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与劳动生产实践中,经过长期、广泛的口头传唱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情景及风土人情的再现,是集体创作的音乐作品,是表达一个民族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白族民歌内在的韵律和自身特点,以质朴、自然、浓郁的乡土气息展现了白族人民的生活面貌,白族民歌是了解白族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2.
辛其马 《创造》2013,(5):62-63
众所周知,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变了,文化随之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地映照着时代社会的特征。世上没有不变的文化,只是变化的程度和形式不同而已。就文化的比较而言,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摆脱其它文化的影响而孤立存在,任何一种文化都只有在吸收、整合其他文化优秀成果的过程中才能求得自身的持续发展。以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变化为例,我们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的进步,各民族文化的日益融合,新一代民族年  相似文献   

3.
佟拉嘎 《前沿》2008,2(2):45-47
经济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是老课题,也有明确的答案。文化是不朽的,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涌现新的内涵。民族文化对民族经济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出更加明显和不可缺少的一面。民族文化特质一旦形成对民族经济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本文从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出发,以蒙古族开放性民族文化与内蒙古民族经济发展为例,明确发展民族经济应该有发展民族文化的自觉,才能使民族本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曾义 《前沿》2014,(19):218-221
民族文化、民族身份以及相关的制度与政策,都涉及民族文化认同与中华文化认同的关系以及民族身份认同与公民身份认同的关系。从内在因素来看,我国任何少数民族文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其他民族文化产生碰撞融合而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包容是中华文化形成的基石,今天要缩小文化差异,包容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民族文化需要自身优化和调整,民族身份过渡到国家公民身份需要具备一定的现代文化素质,为此现行的制度与政策都要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要让传统文化永远留在后代人鲜活的记忆里,首先要让它存活在我们的生活里.文化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根的有机体,而生活就是滋润它的源泉和母体.只有活在生活里的文化才有生命力.在社会急剧转型,经济飞跃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一些历史的、传统的东西正面临着被遗忘、被抛弃的危险.保护、传承民族文化与发展民族经济似乎成了一个顾此失彼甚至互为代价的二难悼论.然而,大理周城白族的扎染业同时兼顾了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承,使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实现既保护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成功发展民族经济.  相似文献   

6.
蒋燕 《当代广西》2004,(15):20-21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民族之间也呈现出大融合的发展趋势。然而,国际上。部分地区还是因为民族纷争而使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使人民群众饱受磨难。纵观广西,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呈现的却是一幅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在广西,民族经济得到发展,民族文化得到发扬,民族习俗得到尊重;在广西,你既可以尽情聆听壮族同胞嘹亮豪放的山歌对唱,也可以领略红瑶同胞的轻歌曼舞,抑或是静静品味侗族人家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和别具风情的风雨桥……各民族的团结营造了广西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塑造和提升民族精神、带动民族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大理州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必须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更新观念,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为自治州文化产业的推进和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以白族文化为主体和特色的大理历史文化资源的形成和发展,始终凝聚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民族的智慧,他们都是这块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乐土的耕耘者。作为民宗局,应不断推进“平等、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的民族工作方针的落实,为各…  相似文献   

8.
杨剑波  鱼波 《今日民族》2004,(12):43-46
民族问题是世界范围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问题。民族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完成其形成的最初过程。因此,民族问题不仅与国家形成的历史直接相关,而且与国家发展的过程紧密相连。在当代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多民族国家。置于国家形式下的人们共同体,特别是人口少数、政治弱势、经济滞后、文化奇异的族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原生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轨迹,但与国家社会主流文化仍然存在事实上的差异,而且将长期存在。这就是民族问题的长期性。事实上,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采用民族压迫、暴力征服、强迫同…  相似文献   

9.
正云南大理的白族服饰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质,而在这些民族服饰里,蓝白相间的扎染饰品成为了一种白族独有的符号。辛劳的白族人民在针线与棉布之间,通过扎染工艺,演绎了民族工艺的独特之美。  相似文献   

