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春季,全球暴发流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以下简称SARS)。中国在抗击SARS之后,修订了《传染病防治法》,并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这标志着中国政府的应急管理模式从行政管理模式向法治模式的转变。然而,2020年年交之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仍然暴露出了诸多法律问题。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本文试图从疫情防控中的具体现实问题入手,归纳出《传染病防治法》已有法律原则之外,还应当遵循的其他法律原则,以期为日后修法和法律适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水污染防治法》修改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初审后,现正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这一方面是因为水作为关系到经济社会生活每个环节、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的大问题,确有民主立法、广泛听取各方面利益诉求的必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有的《水污染防治法》还存在着较大的修改空间:如确立"防治水污染,保障水安全"的单一立法宗旨;转换"为城市立法、为工业立法"的思维模式,高度重视农村水污染防治和生活污染防治制度的建立;消除"部门立法、多龙治水"的偏见,建立水事立法的沟通协调机制和流域综合管理通知;改变"事后控制、政府命令"的管理方式,注重"权力—权利"的平衡与扩大公众参与等。  相似文献   

3.
水污染一直是各国污染防治中的重点,水污染防治法也是各国环境法中最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环境法制比较先进的国家,美国20世纪60、70年代之前严重的大气污染促使联邦政府制定了以1972年《清洁水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通过法律及其实施控制水污染,在经过不断努力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水污染问题不断加重。虽然我国早在1984年就颁布了《水污染防治法》(此后又在1996年修订),但效果不是很好。在此背景下,本文拟从中美两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立法目的、管理体制、调控机制、监督手段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  相似文献   

4.
1.国务院常务会原则通过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这次修订着重对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和信息统一发布制度、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制度、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级管理制度、完善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我国于2008年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跟原法比较而言,有许多突破,对加强水体污染防治,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浙江省水污染防治地方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浙江省水污染现状的介绍,分析水污染防治地方立法中存在的不足。根据国家《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的主要内容,结合地方实际对浙江水污染防治地方立法的完善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7.
自2016年1月1日起,第三次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这次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不仅实现了与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衔接,也将“大气十条”中的有效政策转化为法律制度.因此,该部新法被称为“雾霾法”. 强化地方政府责任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将考核对象从全国重点城市扩展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一级细化目标,将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落实到地方政府主要负责领导身上.  相似文献   

8.
《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评析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评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武萍  李颖 《法学杂志》2020,(5):84-90
面对我国水资源日渐突出的供需矛盾,2009年国家水利部提出了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理念,并于2011年上升到国家管理层面,形成了我国现行的以政府权威管制为主要内容的水污染防治模式。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以来,我国重新调整了对水资源的监管方式,防治水污染的监管模式逐步向流域水环境统一管理、多元合作治理的模式转变。然而由于法律制度不够细化、缺乏相关配套措施等原因,合作治理模式仍有许多缺憾,需要进一步从法律层面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0.
高宇 《法制与社会》2011,(7):254-255
2008年2月28日,<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案以全票通过.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其结构也更加完整、制度更加符合实际,尤其是在明确违法界限,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规范企业的排污行为、强化事故应急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但是还是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本文诣在对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境保护法(修订案)》,这部中国环保领域的"基本法"终于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这对计划经济时代制定的1989年版《环境保护法》的不合时宜和现时《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个别领域环保特别法将《环境保护法》架空的尴尬局面的改善都将发挥重大作用。《环境保护法(修订案)》在创新执法手段、震  相似文献   

12.
《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前后均规定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所有者按照国家规定向排污者提供污水处理的有偿服务,收取污水处理费用为其服务所得。有关污水处理收费、管理以及使用的具体办法则由国务院规定。当前国务院没有出台相关规定,部分省市则出台了自己的相关规定,比如山东省将污水处理费界定为政府非税收入,部分企业的污水处理服务所得成了政府的非税收入,显然违反了《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职员录》等文献资料的研究表明,法律移植是民国初期修订法律馆修律的主要手段。民初修订法律馆沿袭清末的做法,以移植大陆法系德、日两国的法律为主,兼及大陆法系的法国、奥地利和英美法系的英国等国的法律。修订法律馆汇集了一批当时的法律精英,这也是实现法律移植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在移植外国法的同时,对清末法律修订中过分仿效德日法律的不足有所反省和矫正,而对本土化有所重视。这一点在《第二次民律草案》中的物权、亲属、继承三编中体现得较为明显。由于政治、社会等条件的限制,在民国初期,除个别法律草案得以颁布实施外,大部分法律草案都束之高阁了。从这一角度讲,民初修订法律馆所做的法律移植是一项未竟的事业,其命运和其前身清末修订法律馆相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现状进行了梳理,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经验,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提出改进建议:我国应该制定一部以专门保护土壤为目的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并配套相应的涉及到具体实施的法规及标准,形成以《环境保护法》为指导、以《土壤污染防治法》为中心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5.
《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未对大气环境应急管理制度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我们应总结奥运大气环境应急管理措施的有效做法、借鉴《水污染防治法》修改中的成功经验,确立预防原则在大气环境应急管理中的首要地位,加强和改善政府主导的大气环境应急管理模式,保障企业、公众在大气环境应急管理中的权利,并探索建立大气环境应急管理区域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我国大气环境应急管理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2008年6月1日,修订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正式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为了保证水污染防治法的有效实施,刑法方面的保障法功能也必须彰显。但是我国当前环境刑法不论是指导思想,还是立法技术上都相对落后,已经不符合国际趋势,有必要进行变革。本文通过对水污染犯罪的研究,主张重新建构水污染的刑事立法,包括水污染犯罪的罪名设置、犯罪构成、刑罚等,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水污染犯罪立法。  相似文献   

17.
第一条 为了控制淮河和太湖流域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加强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和《淮  相似文献   

18.
中美水污染防治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冬 《河北法学》2004,22(1):130-132
借鉴美国在利用法律手段防治水污染问题上的成功经验,从中美两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立法目的和调整重点、管理体制、调控机制、管理措施和实施保障等方面对两国的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初步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完善中国的水污染防治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魁 《中国律师》2008,(10):45-47
2007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的《律师法》已于2008年6月1日起施行。在新修订的《律师法》施行前后,学界、法律实务界和媒体已就贯彻执行新《律师法》需要着重理解和解决的许多重要问题做出了探讨和研究。然而,在认真研读和体会这些研究的同时,笔者发现,尽管绝大多数法律实务界人士贯彻执行新《律师法》的态度比较坚决,但是也有少数观点表现出一些观念性的误区。笔者就法律实务界贯彻执行新《律师法》的若干争议点作一梳理,并对少数表现出的观念性误区做出评析。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相继修订,我国现行水法规体系日趋完备。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相关问题层出不穷。在解决干旱和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时,水法则暴露出了其不相适应性。因此,对水法进行再审视,找出症结所在,并求解决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