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不仅为全国几亿人民的衣食住行日夜操劳,还时刻惦记着侨居在世界各地的千百万华侨,为维护华侨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而竭诚尽力。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与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中共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团结海内外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国内的团结统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包括海外华侨为祖国所做的巨大贡献,尤其以东南亚华侨为主,他们纷纷建立抗日团体、创办抗日报刊、捐资输财,全力报效祖国,从各方面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内统一战线,积极支援祖国抗战和国内解放战争。研究这一时期东南亚华侨的历史贡献,对当代中国人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菲 《兵团党校学报》2013,(3):78-80,F0003
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国家安全利益观为中国制定对外政策与安全战略提供了理论导向。由于国家安全利益所涉及的层面和领域较为广泛和复杂,进一步分析国家安全利益的结构是科学筹划国家安全战略的必要前提。中国在中亚安全利益突出表现为反恐安全利益、军事安全利益、边疆社会稳定利益及能源安全利益等方面,因此,中亚安全不仅涉及到中国重要安全利益,还会对中国核心安全利益构成挑战和威胁,我们要重视对中亚安全的研究和谋划。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建立初期,周恩来主持制定了国内外系列侨务政策:确定华侨是人民政协组织的组成部分;领导组建新中国侨务机构;主持制定、颁布有关侨务法规条例;保护和维护国外华侨的正当权益;解决长期遗留的华侨双重国籍问题;为新中国建设事业招纳海外人才。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侨务思想:华侨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妥善地照顾在国内的侨眷和安置归国的华侨";华侨要遵守侨居国法律制度、不参与当地政治活动;鼓励华侨华人和当地民族融合。周恩来为我国侨务事业奠基开拓,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为改革开放时期制定侨务政策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5.
8年抗战,华侨倾其力为祖国输财、献物、出力,为祖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日本占领东南亚时期,华侨遭受了空前劫难,但他们不畏强暴,加入侨居国的抗日斗争中去。60年代初,随着日本占领时期被害华侨遗骸的不断发现,由新加坡华侨发起并波及东南亚华侨的向日本讨还血债的斗争迅速展开。这场斗争,得到了新加坡华裔总理李光耀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海外侨民最多的国家。到全国性抗战爆发时,全世界的华侨总数为750多万人,遍布各大洲。虽然中共在初创时期就与海外华侨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但一直到1935年"华北事变"后,才真正开始以全民族抗战的形式将海外华侨作为重要的统战对象加以争取和团结,华侨政策也随之开始系统化、制度化、理论化,并开始高度重视对于归国参加抗战的华侨之组织建设工作。这一时期,中共直接发起和组建的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以下简称"延安侨联"),就是中共新的华侨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共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于归国参加抗战的华侨之组织建设工作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7.
在抗日战争中,广大华侨以空前的爱国热情,支持并参加这场战争,其丰功伟绩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永远激励后人。 福清是著名侨乡,福清华侨遍布世界各地。东南亚(即南洋)各国,尤其印度尼西亚最多。在全民族抗战中,福清华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改变命运,扭转中国现代历史发展方向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东南亚华侨坚守着自己的爱国信念,坚持抗战、反对国内分裂。他们纷纷建立抗日团体、创办抗日报刊、捐资输财,全力报效祖国,从各方面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积极支援祖国抗战和国内解放战争。他们的英雄事迹对当代的中华儿女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激励我们继续弘扬海外华侨华人心系祖国、不畏艰难和不屈不挠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9.
<正>福建简称"闽",是中国著名侨乡。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侨约800万人,其中300万左右为福建华侨。散居于世界五大洲的福建华侨,以居住于东南亚华侨数量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社会影响力最大。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民族情、爱国心。当日本侵略者大举侵华、祖国面临危亡时,他们一致奋起,甚至不惜以鲜血和生命支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改变命运,扭转中国现代历史发展方向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东南亚华侨坚守着自己的爱国信念,坚持抗战﹑反对国内分裂。他们纷纷建立抗日团体﹑创办抗日报刊﹑捐资输财,全力报效祖国,从各方面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积极支援祖国抗战和国内解放战争。他们的英雄事迹对当代的中华儿女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激励我们继续弘扬海外华侨华人心系祖国﹑不畏艰难和不屈不挠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不仅为全国几亿人民的衣食住行日夜操劳,还时刻惦记着侨居在世界各地的千百万华侨,为维护华侨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而竭诚尽力。周恩来生前始终亲自过问侨务工作,在他的领导和直接关心下,1949年10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设立华侨事务委员会,由何香凝、李任仁、廖承志、李铁民及陈嘉庚等25人组成,负责全国的侨务工作,把侨务工作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954年10月,周恩来在主持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安排领导人员具体分工时,亲自分管了外交部和华侨事务委员会。在他的领导下,主持制定了一系列与…  相似文献   

