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刊海拾贝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典》(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65页:(1949年)9月26日,全国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国旗、国徽审查组,通过了第323号设计图案(即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中的第32号草图)为当选图案。在这之前的五星红旗图案,大星中还有镰刀、斧头。” 2、杨基育等人编写的一本书的书名为《在镰刀斧头的旗帜下》(这里是指党旗)。 3、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2.
1949年7月,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发表后,在短短一个月里,政协筹备会国旗审查小组收到应征设计国旗的信函近两千件,应征国旗图案2992幅,其中从美洲寄来的国旗图案有23幅。  相似文献   

3.
1949年7月,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发表后,在短短一个月里,政协筹备会国旗审查小组收到应征设计国旗的信函近两千件,应征国旗图案2992幅,其中从美洲  相似文献   

4.
<正>1949年9月,曾联松从《解放日报》上看到了套红的国旗方案。他虽然觉得眼熟,但由于没有写他的名字,且左上角那颗大五角星里面没有“镰刀锤头”图案,也就无法确定是自己设计的那幅。1950年9月27日,曾联松收到一封从北京寄来的“公函”,邀请他参加国庆一周年庆典活动。来函附有一份红色的观礼请柬、一份绸质的观礼券。  相似文献   

5.
《广东党史》2011,(2):55-55
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有人说是1949年3月,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炎培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第二天毛泽东与黄炎培畅谈,第三天北京市市长叶剑英在国民大戏院开欢迎会时,黄炎培高呼:“人民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也有人认为是1950年4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中的最后一条:“伟大的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万岁!”其实,都不对。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的人,是蒋介石。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国旗的图案谁都熟悉。“五星红旗,我们爱你,向你敬礼……”幼儿园的孩子,都会唱这样的歌谣。但有关国旗的知识,国旗背后的故事,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7.
国徽的诞生     
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说明。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庄严的国徽诞生了。国徽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1949年7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为了迎接新中国的成立,在《人民日报》登出了向全国征求国旗、国徽及国歌词谱的启事,明确提出对国徽设计的要求:首先要有中国特征,其次要有政权特征,另外形式要庄严富丽。启事刊出后,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同时,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清华大学营建系和国立北平艺专都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截至1949年8月,共收到国内外寄来的国徽  相似文献   

8.
正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基本陈列里展示着一件特殊的藏品,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稿件,纸质的稿件有部分红漆已脱落,纸张已磨损并有些许折痕与裂痕。斑驳的藏品将我们带回五星红旗诞生的峥嵘历史记忆中。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会后,根据工作安排,筹备会下设六个小组,其中第六小组负责拟定国旗、国歌、国徽方案,由马叙伦任组长。之后,第六小组起草拟定《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提出国旗设计应当以红色为主、体现国家的政权特征。  相似文献   

9.
米高扬于1949年1至2月访问中国,回到苏联后,就此次中国之行给苏共中央主席团写了一份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被作为绝密文件发至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候补委员。米高标的“报告”已在沈志华著的《毛泽东·斯大林与韩战——中苏最高机密档案》(1998年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一书中全文公布。米高扬在“报告”中,就中国共产党对待各资产阶级政党的政策有如下一段文字:“我党中央不同意中共的下述观点:中国革命胜利之后,除中共外,所有党派都应退出政治舞台。毛泽东在1947年11月30日的电报中说:‘在中国革命彻底胜利时期…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49年1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会议,这次会议决议中就提出:1949年必须召集没有反动派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并通过共同纲领。1949年9月21日至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作出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国旗、国歌、纪年4个重要决议,会议选出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会议还选出了由180人组成的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在10月9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选举毛泽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席。  相似文献   

11.
《党建》1994,(7)
领导应多些“我来看你”刘克利1938年,毛泽东同志读了艾思奇同志《哲学与生活》一书,认为写得很好,但“其中有一个问题略有疑点”,欲提出商榷。于是便写信并亲自登门造访。他在信末写道:“何时有暇,我来看你。”“我来看你”,这句话朴朴实实,充分表达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12.
<正>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成立。举世瞩目之中,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按动电钮,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然后语气铿锵地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庄严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当日,时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将公告及表达建交愿望的公函迅速送达各国政府。  相似文献   

