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江山 《侨园》2002,(5):44-45
以神农搭架采药而闻名于世的湖北省神农架,其蛮荒的历史、诡谲的传说和神奇的生物世界,发散出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其中,神农架有关“野人”的传闻,成为一个久未解开的谜团。“野人”传闻由来已久神农架地区自古以来就有“野人”传说。近几十年来,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神农架的农民、林业工人、医生、教师以及地方行政官员……曾在森林中,在箭竹丛,在峡谷的小溪边,在高山的公路旁,甚至在农舍的附近,多次碰上这种回忆了她13岁时在神农架盘水河见到野人的情景:国民党第75军,押着两个浑身长满红毛的“野人”,这两个“野人”,一个是公的,一个是母的,都被铁链捆着,头比我们人的头大,脸比人的脸长,脸上也有毛,一些胆子大的人拿玉米给它吃,它会把手伸出来拿去啃,我看“野人”走了几丈远,是和人一样两腿走的。与“野人”搏斗过而声名大噪的70多岁的老人殷洪发曾对人说:“‘野人’胸前还有一块月亮疤。”殷洪发详细描述野人胸前月亮疤的形状:像一个圆镜,上面有毛,比其他地方的毛短一些,稀一些,疤的周围有白色毛。在神农架一带,  相似文献   

2.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部神农架林区境内,是中国西南高山向华中低山的过渡区域。原始苍茫的林海,孕育了保护区内异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中国东、西、南、北动植物的荟萃地,素有“物种基因库”、“濒危动植物避难所”的美誉。70467公顷的区域内生长着3106种维管束植物,926种真菌、地衣,494种脊椎动物,1000余种昆虫。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特的地理地  相似文献   

3.
神农架林区建立了一百二十万亩基地的自然保护区后,这里特有的神农架金丝猴陆续返回的喜讯不断传来。七月上旬,我们从林区的松柏镇驱车前往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所在地——木鱼坪,那里已接近金丝猴的活动范围了。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徐徐行驶,好似在浩瀚的林海中漫游。一路上我们看到的奇异、峻秀、壮美的环境,正是金丝猴活动生息的理想天地。金丝猴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我国特有的和失熊猫一样被誉为“国宝”。据文献记载,金丝猴只在我国四川西北部、贵州北部、云南西北部以及甘肃、陕西和山西的部分地区有其自然群落。  相似文献   

4.
潘喜梅 《民主》2006,(10):25-26
神农架,相传以上古时代神农氏(炎帝)因不畏陡峭绝壁,采集珍贵药草救治百姓而得名。它高山深壑,形态万千;莽莽林海,天际相连;珍稀动植物,数以千计;其原始之貌、神秘之感为世屈指可数,是至今仍保留较为完好的自然生态资源。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人与生物圈计划”,正式决定将它列为国际生物圈保留地网的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拓展,对神农架大九湖的湿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等尚欠科学性。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受到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大九湖湿地被不断地挖渠、开沟、排水、开垦成旱地。大九湖的湿地功能被人为严重削…  相似文献   

5.
在鄂西北神农架北麓,有一种奇特的鸟,晚上七嘴八舌,争个没完,可一到早上却又异口同声,步调一致了。常言道:“人有人言,鸟有鸟语”,笔者不由想起我们的党员干部和组织生活来。作为一个党员干部,我们有时需要“七嘴八舌”,有时需要“异口同声”。而“七嘴八舌”与“异口同声”说到底就是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制度,我们一方面要发扬民主,倡导“七嘴八舌”、畅所欲言、参政议政、共谋发展的民主风气,另一方面,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党委的决议、集体的决定。决策前要“七嘴八舌”,执行时要“异口同声”;指出不…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在美国出台的一些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文件中,经常出现“无赖国家”这个概念。那么,所谓“无赖国家”究竟是指哪些国家?美国为什么称这些国家是“无赖国家”,并对它们采取了何种政策?现在为什么又放弃了“无赖国家”这一称谓,而改称“需要关注的国家”?后者与前者有什么不同?这一过程背后的实质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无产阶级专政”是科学社会主义教材全面阐述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一章。然而现行教材在本章中一般都没有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消亡的原理。我认为这是欠妥的,应予增补。国家消亡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列宁多次指出,“自行消亡”的国家是无产阶级的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是不会“自行消亡”的,而要由无产阶级在革命中“消灭”它,无产阶级专政是“从国家到非国家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国家公务员,指的是在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工作人员。“公务员”一词来自英文“Civil Serv nt”或“Ci-vil Service”,习惯上译作“文官”。国家公务员分为政务和业务两类。政务类公务员,是指负  相似文献   

9.
"执政方式"与"领导方式":一种政治学的规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执政”是反映国家政权归属关系的概念 ,“领导”则是反映群体中控制与服从关系的概念。“执政”反映了国家宪政样式 ,取决于是否合乎“形式正义” (宪法和法律上的正当性 )。“领导”则涉及民意、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认同等 ,取决于是否合乎“实质正义” (人民体认的伦理合法性)。“执政方式”属于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范畴 ,“领导方式”则属于根本制度下的体制性范畴。一个国家的“执政方式”是相对稳定的 ,而“领导方式”却是相对变化的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探讨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问题上,“社会国家化”和“国家社会化”是当代学者们从两种不同的立场出发得出的两种相反的经典理论研究范式。“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孰优孰劣?马克思的“国家—社会”结构理论为我们科学把握国家与社会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哲学方法论基础。以马克思“国家—社会”结构理论为指导,走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协调发展道路,成为必须和必然。  相似文献   