12.
简论中国共产党对华侨抗日的政策与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海外华侨以空前的民族热情支持和参加祖国的抗战事业。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提出的争取华侨的统战主张与政策,是海外华侨、港澳同胞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和深入持久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以太平洋战争爆发为界,将中共对华侨的主张与政策分两个阶段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十分关心海外侨胞,坚持贯彻执行保护侨胞的各项政策,在抗日战争中,党通过对广大侨胞的统战工作,初步提出了一些华侨经济政策,保护华侨的经济权益,鼓励华侨回国投资,积极救济归侨难侨的困难,受到广大海外侨胞的普遍赞同与广泛支持。这种华侨经济政策,在解放战争的华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极大程度地把华侨经济力量与祖国的革命与建设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放弃"双重国籍"对于新中国外交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性。认为"双重国籍"的放弃既是中国争取印尼等国家、开展睦邻外交的国家利益需要,同时对于华侨华人更好地在当地生存和发展又有其必要性;其局限性主要在于,国籍问题并非当时华侨华人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华侨华人问题的复杂性导致了"双重国籍"的放弃在当时只是中国政府一厢情愿的良好愿望。本文还认为"双重国籍"问题是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大国地位联系在一起的,由于中国并未因放弃"双重国籍"而失去华侨华人这一资源,因而此举无论对于新中国的外交还是侨务而言,都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5.
黄晓坚 《新视野》2015,(3):117-123
华侨华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源远流长。自汉代以来,海外潮商经历了行商、"海盗"、米商、南北行商等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对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或延续做出了很大贡献。不仅如此,他们还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带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促进了侨居地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对于中国、西方和东南亚来说都是双赢的结果。在新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中,应该重视并善于发挥华侨华人在中国—东盟睦邻友好、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很早以前,不少的炎黄子孙就背井离乡,飘洋过海到异国他乡谋生,从而形成了人数众多的华侨。尽管他们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对驻在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祖国国贫积弱,再加上一些国家的民族歧视,华侨备受欺凌,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政治地位和经济保障。一有什么风吹草动,首先就殃及到华侨。 历史上,东南亚一些国家就曾多次制造排华事件。到了新中国建立后的60年代,印尼等国又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排华浪潮,但此一时彼一时,旧中国那种华侨被视作“海外孤儿”任由人宰割,如无根之草随处飘荡、无所依靠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新中国响亮地提出“祖国是华侨最有力的靠山”,只要愿意,欢迎华侨回到祖国参加建设和学习。于是,我国在极为困难的形势下,开展了反排华,调动一切力量接待和安置归国华侨的行动。  相似文献   

17.
正二战期间,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东南亚华侨人口锐减。据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编《三十五年度侨务统计辑要》的《抗战时期部分地区华侨人口死亡统计》披露,抗战时期东南亚华侨死亡数字如下:印尼(荷属)死亡2.7万人,马来亚(英属)死亡7.1万人,菲律宾死亡1.2万人,暹罗(泰国)死亡7.5万人,安南(越南)死亡9000人,缅甸死亡1.9万人,北婆罗洲(英属)死亡  相似文献   

18.
华侨爱国爱乡、支持祖国革命和建设,在中国近代和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的诞生,广大华侨团结一致,共赴国难,踊跃输财,同舟共济,对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什么力量支持华侨去战斗?是靠长期凝聚  相似文献   

19.
华侨与新中国的建立任贵祥海外华侨对新中国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全国解放战争到新中国建立期间,广大华侨开展的一系列爱国活动来说明这个问题。一、反对内战卖国专制支援人民解放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包括海外华侨都渴望建立一个真正独立、民主、统一、富...  相似文献   

20.
中央政府利益、地方(部门)政府利益、政府官员个人利益等不同层次利益的存在及其差别,必然影响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使由政策制定者制定的政策能够反映公共利益,要使反映公共利益的政策得以全面、正确地执行,就必须合理调整各层级政府和各行政部门之间的利益,规范中央与地方权能关系,加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制度化,规范民主选举,建立民众参与制度,对政府官员施行有效的约束与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