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拴民 《学理论》2009,(8):23-24
列宁晚年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是列宁文化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建设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特别“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党在过渡时期的两大主要任务之一”;“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农村文化建设要注意发挥城市的作用,不但要搞好城乡的经济联盟,而且要搞好城乡的文化联盟、文化共建”;“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农村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教师的作用”;“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农村文化工作,党和政府要经常督促检查,要舍得文化投资”等理论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规定了我们的奋斗目标,指明了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是一条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  相似文献   

3.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现阶段各项工作的指针。全面地、深刻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是搞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所在。 党的十三大通过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文字表述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  相似文献   

4.
孙国志 《学理论》2009,(30):53-55
社会主义,可以分为“理想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自从诞生社会主义国家以来,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其最大特点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通过苏联模式的现代化的挫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成功,可以看出现实社会主义是落后国家现代化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赵紫阳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  相似文献   

6.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和十四大通过部分修改的党章中向全党提出的战略性要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在这条基本路线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规定党和国家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的奋斗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  相似文献   

7.
邓斌 《理论探索》2006,19(4):44-46
马克思晚年的东方社会理论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设想。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及其实践,肯定了中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跨越”之后的难题,从而把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内外的各种关系,充分利用国外条件加速国内建设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了国内外的各种关系,在坚持自力更生和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正确利用了国外的经济和技术条件,加速了国内的社会主义建设。托洛茨基主义分子和季诺维也夫分子,既看不到依靠苏联本身的力量来建成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也看不到怎样正确利用国外条件进行和加速国内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正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七年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概括和全面阐述了党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提出的一条正确路线,既是立国之本,又是强国之路,完全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长期坚持下去,一百年不动摇。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大尺度着眼,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是在对资本主义剖析基础上的预见式社会主义,苏联、前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落后条件下的模式化社会主义,中国改革、苏联东欧剧变从正反两面证实:全球现代化过程中的原则型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的唯一方向和前途。预见式社会主义、模式化社会主义、原则型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三种历史形态。  相似文献   

11.
唐纯良  翟志 《理论探讨》2001,3(3):17-19
现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特点是一系列落后或相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不以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为条件 ,首先胜利和发展并且进行着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伟大实践。这是新的时代课题 ,是马克思时代未提出的、更是未解决的课题。俄国十月革命本来是比较落后国家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 ,斯大林接班后没有解决好这个课题 ,是导致苏联崩溃的决定性的内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独创性的新民主主义论继承发展的新飞跃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独创性的理论地位。它纠正了过渡时期短暂论、“苏联模式”和单纯解决所有制等错误 ,把马克思主义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又享用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设想变为现实 ,并以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 ,为当代社会主义运动树立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在不同程度上运用和发展了这个观点。毛泽东在建国初期,就提出要“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毛泽东文集》第卷,第页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发展了这一思想,明确提出了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观点,他说:“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  相似文献   

13.
记者: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中,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辉煌和曲折。进入21世纪后,社会主义运动无不处在深刻的变革当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数最多的社会主义践行者,我们有责任通过认真总结经验,对变革中的社会主义有更多的理论思考。那么,您是如何认识20世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历史现象的?王:20世纪,一些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在经济和政治上都曾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问题,相当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如苏联、东欧诸国甚至发生了蜕变,社会主义的发展遭遇到了重大的挫折和失败,这是事实,不容回避…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它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回答20世纪社会主义面临的最重大的历史课题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为当代社会主义在现实基础上迎接挑战,展示了广阔前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经济文化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探索,在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时,从五个方面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理论做出了突出的创造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苏联讲“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其含义是什么?它同苏共27大几个主要文件中依然保留“苏联进入了发达社会主义阶段”并提出“完善社会主义”的关系如何?本文拟就有关情况作一介绍并提出自己的浅见,供研究参考。一、“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是对“发达社会主义建成论”的进一步否定,同时也使“发达社会主义”概念本身更加淡化。勃列日涅夫于1967年提出的苏联“建成了发达社会主义”的论点(通常称作“建成论”),延续使用到勃逝世,历15年。勃逝世后,安德罗波夫第一个起来否定“发达社会主义建成论”,而提出苏联仅仅处于发达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的“起点”(通常称作“起点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继续着安的路线和主张。以27大(1986年3月)为标志,进一步否定和批判了“建成论”;从一般意义上保留了“起点论”的基调,但又向现实方面作了进一步后退。其做法是:在原则上保留“苏联进入了发达社会主义阶段”和“达到了揭开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新的历  相似文献   

16.
经济文化较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破解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主题必须解决好带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一系列问题:科学认识根本任务、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找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途径、辩证认识和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实现科学的发展,等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走出一条具有特点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建设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现象”是本世纪历史发展的最大“热点”,一大批资本主义不发达或很不发达的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总危机中先后跨入社会主义,但到九十年代初,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又倒向资本主义怀抱。这就提出了两个问题:究竟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该不该实行社会主义的选择?这些进入社会主义的国家应该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对此,从马克思的晚年到今天,已进行了上百年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是这一探索的科学结论。研究这一探索的历史发展及其经验教训,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超越的思想,对社…  相似文献   

18.
苏联模式是世界上第一个探索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一度被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赞颂为现代化和社会正义的最佳最快的途径,却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国家解体的形式宣告失败,教训是深刻的。其中,建立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如何摆脱历史文化传统的束缚、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实践与本质的关系以及如何吸收、借鉴、改造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等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从中总结出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李明斌 《理论探讨》2001,3(6):15-17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从资本主义发达的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包括借鉴资本主义经济学中的科学成分,借鉴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立法中的有益成分,借鉴资本主义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有益经验.借鉴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坚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要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自觉维护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构想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利用资本主义思想汤治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要利用资产主义的思想是列宁提出来的。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现实出发,认为:“当我们国家在经济上还极其薄弱的时候,怎样才能加速经济的发展呢?那就是要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