11.
白立强 《理论探讨》2007,1(2):33-36
在当代探讨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问题上,“社会国家化”和“国家社会化”是当代学者们从两种不同的立场出发得出的两种相反的经典理论研究范式。“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孰优孰劣?马克思的“国家—社会”结构理论为我们科学把握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哲学方法论基础。以马克思“国家—社会”结构理论为指导,走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协调发展道路,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必须和必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当代民族国家的构建。前两节从理论上讨论了民族国家和民族国家构建的一些基本概念。作者认为,尽管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纯粹的”民族国家,然而,只要多数国民认同为一个民族,效忠自己所属的国家,同时政府能够有效地管理国家,这个国家就是一个正常的、稳定的民族国家了。文章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民族国家构建是一个长期且无终点的过程,其目标和方向是同质化、国族化;而国家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实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和文化认同,这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文章还指出,“民族国家构建”还可以分为“构”和“建”两个部分。一个国家只要建立起来,“构”就基本完成了,而“建”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目的是要努力使这个国家不断向理想的“民族国家”靠近。文章从民族国家构建的角度,分析和介绍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在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其中包括土耳其、美国、印度、前苏联、前南斯拉夫、阿拉伯国家、南美国家,还讨论了跨境民族、国家移民与民族国家构建的关系。文章最后两节是关于中国民族国家构建的内容,包括中国民族国家形成的时间和方式,中国民族国家的特点,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近百年来中国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3.
“福利国家”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社会目标模式之一,也是战后民主社会主义的重要社会实践。“福利国家”的基本含义是国家以社会福利为主要目标,实施普遍的社会福利。在战后英国、瑞典等西欧国家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以后,“福利国家”则具有了新的含义,它成了一种特定的概念,即特指西欧社会中实行了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4.
刘超 《理论视野》2024,(2):17-22
国家与社会关系是马克思国家学说的核心论题之一。在超越康德-费希特理想主义法哲学的“应然性”转向“现实性”、黑格尔理性主义国家观的“国家本位”转向“社会本位”、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直观性”转向“实践性”后,马克思逐步确立起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的社会本位观,澄清了国家与社会关系变革的动力、前提与落脚点,对增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生动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神农架,华中腹地一片神秘而 美丽的山脉,人与野生动植 物生存繁衍的乐土。这里保存着全球中纬度地区最完整的植被,栖息着近百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其举世罕见的原始“活化石”生态系统一直受到中外学术界垂青。 在新千年来临之际,国内外生态学家的目光再次会聚于此:神农架林区近几年已有1700多户、5000多位村民自愿迁出自然保护区和林区各保护点,将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让位”给日益增多的野生动植物。专家称这一举措为生态移民,并称赞它是世界自然保护事业的一项创举。一个村庄的消失 地处鄂西北的神农架林区下辖21个乡镇、…  相似文献   

16.
由于特殊的产生历史、异质的民族成份和复杂的国家形成背景,加拿大国家认同呈现出复杂性和典型性。加拿大国家认同问题在成为“自治领”后呈现出来,而“新法兰西化”“盎格鲁遵从”与“二元民族熔炉”均对国家认同产生了消极影响。在经历“加拿大第一运动”催生国家认同意识后,1971年以实行“多元文化主义”来统摄各族群的国家认同,使国家政权主导下的国家意识建构逐渐清晰。然而,魁北克问题掣肘国家统一、影响国家认同形塑。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内族群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加拿大构建“多元一体”的国家认同是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十五大召开之前,我国的党和政府的文件一直使用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而未使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改变了以前使用“法制国家”的做法,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它意味着社会主义国家治国方略发生了巨大变革。要真正认识中央这次把“法制国家”改为“法治国家”的意义,必须对法制、人治以及法治的基本内涵和原理有个正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几千年来,中国的老百姓都有称地方官员为“父母官”的传统和习惯。而古今的“父母官”都誓言旦旦地要“为民作主”,即所谓:“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殊不知,纳税人才是国家的主人,是“父母官”们的衣食父母。地方官员的月薪粮饷都是纳税人的税款转换成国家财政预算拨款后发给的,因此说是纳税人养活了“父母官”。由此看来,“为民作主”多少带有一些封建意识的色彩,国家公务人员要“以民为主”才符合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我们的权力是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社会的研究中,“国家”的存在始终是研究者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之一。乡村社会中,国家不仅“在场”,而且国家利用自身的权力,加强对乡村的整合和渗透。乡村社会为了达到自身更好的发展,必须对“国家”作为一共同体的整合表示认同,同时又型塑出一定的空间,国家和民间社会都可以进入其中,对其中的资源进行攫取和争夺。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探悉在乡村社会的运作中,是如何体现出“国家”的“在场”的。  相似文献   

20.
比较优势与赶超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比较优势既然是贸易分工的基础,那么比较优势的变化必然会引起贸易分工格局的变化。经济“赶超”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包括“顺势赶超”、“逆势赶超”和“等势赶超”三种典型的方式。比较优势的逆转条件表明,后进国家很容易通过“模仿”活动实现“逆势赶超”。但这种“赶超”方式的经济效应,是对后进赶超国单方面有利,而对被赶超的先进国有害。先进国家最积极的反“逆超”策略是支持和帮助后进国家进行“顺势赶超”。这种“赶超”方式具有“双赢”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