠远的黑土文化已经融为一体,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哈尔滨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哈尔滨的俄侨学者进行了活跃的学术活动,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撰写出学术著作(含手稿)至少200部,创办刊载了6 000多篇学术文章(含报告)的学术期刊十余种。哈尔滨俄侨学术遗产流散到世界各地。国外主要分布在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其中俄罗斯最多。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学术图书馆、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图书馆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档案馆,是俄罗斯哈尔滨俄侨学术遗产四大收藏地。国内主要分布在哈尔滨、长春、北京、上海等地。黑龙江省博物馆(前身为东省文物研究会博物馆)、吉林大学亚细亚文库、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国三大收藏基地。国内外都十分重视哈尔滨俄侨学术遗产的保护,但只有在西方国家哈尔滨俄侨学术遗产得到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叶,一部分哈尔滨犹太人回到了苏联,同其他民族一样,这些苏籍哈尔滨犹太人为自己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样,他们也经历了那段特殊年代的风风雨雨,尤其是1937年开始的“哈尔滨行动”给他们留下了太多的伤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