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行政私法行为因"服务行政"与"生存照顾"理念的泛起应运而生。在公安行政活动中借鉴和引入行政私法行为制度和观念,具有革新行政理念、转变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率的价值。但在公安行政领域引入行政私法行为时,需对其适用的领域和规则进行必要的限制,避免产生"行政遁入私法现象"。  相似文献   

2.
行政合同是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双方行为,是行政主体的特殊行政行为、弱权力行政行为、弱强制性行政行为和弹性行政方式.应当依据形式标准和实质标准,从不同侧面来综合识别行政合同,并以此来辨析行政合同与行政行为、民事合同、行政私法合同.  相似文献   

3.
李德进 《人民论坛》2012,(36):134-135
公法上权利义务和私法上权利义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只有认清它们,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才能够得到切实保障。公民享有且平等享有公权利,是公民私权利在法律中得到合理反映的前提条件;公民私权利的真正享有是其公权利充分行使的前提。从总体态势变化来看,行政法更加注重公民权利义务平等对待,而民法更强调差异对待。  相似文献   

4.
基于现代国家职能与角色的转变及公众对行政民主化的期望,行政合同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国家事务的方式已成为现代国家所具有的一个普遍的日趋增长的现象。行政合同是一种富有弹性的管理形式。但是行政合同中的契约精神与行政权力产生了矛盾。通过对国外与国内行政合同特权之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种行政合同中的特权是建立在分共利益之基础上。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通过对行政合同中的权利义务之设计,从而达到了对行政合同中的特权进行了初步的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5.
申艳红  汪洋 《中国民政》2009,(11):17-19
自20世纪以来,福利国家、给付行政开始成为新时代宪政理念下的国家发展模式,一种有别于传统秩序行政、以提供公民福祉为目的的“服务行政”应运而生。民政行政因其具有为民谋利、为民施政的宗旨,是社会本位国家履行生存照顾职能和给付行政的主要领域,因此确立民政行政的服务理念,探讨民政行政在服务行政下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张勇 《前沿》2001,(10):92-93
行政合同 ,是指行政主体以实施行政管理为目的 ,与行政相对一方就有关事项经协商一致而达成的协议。尽管行政合同在行政法中的地位仍有争议 ,但是 ,现代行政管理需要行政合同 ,且行政实践中大量行政合同被广泛应用并对各国经济发展起了一定作用却是不争的事实。行政合同的功能 :(一 )合意功能。行政合同行为以自愿为主导原则 ,行政相对一方是否与行政主体签订行政合同 ,取决于自己的意愿 ,行政主体依自己的意愿选择较为合适的相对人 ,一旦相互选定后 ,合同的内容也必须是双方一致的意思表示。行政合同的合意性是实现行政性与合同性统一的前…  相似文献   

7.
行政法在其发展演进的过程中一直是以管理公共事务为己任的,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是公法典型的代表,这样的法律似乎是与私法毫不相关的。然而随着行政法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运用私法手段完成公共事务以及将私法理念引入到行政法领域已经成为必然,这也很好地适应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公私法逐渐融合的趋势。将私法理念成功引入到行政法中来,对于完善行政执法,更好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意思自治、私法自由精神在私法中逐步被贯彻,民事诉讼中可以被契约化的对象不断增多。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不起诉契约,学界对其合法性也存在争议。当事人之间达成的不起诉契约具有私法行为的性质,主要产生私法上的法律效果,即一方当事人获得了私法上的请求权。不起诉契约是处分权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与民事诉讼"定纷止争"的目的是一致的。不起诉契约符合契约成立的一般要件,包括:主体为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以间接产生诉讼法上的效果为目的;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真实;只能在诉讼外达成;不得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以及公序良俗;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不起诉契约不仅能够促进纠纷的合意解决,真正化解矛盾,还能够促进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运用,节约私法资源。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权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一项宪法性权利。我国现行行政诉讼立法以及当下法学理论界仅仅关注行政相对人一方.一定程度上相对压制甚至剥夺以行政机关为代表的行政主体一方行政诉权,这并不利于行政机关服务于社会之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无助于官民平等关系的打造。应在“平衡论”原则指导下,在监督制约行政机关行政权力的同时,适当放宽对行政机关诉权的限制,以达致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间权利义务的结构性平衡。  相似文献   

