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今年9月26—28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对中国进行了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这是梅总统第二次访华,也是中俄元首今年内的第五次会晤。两国元首如此密集会晤,足以显示中俄关系在双方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会晤中两国元首一致表示,将并肩携手,开拓进取,努力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高到新的水平。梅德韦杰夫称:“发展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绝不动摇。”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北与俄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经济合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23日,俄新总统梅德韦杰夫访华,两国元首就中俄更好更快地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问题进行了磋商。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合作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在此背景下,中俄双方应深化务实合作,提高合作层次和水平,促进两国边境地区的振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石油领域的合作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支撑,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都十分重视。加强两国油气合作,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因此,中俄石油贸易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双方应在石油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态度促进中俄未来石油能源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一、中俄经贸共生发展合作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真谛(一)中俄经贸共生发展合作理念的提出中俄经贸一般意义的互补性合作,难以全面深层次地实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两国互补性合作关系,需建立共生发展合作关系。共生发展合作把双方共同的利益、共生发展的目标、共生合作的物质基础,作为两国经贸合作的出发点、立足点。从未来中俄两国长远发展的趋势来看,两国的经济发展必将有很强的共生性。共生发展有别于共同发展,是具有一定相互依存性和相互促增性的共同发展。提出建立共生发展合作理念主要基于:在未来两国经济发…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中俄两国贸易总额已达到600亿美元,俄罗斯已成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成为俄罗斯第三大贸易伙伴.两国坚持睦邻友好、互利互惠、和平共处的主流方向.为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坚持"互利双赢,和谐共进"的基本原则,全面推进双方在多领域合作的战略升级,是中俄两国自上而下达成的一个基本共识,是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历史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俄共同推进双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两国的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取得长足进展。以中俄区域合作规划纲要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合作项目,作为"利益汇合点",反映了双方振兴区域经济、谋求共同发展的目标选择。利益共同体理念,不仅是中俄合作取得成就的重要基础,也为破解中俄合作中的困难与问题,提供了积极的理性思考和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7.
2003年"安大线"输油管道搁浅后,中俄能源合作走向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能源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补充,也是今后两国关系深入发展的基础。但是,在日本巨大投资允诺和俄罗斯一些利益集团的鼓动下,这一合作项目迟迟无法落实。一1996年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后,双方将能源合作提上日程,欲以能源合作为龙头推动两国经济发展,夯实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然而长达几年的能源管线合作一波三折至今仍无结果。1.2001年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俄输油管道可行性研究工作协议》。1996年4月,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能源地缘政治学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合作博弈。从合作意愿看,双方有诸多的共同利益点,但由于多种原因,双方难以在共同利益上达到完全的一致。中俄天然气合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博弈,即中方消极俄方积极阶段、中方积极俄方消极阶段、中俄双方的积极合作。在每一阶段,中俄双方各自的需求意愿差异和国际因素的影响,造成双方屡经反复博弈,当然,地缘政治因素在双方合作的每一阶段中的影响也不同。展望中俄天然气合作前景,对中国谈判的有利因素在增加,而俄罗斯是否对双方利益诉求和世界天然气市场变化有深入而理性的分析,是决定未来两国天然气能否实现实质性合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俄两国农业合作基础深厚并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十九大后中俄两国新型国际合作关系的深化,中方"一带一路"与俄方"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得更加紧密,在"一带一盟"的战略安排下,两国农业合作将创造新的机遇。本文通过对中俄农业合作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一带一盟"对两国农业合作的正向推动作用,阐述了两大战略对接的重要性、相关支撑关系、对远东地区及中俄两国的影响,并探究了通过两大战略对接促进两国农业合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俄科技合作是中俄两国已建立的面向21世纪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提高两国贸易水平和加强经济技术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因而中俄两国高层领导和政府有关部门十分重视两国的科技合作。经过双方十多年的共同努力,两国的科技合作已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局面并取得了很多可喜可贺的成果,达到了双赢、共同发展的目的。一、中俄科技合作现状1992年12月16日,中俄双方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根据该协定成立了中俄部长级科技合作委员会。从1993年7月至2004年8月共召开了12届例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印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瑞声 《东南亚》2009,(1):20-23
2008年1月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作为这一年首位访华的外国领导人访问了中国,是近年来中印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印两国关系在保持频繁的高层接触、不断扩大经贸合作主流下,还应该在不断增强双方互信、增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方面作出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东亚地作为东亚地区的最大经济体,日本一直对开展地区合作态度消极,然而在其东盟5国之行中,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却提出了日本的东亚地区合作设想。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日本此次改变态度提出上述构想的种种战略和现实考虑。同时,本文指出在小泉地区合作构想中还存在着一些重大甚至根本性的问题。最后,本文展望了日本在未来东亚地区合作中的作用,提出日本成为地区合作发动机的可能性非常小。  相似文献   

13.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俄罗斯的亚太外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亚太地区在俄罗斯外交政策中占据重要地位。俄罗斯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继续实行务实、平衡的亚太政策。面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应对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严峻挑战,俄罗斯积极开展亚太地区外交活动。俄罗斯积极发展与亚太地区邻国的关系,特别是俄罗斯与中印的战略伙伴关系,广泛参加亚太地区事务,开展多边对话与合作。俄罗斯积极推动国际金融结构和货币体系改革,扩大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安全对话与合作,以及亚太地区安全体系建设。通过发展俄罗斯与亚太地区关系,促进了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俄罗斯大国外交开拓亚太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14.