10.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始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任何一种政治发展道路,归根结底都是该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民族文化传统和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等共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郭琪 《统一论坛》2007,(2):50-5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的背后都有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支撑。没有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创造了丰富多彩、气势恢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以爱国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很多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等原因迁徙到另一地区,与原生民族聚居地区距离相对较远。尽管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现代化的发展,这些迁徙民族仍保存有本民族很多的传统文化特点,而其中迁徙民族女性对传统文化的保存和继承起了很大作用,甚至是决定作用。本文试图论述迁徙民族的概念、迁徙民族的成因以及分析迁徙民族女性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内容和意义等。  相似文献   

13.
王春红 《前沿》2010,(18):185-187
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而人的性格的产生与形成是先天因素和后天生长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各个民族因其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的不同,具有迥然不同的性格特点,但任何一个民族的性格都不像俄罗斯民族那样独特。这是因为俄罗斯民族不仅有着横跨欧亚大陆的辽阔疆域,而且有着一部起伏跌宕、徘徊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历史和一个对俄罗斯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起着奠基作用的宗教。俄罗斯人的性格特征是在俄罗斯独特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宗教等诸多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以及云南旅游业的发展,云南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些致力发展民族饮食文化的业内精英,在都市文化的氛围中,在餐饮业的竟争中,创立了一个又一个民族餐饮文化的品牌,拉祜族的拉祜酒家、藏族的玛吉阿米、傈僳族、努族、独龙族的努江大峡谷、白族的龙欣园、傣族的阮家傣味园、傣香饭店、景颇族的家人景颇和景颇福珺、哈尼族的僾伲山庄等等,无不以规模和档次向世人展示着那博大精深而又异彩纷呈的民族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总结20世纪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展望21世纪中华文化的走向、特点和规律,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文化”不论给它下多少形形色色的定义,实际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外是维系这个民族生存、发展、兴盛的根基。任何一个时代的民族文化,她务必要回答和解决这个民族在失存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文化的发展是根源于社会实践的,脱离一个民族的社会实践的需要,来谈文化是没任何价值的。我中华文化从来就是在一元统摄下的多元的复合文化,它不但融合境内各民族的文化,也以她那博大的胸怀融摄了一…  相似文献   

16.
白族金石档案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族金石档案概论陈子丹金石铭刻,也称金石,档案界称为“金石档案”,是人们根据需要在有形制的金属器物和石材上镂刻文字、图像等,用以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启迪、教育和昭示各方,并久远地传之后世。白族人民善于利用金石来记录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河清 《求索》2005,(1):94-96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随着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的变迁,少数民族汉化问题已日趋明显地凸显出来。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有其特定的内涵、发展目标和原则。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并使之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是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本文从文化变迁这一角度入手,就转型期传统文化变迁对民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预警、民族旅游文化创新及民族旅游开发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邢易 《创造》2013,(5):54-55
云南民族文化建设已经走过十七个年头,其历程与云南民族的历史一样独特而多样,能对现在和将来的人们思考生命、社会和国家的意义提供启迪与帮助.但由于缺少话语能力,长期以来,云南民族文化在各种对话中处于弱势地位,很多东西逐渐湮灭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日渐富裕,人民的有效精神需求日益增长,文化发展成产业的条件日益成熟,一些地方借助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案例震撼了云南各界,云南民族文化的巨大产业潜力逐渐受到关注.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1996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以"文化立省、科教兴滇、充分发挥云南民族文化丰富多样的独特优势,让文化融入经济,把民族文化产业培养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把云南建成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民族团结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强省"为目标的民族文化大建设战略,并领导全省人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实践活动.为更好地实现目标,省里和各州、市、县也纷纷制定规划、纲要,根据实际采取相关措施,深化相关体制改革,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民族文化建设.2008年4月,省里又在民族文化建设规模达到大省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五年来云南一直按这一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19.
杨冰 《今日民族》2009,(8):19-20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积淀的民族,文化遗存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具有重要和多重的抢救和保护价值。目前白族文化遗产中得到政府部门及各种社会组织着重保护的文化遗产内容有: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有着独特风格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其建筑工艺堪称一绝;门窗木雕,处处展现白族木工高超的技艺;大理三塔,是大理典型的代表和象征,看到三塔就让人想起大理;本主祠,  相似文献   

20.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文化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当今世界文化看似在互相交融,实际上都是在进行一种沟通和了解、理解。文化是有内涵的,是不可以复制和仿制、临摹的。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形象,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也是身份的象征和尊严的表现。任何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