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现实主义学派的奠基人摩根索认为在地区权势的较量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大国的立场”。亚太地区也不例外,其地区安全也有赖于中美日俄及东盟四国五方的平衡与互动。就目前各国的安全观念看,以中俄东盟为一方的安全观念在冷战后已发生了变化,提出了一种新安全观念;而日美两国则受冷战思维影响较深;其他则属于冷战思维与新安全观影响相似的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因此,亚太地区两种并行的安全观念在构架本地区安全格局问题上不断进行着互争与角力。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以来 ,东盟在亚太安全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 ,东盟与美国的战略关系是东盟的亚太安全战略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一、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和亚太安全格局的特点冷战后美国的亚太安全基本战略态势主要表现为 :第一 ,欧亚大陆是美国 2 1世纪外交战略的重点。亚太安全战略仍是美国全球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亚太地区有着巨大的利益 ,美国将继续保持对亚太地区的全面介入与接触 ,积极地参与亚太地区事务 ,决定该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第二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基本战略目标是促成一个稳定、安全、繁荣、和平…  相似文献   

3.
1991年苏联解体,原来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对抗争夺世界霸权为主要特征的两极格局随之终结,国际形势处于旧格局在改变中、新格局尚未形成的大转折时期,其基本特点是一超多元,即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并逐步向多极格局过渡。21世纪国际关系将形成同过去大不相同的多极格局,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基本原因一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二是二战后殖民体系崩溃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崛起。一  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其实力远远超过极盛时代的大英帝国。“在仅仅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从一个孤立于西半球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亚太地区安全问题及各方的基本态度燕杨,楚刀一、冷战后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冷战后,亚太地区两极对抗格局瓦解,以多边协调、相互制衡为特征的多极化格局趋于形成,缓和、稳定与发展成为地区形势的主流;国际关系的主轴从军事对抗转向经济竞争与合作,各国为发展经济谋求...  相似文献   

5.
1995年的东南亚地区形势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其特点十分明显。 一、以越南加入东盟为标志,一个“扩大的东南亚联盟”已成雏形 东盟成立于1967年,自称是一个为促进东南亚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组织,但实际是冷战时期的产物。东盟成立之初,其政治主旨在对抗越南等“有共产主义色彩的印支国家向东南亚的渗透”,是多个弱小国家在冷战时期为保护自己、加强实力而结成的联盟。 在东盟成立后的20余年间,越南与该组织的关系因越南战争和越南入侵柬埔寨等原因而处于对抗状态,整个东南亚地区也处于东盟和印支两个集团对峙的局面。冷战时期,这两个集团分别代表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该地区的势力。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出现的变化以及1991年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巴黎和平协议的签署,东盟同越南的关系开始缓和,越南也改变了对东盟的态度,调整了其对外政策,并迅速向这个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影响不断扩大的区域组织靠拢。随后,越南在1992年  相似文献   

6.
亚太地区安全问题及各方的基本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太地区安全问题及各方的基本态度燕杨,楚刀一、冷战后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冷战后,亚太地区两极对抗格局瓦解,以多边协调、相互制衡为特征的多极化格局趋于形成,缓和、稳定与发展成为地区形势的主流;国际关系的主轴从军事对抗转向经济竞争与合作,各国为发展经济谋求...  相似文献   

7.
亚太格局视角下俄罗斯的东南亚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随着俄罗斯国家定位的变化,其对外战略相应发生调整,亚太地区成为基本方向之一。进入新世纪,俄罗斯外交的平衡性和多向性不断加强;在其亚太战略中,东盟被看作参与亚太地区多边合作的重要支点。在变动的亚太格局中,东南亚是大国竞逐的重要对象;俄罗斯从自身利益出发,积极发展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关系,以加强对亚太地区事务的参与。而在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中,俄罗斯被视为制约其他大国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以其鲜明的特点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仅存的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为了保证其战略目标的实现,适时调整其亚太战略。无论是布什政府的“扇形结构”,还是克林顿政府的“新太平洋共同体”,都是要确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主导权。随着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作为美国亚太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对华政策也相应地发生一系列变化,“制裁接触”和“全面接触”分别为其两个阶段。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影响了中美关系,但是,中美关系作为冷战后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仍将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东盟实力的不断增强,在21世纪初期成为亚太地区国际格局的一极将是有可能的,成极后的东盟势必对我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试对此作一些粗浅分析。 一、东盟成极的可能性分析 1.亚太地区新的国际格局明朗化为未来东盟成极奠定了基础。冷战后,亚太地区原有的国际格局被彻底打破,当今的亚太地区正处于多极化过渡时期,未来亚太地区新格局将随着世界多极格局的定型而逐步明朗化,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将迎来新机遇和挑战,这是一种特定的国际背景,促使东盟必须争取朝成为亚太地区一极发展,以应付这种挑战。 亚太地区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考虑,都想方设法坚持和加强在亚太地区扩大影响和发挥作用,这就必然引起矛盾、对立,甚至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各大国都将利用东盟增强自己的影响力,这种形势可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这就给东盟与大国周旋提供了  相似文献   

