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古代家训,起始于西周,发展于隋唐,在明清进一步完善。传统家训内容主要以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崇忠孝”为主。提起儒家,不能不提到它的创立者孔子。《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陈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你在你父亲那里得到过特别的教诲吗?”孔鲤回答说:“一日,父亲独立在庭院中静思,我从旁走过,父亲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诗》,无以言。我退而学《诗》。又一日,父亲又独立庭院中,我从旁走过,父亲问我学《礼》没有,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无以立。我  相似文献   

2.
徐特立     
徐特立,原名徐懋恂,又名徐立华,字师陶。1877年2月10日出生在长沙县五美乡荷叶塅一个贫苦农民家庭。4岁丧母,12岁时过继给伯祖母为孙。他从小放牛,砍柴,从事田间耕作。吃过没有文化苦头的父亲,东拼西凑也要送儿子读书,所以,徐特立9岁起在家乡读了6年蒙馆。 1895年,18岁的徐特立在家乡当了塾师,开始  相似文献   

3.
正父亲是一名60年代的铁路工人,在巡道工的岗位上干了20余载。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的吃饭和作息时间总是和别人不一样,也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他常常在我们吃过饭后很晚才回来,把留在锅里的饭菜热热,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然后倒头就睡。或者在我们睡得朦朦胧胧的时候,他悄悄下床,自己简单地下碗面条,匆忙地带上安全帽,背起工具包,消失在夜色中。父亲每次不管下班回来还是  相似文献   

4.
他从来没有对父亲说过一句“我爱你”,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敬献着孝心。虽然父亲已经去世半年多,但熊志刚还常常想起父亲跟他说过的那些话,还沉浸在悲痛和自责中:“他就那么无声无息地走了,连他最疼爱的儿子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此孝未尽啊!”  相似文献   

5.
衡洁 《廉政瞭望》2011,(12):26-27
何耘韬案进入公众的视野,源于一篇微博:“我的父亲当了替罪羊,廉江法院根本不开庭宣判,直接到看守所摆出两份判决书供他选择:认罪就放人。否则就判刑……”  相似文献   

6.
我的父亲张云生,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1966年被调到北京,给林彪当了四年的秘书,在“九一三”事件发生前10个月,他因同叶群有矛盾,自动要求调离“林办”,回到了老家东北工作。30多年后的今天,他回忆起当年在毛家湾给林彪当秘书这段往事,还是感慨不已…… “你给林彪当秘书没感到后悔吗?”作为女儿,我曾很好奇地问他。 他笑了,侃侃说道: “我并不感到  相似文献   

7.
1926年,葛子平出生在河北省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他吃过草根啃过树皮,吃了很多苦。1938年,黄敬(天津解放后第一任市长)正好住在他家,他就问黄敬:“为什么我们穷人就得受苦,怎样才能不挨饿?”  相似文献   

8.
邢建榕 《党课》2009,(7):104-105
当我走在嘉定老街上,或走进古猗园的树影丛中,每每便会想起父亲的话。父亲说,南翔好啊,人好,环境好,小笼也真的好吃,与其他地方的就是不一样。上海解放初期,父亲所在的部队在南翔一带担任警戒任务,那时候的南翔小笼,他吃过的,真的好吃。父亲话不多,但时隔多年,与南翔小笼有关的话题,他讲起来仍是一脸生动。偶尔,父亲游南翔回来,总会说:“如果我能再回南翔住几年,那多好啊!”  相似文献   

9.
“傻”班长     
共产党员张秀君是空军某航校五系十六队的炊事班班长,三级厨师,二级专业军士。 张秀君在炊事班长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和他同期入伍的战友有的当了基层主官,有的当了司务长。认识张秀君的人都说他有些“傻”,说他“傻”事不断。 有病不休息,“傻”。去年新学员入校时,他恰好生病卧床,炊事班就剩下一名新战士。为了让学员们吃好,保持强壮的体力参加训练,他拖着病弱的  相似文献   

10.
我有一个朋友,月收入有3万块,可他过的生活是五星级的生活.即使每个月多缴一堆利息给银行作为循环利息,也要“分期付款”把他喜欢的名牌和食物拿到手.每个月到月底,他又苦哈哈,身上没有任何现金的他,有时花不起一点钱吃路边摊.但仍用信用卡到餐厅吃更高级的料理.我们常常笑他是“贫穷贵公子”.  相似文献   

11.
一天吃过晚饭,外孙问:你当年为啥抗美援朝?都吃的啥住的啥?我一听,这话问得很关键.这些事儿不但他不知道,连他爸妈也不完全知道.我清了几下嗓子,唱起<想起当年老八路>-- 自从胜利到如今, 山新水新人更新, 五零年我去过朝鲜抗美援朝我杀过敌人.  相似文献   

