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文从三个角度(英汉对比、文化、传播和发展)对汉字进行了透视、分析,希望通过这些全新角度的透视所带来的启示探寻汉字强大生命力的内在原因,同时揭示了汉字民族性所包含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章史 ,实乃发轫于公文之作。倘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加以审视 ,入“文”以观“化” ,出“文”而入“化” ,可以发现中国公文蕴含着诸多社会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等妙趣横生的文化信息 ,并在汉字文化学中孕育、更迭而昂然成为文章之大者 !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古老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表意、象形汉字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它具有世界上任何其它文字难以比拟的独特的魅力 ,并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一、汉字是复脑文字 ,有益于大脑两半球平衡发展 ,激发人的形象思维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郭可教授自 1984年以来经多年研究 ,证实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 ,而拼音文字是偏向用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在拼音文字的认知中 ,语音编码起主导作用。而在汉字的认知中 ,则是语言、字形、语义多重编码兼用。即使用拼音文字的人 ,记字音和字义用大脑的左半球。而使用汉字的人 ,…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的"六书"全面显现了汉字构形的规律;"就形以说音义"是研究汉语和汉字发展史的重要资料;《说文》完整而系统地保存了小篆和部分籀文的形体,是我们借以辨识古文字的阶梯;《说文》在字义的解释中蕴涵了丰富的古代社会文化内容。可以说,《说文》在汉字构形学、汉字字源学、汉字字体学、汉字文化学方面为汉字学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女"部汉字的表意结构,凝结了华夏先民的智慧,蕴涵着华夏先民的文化。对汉字做出正确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和领会它深藏的文化内涵。解构"女"部汉字可知,它反映了母系氏族文化、婚嫁文化和女性尊卑问题。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几千年来历经发展演变,汉字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和智慧。然而当今社会,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严重下降已成事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察觉到对汉字的忽视,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对于汉字的欠缺。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及现状,可以加深对汉字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更加深刻地理解汉字传承与中华文化传承之间的不可分割性。  相似文献   

7.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拥有灿烂辉煌的悠久历史.文中通过对汉字"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汉字构造形式进行分析,发掘汉字中所蕴含的平面设计构件元素.通过范例实证,进一步拓展平面设计艺术吸收汉字传统文化元素的途径,探寻具有民族创新形式的平面设计艺术语言,探索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平面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8.
“汉字文化圈”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除中国使用之外。还包括日本、朝鲜、越南、原琉球(中山国)、新加坡等。汉字对这些国家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他们与我国共同组成了长达数千年的“汉字文化圈”。面对21世纪世界文化的新格局和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重新谐调、整合的新形势,对历史上客观存在的“汉字文化圈”进行研究——包括对中国文化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影响研究,以及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汉文文学研究——进而探讨“汉字文化圈”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文化、文学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应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汉字包含有自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不同凡响的哲学思维。汉字是汉文化最基本的细胞和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汉字文化盛开着人类理性思维绚丽的花朵,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0.
汉字源于中国,是汉族人民自古以来用以记录汉语、交流思想的工具。汉字的产生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汉语的发展,汉字亦日趋繁富,体系庞杂。这是由于各时期所产生的文字累积而成的。虽经文改会对汉字的规范与简化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社会上流传的异体字仍浩翰纷繁。 汉字的发展与变化,对国外和境外地区汉  相似文献   

11.
图形设计作为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现象,起着沟通人与文化、信息的作用,这一点与文字的作用相通。汉字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具有很大涵盖性的符号文字,因此,我们应该去研究与认识它,从而发掘更多的造型方法,更深入地利用汉字来进行平面图形设计。  相似文献   

12.
清代中晚期的北京,流行着一种语言通俗、七言四句的诗体——竹枝词。这些通俗诗,描述了清代北京的风土民情,记述了清代北京的生活时尚,表现了清王廷由盛而衰的历史变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那个特定时代的文化标记,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帝都末期城市生活状貌的文本,具有独特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婚约在我国民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现行立法回避了婚约问题,使大量婚约纠纷无法解决。事实上,人们订立婚约,是一种民族传统习惯,而且婚约自身也具有许多功能因素。本文从婚约立法规制的必要性、婚约的性质、效力、婚约解除、无效和撤销及其法律后果等方面论述婚约制度,同时提出建立我国婚约制度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许多古老象形文字消亡或"变质"的进程中,汉字以顽强的生命力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种有着严密体系的表意文字,它承载了太多太重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在近代的科技发展中,它经历了许多坎坷,在信息时代却取得了巨大成功.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了"提笔忘字"、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字母词和网络语言,汉字的继承和发展受到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吴地民俗是中国地域民俗文化中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形态。在经历了古代、近代与现代三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后,它逐渐完成了由传统农业型向现代工商型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实质上反映了当地民众社会心态上的诸多变化,深刻地表现了他们在价值取向上从重农轻商、重义轻利转变为重商轻农、重利轻义;在文化心理上从封闭保守、安土重迁转变为开放进取、走向世界;在处世态度上从勤俭节约、朴实厚道转变为奢靡享乐、灵活善变等等的心理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6.
1922-1927年由知识界引发后扩展到全国的非基督教运动,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根源。一方面,中国民众对外来宗教的抵制有着历史根源,它体现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风俗习惯上的差异和政治生活上的冲突;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以来从哲学、文化的角度对基督教的批判,终于转变为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社会运动。非基督教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国内宗教批判思想的必然结果,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民事诉讼是否依法裁判,学界争论较大。根据数据统计难以得出依法裁判的结论。对此应该辩证认识。古代中国未能表面依法裁判既有当代人的理解问题,还受到立法因素、司法制度、结案方式、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并未影响依法裁判的大格局,在当代中国,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一致的同时,不能因法律变通影响规则的确定性,应理顺民俗习惯与司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形声字使汉字实现了由一元结构向二元结构的进化,它采用音义兼表的二元联系模式,在记词、造字、认读以及承递信息、类化汉字等方面都显示出极强的优越性。形声字的产生及其独尊之势的形成,除了汉字发展自身的原因和内在规律外,还与汉民族的认知心理、人文精神、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密切相关,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9.
概括性是罪名的基本特征,是认识罪名的一个综合因素。掌握罪名的概括性的核心有助于区分概括性程度的不同,它有利于准确区分不同犯罪和正确设立罪名。设立罪名就是选择其概括性程度的过程,我们要从有利于构建刑法网络,有利于实现刑法功能,立足于基本国情和传统,以及有利于加强刑法研究的角度进行选择,这对我国罪名的个数、字数和类型的合理改进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贵州要实现后发赶超,就是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建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同时,还要摒弃陈规陋习,贵州不仅是贵州人的贵州,以开放的姿态迎接赶超,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领域全面实现革新,团结、进取、不断追求方能实现赶超,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