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宁夏政报》2014,(21):3-6
<正>国发[2014]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重要意义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多年来,  相似文献   

2.
《吉林政报》2015,(3):30-36
<正>吉政发[2015]3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精神,解决我省行政区域内城乡居民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问题,现就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重要意义临时救助是国家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政》2014,(11):25-25
<正>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通知》指出,临时救助是国家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救助。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对于填补社会救助体系空白,补  相似文献   

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9月1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这是今年5月1日实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来,国务院作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意义深远。首先是对社会救助体系的重大完善。临时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方面,通过"兜底线、救急难",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辽政办发[2014]74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通知如下:一、基本原则临时救助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的基础性制度,是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应急性、过渡性救助的一种制度安  相似文献   

7.
<正>渝府发〔2015〕16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精神,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功能,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健全临时救助制度通知如下:一、临时救助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临时救助是指国家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者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应急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发布在我国开启了全面建立和发展临时救助制度的进程,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也进一步加强了我国托底性民生保障制度体系。《通知》为我国临时救助制度设定了总体制度框架,但在各地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注意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一、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在四个方面的功能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首先需要注意充分发挥其补充性、应急性、  相似文献   

9.
《天津政报》2020,(2):46-47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临时救助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办法》)有关情况解读如下:一、问:《办法》出台的背景是什么?答:临时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托底性制度安排。2014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要求,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天津市临时救助制度》(津政办发[2014]98号),近年来,此项制度较好地化解了城乡居民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在兜住民生底线、开展救急解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国发[2014]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山西政报》2015,(Z1):23-27
晋政发〔2015〕3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为加快推进我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  相似文献   

12.
《宁夏政报》2016,(5):35-38
正宁政发[2016]16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宁夏回族自治区临时救助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2016年1月1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临时救助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解决家庭或者个人临时生活困难,根据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临时救助,是指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  相似文献   

13.
《江西政报》2015,(1):11-17
赣府发〔2014〕46号2014年12月25日各市、县(区)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三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有关规定,省政府决定进  相似文献   

14.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专家认为,这不仅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逐步完善,更体现了社会救助理念的与时俱进。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临时救助这项善政,要想真正发挥好作用,还必须建立在"善为"的基础上,包含人性化的救助通道、常态化的救助机制、造血式的救助思维。首先,要有人性化的救助通道。临时救助,就是要救急救难。群众遭灾有难,往往是一些突发事件引起的,临时救助如果不能及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15,(7):63
2015年2月28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在京发布经过专家学者们评选出来的2014年度中国社会保障十大事件。国务院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2 0 1 4年2月2 1日,国务院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将“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作为社会救助工作的基本原则,全面确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的体系框架。这是我国第一部统筹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规,是我国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正为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以下简称国发47号文件),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建立和实施临时救助制度。近年来,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临时救助制度的全面建立和实施,较好地发挥了应急性、过渡性救助作用。同时,一些地区还不同程度存在着救助时效性不  相似文献   

17.
<正>青政[2014]7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的托底线、救急难作用,有效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精神,现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我省临时救助制度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妥善解决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的托底线、救急难作用,加快建立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精神,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  相似文献   

19.
社会救助程序,即行政主体实施救助、行政相对人申请和获得救助的方式、步骤、过程、时限和顺序.在我国,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人员供养、自然灾害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配套,以政策优惠和临时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但我国社会救助的法治化水平还不高,尚未出台《社会救助法》,除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按救助项目立法的行政法规外,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主要由部委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级政策性文件构成,其中各级政策性文件所占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20.
白决 《创造》2015,(8):30-31
<正>对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家庭或者个人,给予临时救助,实现应救尽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最近正式印发,《意见》提出,到今年9月底前,全省全面建立起临时救助制度,对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家庭或者个人,给予临时救助,实现应救尽救、全面"兜底"。根据最新救助标准,符合条件的救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