12.
父亲     
父亲当了一辈子干部 ,而他最大的“官”是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50年代是父亲最为辉煌的时期。那时他年富力强 ,庄稼活样样精通 ,稍通文墨又是村里唯一的共产党员 ,于是就成了抛头露面的“风云”人物。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直到后来的人民公社 ,他都是带头人。社员大会上 ,他的讲话很有分量、很有号召力 ;每天晚上 ,屋子里总有人围着他商量这事那事。我常常在村人的说话声和母亲的纺线声中进入梦乡。记得他曾经获得过不少的奖状和奖章 ,那些奖章放在一个抽屉里 ,我常常拿出来别在身上玩。看到村人对父亲的敬重和他每天忙碌的身影 ,在我幼…  相似文献   

13.
我和焦裕禄同志出身一样,又都有一段悲惨的遭遇。他扛过长活、当过“劳工”,坐过牢房;我在旧社会也是走投无路,曾要过三年饭。在党培养教育下,今天我们都当了“班长”。但是,同焦裕禄同志相比,我在各方面都很差,我没有像他那样认真地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没有他那股子始终如一的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没有他那样  相似文献   

14.
1915年12月,我出生在福建上杭县通贤乡周源村一个贫农家庭。为了养活全家,父亲经常到百里之外的龙岩去做泥瓦工,母亲在家向地主租种几亩薄田。每年秋收交了租、还了债所剩无几,常常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我们弟妹4人,因为全年收入养不活全家,两个妹妹就早早送人当了童养媳。父母亲深深体会到没有文化的苦,决定让我上私塾学校去念书。只读了一年,《三字经》也没有读完,因为交不起学费,只好辍学在家。7岁上山割草喂牲口,12岁跟着父亲做泥瓦工,全家人仍然无法糊口,穷人真是无路可走。  相似文献   

15.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12岁时,在京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书塾先生:“何为天下第一等事?”年少思远,这话的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问,人生到底应该追求什么?终极价值是什么?先生吃了一惊,从未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这个小小读书郎,思考了一会,才作出他自认为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  相似文献   

16.
特殊的画     
胸无墨、口无才的父亲,常常说自己除了满身是泥,别无他有。当然,左邻右舍不认同,说他谦虚。邻居问:“你儿子是不是升职了?”父亲瞪着眼睛没叽声,因为叽声,找儿子办事的人或许会越来越多。邻居问:“你儿子是不是发财了?”父亲皱着眉头不吭声,因为吭声,说三道四、添油加醋的语言或许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凡人”父亲□艾琳父亲走了。我常常陷入久久的难以自拔的思念之中。父亲是带着清贫、带着无私无悔离我而走了……父亲一生平凡。当了一辈子工人,钻研了一辈子技术,最大的“官”不过车间主任。但他的同事们常说,他很有才华,很优秀。小时候,每当我听到这些评价,总是...  相似文献   

18.
蓝领王郁之     
白白净净的王郁之,笑起来温文尔雅,尽管穿着套米黄色的工装,却横看竖看像个知识分子。我把这个感觉跟他一说,王郁之就笑了,他说,这话不是你一个人说过,我不知道工人要像个什么样子,但我确实当了30年工人。王郁之的个人履历一点也不复杂,除了当过几年知青外,其他时光都是工人岗位上度过的,而且这些年没有离开过电力系统。王郁之笑称自己的简历“除了工人还是工人”。传统的身份观,平时不觉得,老同学老知青在一起聚会无形中就有了比较。当初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如今身份却有了明显的区别。“混”得好的同学,有的成了知识分子,有的当了什么“长…  相似文献   

19.
陈尚明是太原钢铁公司享受副地市级待遇的退休老干部。1949年10月16日,他和同伴从台湾嘉义机场驾机起义,回到祖国怀抱,交给解放军第一架美国制造的国民党飞机,比著名的“两航”起义还早24天。忆及往事,陈尚明心情无比激动……误入“国军”陈尚明是山东汉口县陈家村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从他上几辈子算起,就没有一个识文断字的人。5岁时父亲病故,母亲带着他们兄妹三人沿村乞讨为生。17岁那年,他听人说当兵能有饭吃,于是在1946年国民党军队扩军时当了兵。那时他以为国军就是共产党的军队,谁知当兵后他被编人了国民党空运第IO大队…  相似文献   

20.
敢与台风捉迷藏的“船老大”船员们都把船长美称为“船老大”。曾在远望二号船当了8“年船老大”的吴正松,现在是简仕龙的副手——海上测控部副主任并兼该部装备部部长。这也是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考验,而且在风浪中展现出大智大勇的优秀指挥员。吴正松是江苏人,但看上去却像个北方大汉。他身材魁梧,一副摧不垮累不倒的样子,讲起话来也是生动风趣。大学毕业后,26岁的他来到了船上。刚开始和大海大洋打交道,一遇风浪他就晕船。一次正吃饭时,由于船在波浪中颠簸,他刚吃的一口面条不想吐出来,就咬着牙紧闭着嘴,结果从鼻孔里流出来两根面条……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