苏联时期俄罗斯与乌克兰两个加盟共和国间的经济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苏联解体后,俄乌转变为两个相互间有着内在紧密联系的独立国家。由于乌克兰特殊的地缘经济政治地位,与欧洲经济一体化也同样是乌克兰优先发展的对外政策,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两国在能源、农产品和军工领域的合作进程发展缓慢。从长远来看,发展两国间的内在经济联系,促进两国间多领域合作是符合两国经济发展共同利益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从普京到梅德韦杰夫,已经把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开发提上国家议事日程,并使之与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衔接起来,以求实现中俄两国边境区域合作开发的战略对接。而在这一过程中,即使在两国边境区域合作规划纲要着手实施、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在俄罗斯仍然存在着所谓"中国威胁论"的虚构性喧嚣,致使中国移民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因此,有必要透析俄罗斯远东地区由移民问题而引发的"中国威胁论"背景因素,认定中国移民对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开发的重要价值,做出解决中国移民问题的现实对策,只有这样努力实施下去,才能在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开发进程中发挥"中国因素"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东盟安全机制以"东盟方式"著称,基于东盟的经验事实,本文认为,国家间协调是理解东盟安全机制的恰当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评估了东盟安全机制的绩效:在抑制成员国内部冲突、化解东南亚地区国家间争端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同时,由于东盟国家利益分歧,安全合作领域数量少、程度浅;东盟安全机制是中小国家之间的协调机制,其治理能力有限,无法单独解决地区重大安全问题,需要与外部大国相配合;东盟国家对主权独立格外重视,在安全领域缺少制裁机制,导致领土争端无法在区域内得到解决。面对本地区的复杂安全形势,东盟对内需要拓宽、深化安全领域的合作,对外需要加强与大国的安全合作。  相似文献   

17.
Since the early 1990s the European Union (EU) has been the largest donor to the post-Soviet states. In the last decade it more than doubled development assistance to the region. One of the major purposes of assistance is human rights promo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is still an open question whether, and under what conditions, assistance can improve human rights in recipient countries. This study applies time-series cross-section (TSCS) analysis to identify effects of external assistance. Using data from 12 post-Soviet states over 20 years, I show that conditions under which states are more likely to display a positive effect are high state capacity and political conditionality attached to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s. Whereas, when state capacity is lower, assistance might cause a slight deterioration of the human rights situation. In hybrid regimes, assistance is associated with negative effects, indicating that external assistance might induce deterioration of human rights in such regimes.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新当选总统梅德韦杰夫于2008年5月7日宣誓就职。他与前任总统普京关系密切,是普京把他扶上了总统宝座。梅德韦杰夫提名普京为总理并获得通过,“梅普组合”正式成立。梅德韦杰夫的治国理念与普京具有一致性。中俄两国关系是高度信赖的关系,是保障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不需要过渡期,可以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黑龙江省对俄投资合作升温,在能源原材料领域的投资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但是,双方投资合作总体规模较小,缺乏能够拉动贸易稳步增长和高科技含量的大型投资项目。当前,黑龙江省对俄东部地区投资合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和困难。应当抓住机遇,营造良好投资合作环境,加大双方多领域投资合作力度,拉动黑龙江省对俄东部地区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俄蒙关系与东北亚区域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和蒙古国双边关系的真正改善是在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之后。普京总统意识到蒙古国战略地位是俄罗斯远东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后开始加强与蒙古国的关系。梅德韦杰夫进一步升级两国关系。俄罗斯和蒙古国良好关系的现状和优势有助于东北亚在各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