13.
赵占豪 《学习导报》2013,(14):39-40
1958年,毛泽东在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我看所有的‘长’——军长、师长等,都至少当一个月的兵,头一年最好搞两个月,要服从班长、排长指挥。一年你管人家十一个月.人家管你一个月还不行吗?有些过去当过兵的现在多年不当兵了,再去当一下:”总政治部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作出了《关于军队各级干部每年下连当兵一个月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1949年2月23日下午,毛泽东在西柏坡接见傅作义。傅作义看似有些恐慌害怕,说话都很不自然。他一见毛泽东,就立正说:“我有罪!”毛泽东亲切地握住傅作义的手,说:“不要这样说。当初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抢掠了我们多少文物珍宝啊。现在,如果我们自己毁了紫禁城,破坏了那些文物古迹,那是要被子孙后代唾骂的。现在北平和平解放了,我们应该谢谢你,你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是永远也不会忘掉你的。  相似文献   

15.
近读山东出版社《老干部之家》第8期刊载的《舒同与毛泽东》一文后。获益匪浅,也许是时代的缘故吧,人老了,喜怀旧,类似的遭遇更能引起共鸣,写点所获所思,供来者鉴之。“战地黄花”为何物?毛泽东诗词有句名言:战地黄花分外香;我一直理解为菊花,其实不然,它的出处是在毛泽东与舒同的初次见面中。在1923年春漳州战役之后,在硝烟渐退,打扫战场之时,毛泽东握住舒同的手说:早知道你了,看过你的文章,见过你的字。毛泽东边走边从弹痕遍地的地上捡起一颗弹壳,轻轻地说:“战地黄花呵!”舒同会心地一笑,他为毛泽东如此丰富地…  相似文献   

16.
林木 《党史博览》2009,(1):F0003-F0003
1949年2月22日,西柏坡。毛泽东对从北平来的傅作义说:“你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不会忘记你的。” 1949年1月15日,当解放军攻克天津之时,北平孤城已足足被围了一个月。此时,虽然傅作义手中还握有50多万兵力,但解放战争的情势已决定了战争的最终结果,也决定了傅作义的结局:战则败,和则安。中共通过各种渠道同傅作义接触,傅作义的一些朋友也劝他放下武器,使北平这座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免遭战火之劫。  相似文献   

17.
岁月悠悠,斗转星移。半个世纪前的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那浓重的湘音,如滚滚春雷,在祖国首都上空回荡,传向千山万水,传遍五洲大地。翻开历史那一页,讲述关于国都、国名、国旗、国歌、国印、国庆、国徽的秘闻趣事,让人们回味中命胜利的甜蜜,必将激励今人更加珍惜革命果实,爱我中华,强我中华。共产党建都北平“第一仗”1949年3月对日,几辆美国造中型吉普车的马达欢快地吐着青烟。毛泽东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的全体同志,告别西柏…  相似文献   

18.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是对国家特质最为精炼的概括。各色各样的图案被用于各国国旗,它们有着不同的寓意:一个国家最为珍视的骄傲和荣耀,一段不屈抗争的历史,秀丽的山川湖海……若想读懂一个国家,不妨先从国旗入手。  相似文献   

19.
1949年:毛泽东在西柏坡在西柏坡的碾盘上你摆开雄师百万逐鹿中原你指挥的军队“交响乐团”把人民解放战争血与火的华彩乐章演奏得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在西柏坡你印发过《甲申三百年祭》在西柏坡你开过警惕“糖衣炮弹”的会议在西柏坡你讲过“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走出西柏坡之后你和你的人民把一个高大无比的共和国擎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艰苦奋斗精神赞翻雪山离不开你过草地离不开你走沼泽离不开你过日子更离不开你土地革命离不开你抗日战争离不开你解放战争离不开你社会主义建设更离不开你过去离不开你现在离不开你将来离不开你我们…  相似文献   

20.
何念选 《湘潮》2006,(2):56-56
《湖南日报》原名《新湖南报》,酝酿于1948年底,1949年三四月间,郭小川专程到北京胡乔木处,请他转请毛泽东为《新湖南报》题写报头。这一报头启用于1949年8月15日《新湖南报》第一期。13年之后,毛泽东又第二次为《新湖南报》题写报头。1964年7月29日,毛泽东提议《新湖南报》改为《湖南日报》,并题写了报头。10月1日,《新湖南报》改名为《湖南日报》。1960年7月,省委决定将理论刊物《学习导报》更名为《新湘评论》,请毛泽东题名,毛泽东欣然为《新湘评论》题写了刊名。1949年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9月11日,长沙军管会接管湖南大学。1949年12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