10.
行政合同作为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间权力与合意的产物,实际体现为一种受行政权监督的契约关系,承载着双方的利益诉求。对行政合同的过程性分析可得出行政优益权浮现的径路,司法权对其进行调控的标准和限度可达致对行政合同的合法性审查。在传统的公益优先理论面临契约伦理的挑战时,司法权理应在司法最终性与行政自主性各自分工的理念下协调并实现行政主体与相对人利益的平衡。由于行政合同制度的理论设计远远落后于社会现实需求,从司法审判的角度促进合作行政的发展,重新培育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信赖关系和利益关系,不失为实现良性的行政目标的又一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行政诉讼法立法初期未对行政合同的特殊性予以特别考虑,致使我国行政合同诉讼审理规则模糊,不利于保障行政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完善我国行政合同诉讼制度,拟对相关国家和地区行政合同诉讼的经验予以介绍,在比较研究之后,总结规律,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一、税务行政合同的价值行政合同,又称行政契约,是指带有行政性质的合同。它是行政主体之间,或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为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某些目标而依法签订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税务行政合同是行政合同的一种,是指税务行政主体之间、税务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之间为保证国家税务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而依法签订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诉权的讨论主要集中于民事诉讼领域,无论是私法诉权说还是公法诉权说,都是将焦点集中于公民的个人利益,这是自由主义个人至上的公民观在诉权领域的体现,在个人主义公民观念下,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制度上都是以利益为导向,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行为的公益性,在公共行政领域,具体的个人利益往往与抽象的公共利益相互纠结,为个人利益斗争的同时也是争取公共利益的过程,公法领域的诉讼往往与公共利益有着某种关联.在政治哲学的视野中,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是公民体现公民美德、彰显权利意识和公民精神的合法行动.  相似文献   

14.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有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建 《人民政坛》2008,(8):43-43
答: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作为一种现代意识,它表现为人们对“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与理性自觉,又体现为保障与促进公民权利。合理配置国家权力资源的各种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5.
行政判例制度:行政法结构性均衡的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波  连宏 《前沿》2010,(4):100-103
行政法制由立法、执法和司法审查三个环节构成,立法是设定行政权和公民权的过程,行政机关与公民处于平等地位;执法是依法行使职权,实现公民权的过程,行政机关处于主导地位;司法审查是通过行政纠纷的解决依法保证公民权,监督行政权的过程,公民处于主动地位。无论是执法还是司法,行政法法制的重心是平衡,平衡是现代行政法的基本精神。本文通过对作为行政法理论基石的平衡论基本观点的分析,具体论述了行政判例制度在平衡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中的平衡作用,运用平衡论阐释了行政判例制度的平衡性与引导性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于德江  姜凤武 《人民论坛》2012,(11):187-189
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国际私法的趋同化不断加强,表现出各国国际私法更多地采用相同或相似的规定。一个国家的法律表现出超越国家共同体观念而在人类共同体的范围内考虑人的私法地位问题的趋势,未来我国有必要在以承认人类的共同主体性为价值目标的基础上,构建并完善自己的私法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强制缔约是私法自治衰落的表现之一,它与格式合同、命令合同均存在着差异。该制度的产生对现有的合同法律制度,如私法自治、合同的成立方式等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是私法社会化的表现,体现了消费者保护的思想。我国民事立法不仅要确立各种具体的强制缔约形态,而且要建立起关于强制缔约的一般规则。  相似文献   

18.
儿童福利权是儿童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因儿童之为人的尊严而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的保障或服务,以满足其基本生存、提高生活质量之需要的基本权利。中国传统以家庭照顾为基本形式的实现路径既无法破除儿童福利权实现之城乡、区域(省际)以及福利机构与原生家庭的多重二元结构制约,也难以尊重和满足儿童生存和发展之福利需求,因而亟待变革。经研究发现,注重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手段的协同与国家、社会和家庭等主体的协作是中国儿童福利权实现路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保护公民的行政诉权,应做到以下几点:修改和完善现行行政诉讼法律制度,从源头上保障行政诉权的有效行使;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独立,从体制上保障诉权得以有效实现;不断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鼓励公民利用法律武器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龚浩群 《思想战线》2005,31(5):58-65
人类学的特长在于通过对异文化的参与观察和民族志的书写来达成对本土社会的批评.对泰国乡村进行田野调查而形成的民族志资料,展示了当地人如何围绕乡行政机构事务,在参与竞争、管理、监督和对实践的反思中转变为具备知识和公共理性的公民.可藉此反思我国在推行"村民自治"方面的不足.泰国的经验表明,要真正实现地方自治,国家在制度上保障自治机构的自主发展权具有首要意义,同时还必须重视主体的因素,包括在地方的公共生活中为村民创造表现的机会,培养大多数村民的参政意识,教授他们行使公民权利的正确方法,从而在地方自治中实现国家与地方以及国家与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