10.
一、“大东盟”形成的背景 “大东盟”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和内、外部等诸多因素,是冷战后东南亚地区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1.东南亚国际格局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一方面,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原来分属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对立阵营的东盟和印支结束了集团对抗的局面。政治缓和、对话取代了紧张、对抗,军事对峙让位于经济和安全的合作。和平与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形势的主流。另一方面,前苏联的解体和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收缩,使这一地区出现了“大国势力真空”,引起东盟国家的忧虑和不安全感。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出于政治目的,散布所谓“中国威胁论”,使东盟国家徒增担心,害怕中国强大后军事势力会南下填补“力量真空”,从而诱发地区性冲突。因此,东盟国家希望通过吸收印支三国和缅甸入盟扩大组织,建立起一个政治和安全的缓冲区,增强抵御“中国威胁”的力量,并抗衡美、日、印度等大国对这一地区的影响,以求得东南亚地区的长期安全与稳定。此外,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开始走向区域化和集团化。这对于长期依赖西方市场的东盟来说是很不利的。东盟为了维护本身利益,不得不考虑建立包括印支三国和缅甸在内的某种联盟,以便与其他区域集团和大国相抗衡。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东盟地位的增强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作为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组织,它一方面正在成为东南亚十国凝聚在一起的核心力量,并在该地区的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以地区国际组织的形式来处理与主要大国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关系,从而以其特殊的地位影响着亚太地区形势和政治格局的变化。随着东盟扩展到东南亚10国,东盟对亚太地区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其内部的团结与稳定和对外政策的走向也将对亚太地区的形势产生重要影响。一个稳定而中立的东盟,将是亚太地区保持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冷战与两极格局均源于苏美建立在核遏制基础上的战略均衡关系。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开启了由均衡向非均衡关系的过渡进程。为了巩固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地位,美国不仅在战略稳定谈判上强化了单边主义,而且为了建立全球“军事控制元”体系,加紧了向冷战后特定缓冲区的军事渗透,从而向新孤立主义的方向一步一步迈进。相比之下,十年的经济衰退与政治动荡迫使俄罗斯在美国的攻势下步步退却,谋求传统均衡的资本也在一点一点失去。美俄双方发展的严重失衡使冷战后多极世界的前景平添了一层阴影。随着解决伊拉克问题最终时刻的临近,昔日两个超级大国关系中某种不变的东西也逐渐浮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在新条件下双方关系中传统因素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理解“9·11”事件以来俄美接近的性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来,东盟在内部进行了组织结构、政治机制、经济关系、安全机制等各方面关系的调整,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这些调整是在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以及东盟实力大大加强之际发生的,东盟关系的调整对整个世界尤其是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地区安全等方面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我国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东盟内部关系的调整 1.扩大成员国,实施大东盟战略。扩大东盟的计划并不是近一两年才出现的,早在1976年8月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时,与会国就提出要成立东南亚地区共同体,对赞成东盟原则和宗旨的“所有东南亚国家”开放。然而,由于东盟与印支的意识形态严重对立,这一计划一直束之高阁。冷战结束后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都实行对外开放,于是扩大东盟又开始提上议事  相似文献   

14.
一、冷战后美国亚太军事安全战略的变化 (一)美国在亚太面临的新的安全形势 1、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安全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军事安全态势呈现出新的局面。美、日、中、俄、东盟间的相互关系开始全面调整、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亚太地区政治力量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大国集中;二是中小国家联合。世界上最有影响的7个大国中,有4个在亚太地区,它们是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这4个大国加上东盟构成当今亚太地区5大政治力量。它们的对外战略和政策及其相互关系都深刻地影响着未来亚太地区局势的发展和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对中澳两国关系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中澳两国的地缘状况及其战略地位着手,通过对冷战后亚太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和趋向做一具体剖析来解读其对双边政治、经济、外交、安全等方面的影响并简要分析两国亚太地缘战略关系中的障碍和走向。  相似文献   

17.
经济因素是目前影响亚太地区安全环境的基本因素。经济迅速增长和国家间经济上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及政治上多元性特点,使地区政治格局表现出大国关系与朝鲜半岛和东南亚两个次区域问题相互交融的多重性和复杂性。中、美、日、俄四大国之间的关系对地区安全具有决定性影响。然而,恰恰在这里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东盟的崛起和向大东盟方向发展将对大国关系和整个亚太地区安全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东亚地区的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国关系处于历史性调整时期。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影响日益上升,并逐渐成为塑造东亚格局的重要一极。中国的崛起和日本实力的相对下降深刻地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本文通过分析马来西亚和日本的关系演变,管窥冷战后东亚格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东盟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区域集团之一,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冷战结束后,东盟对外战略的核心目标是"主导东南亚事务、争当亚太一极、扩大世界影响",实现东盟由"地区"走向"世界"的战略蓝图。这一对外战略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东盟在本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但是,由于当前东盟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由于其他大国在本地区的角逐和竞争,东盟  相似文献   

20.
自50年代初以来,美日同盟一直是影响亚太地区安全格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冷战结束后,随着昔日的主要敌人———苏联军事威胁的消失,美日同盟面临着重新定义的重大课题。对美国而言,重新定义美日同盟的战略目标是强化和长久维持其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防止、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