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通识教育又名普通教育,是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的一种高等教育思想。通识教育作为美国盛行的教育理念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引入了我国。然而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并未领会其精神实质,实施上有失偏颇。例如,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认为通识教育局限于知识传递,甚至以通识之名开设大量技术课程。为此,笔者通过回顾通识教育的  相似文献   

2.
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考核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中美两国大学通识课程在考核的目的、内容、方式和成绩评定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异之处。美国大学通识课程考核较之我国更为科学、合理,其成功经验对加强我国通识课程考核改革有着借鉴意义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3.
袁继道 《学习月刊》2010,(24):74-74
一、通识教育及其性质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如何做人的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教学模式,是与专业教育相对的,包含自然、人文、社科在内的非职业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结构、社会需求的多元化,要求高等教育相应多元化发展。全球化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可以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美国高校相对成熟的多元化教育理念,融合"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大众化教育和精英教育,为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提供许多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略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教育进行了梳理,并在与我国同类课程比较的基础上对其课程设置、教材编撰、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吸取和借鉴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长处,为建构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实现全课程育人。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或几门课,而是一种理念与价值的培育与输送;通过有选择性地将一批适合思政化的课程赋予德育内涵,秉持"不能做的就不要去做,能做的就一定要做好"的原则,将专业课程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以期达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双赢。文章通过探讨思政的核心要义和内在机理,提出课程思政协同效应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实现全课程育人。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或几门课,而是一种理念与价值的培育与输送;通过有选择性地将一批适合思政化的课程赋予德育内涵,秉持"不能做的就不要去做,能做的就一定要做好"的原则,将专业课程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以期达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双赢。文章通过探讨思政的核心要义和内在机理,提出课程思政协同效应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职高专信息管理专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识教育是一种立足于全面发展,坚持独立、真理、正义与自由精神培养的和谐教育,已逐步成为当今国际高等教育中的一大潮流。加强高职高专通识教育应构建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加强课程整合;构造特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是一种立足于全面发展,坚持独立、真理、正义与自由精神培养的和谐教育,已逐步成为当今国际高等教育中的一大潮流.加强高职高专通识教育应构建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加强课程整合:构造特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的课程中增加慈善教育的内容是适应慈善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慈善实践的迫切需要。这既符合课程科学化运动的倡导,也反映了社会的需求。从慈善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开展慈善教育的经验来看,学校慈善教育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设置独立的慈善课程和在现有课程中渗透慈善教育内容等两种形式。我国慈善教育的课程设置也不外乎这两种形式,不过应充分运用好德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教材是课程之纲,当前我国虽有了初步的慈善教材的开发尝试,但开发严重不足,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材。教师是开设好慈善课程的关键,慈善教育课程师资的主要来源包括学校已有的教师和社会上拥有慈善经验的人。这两类师资各有优势,但是要能够开设慈善课程,都必须经过一定的师资培训。慈善课程虽然是以理论和知识传授为主,但是教师在慈善课程中必须坚持言传和身教的结合,为学生树立慈善教育的榜样。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一向非常重视公民教育,其公民教育的重点和核心是宪法教育。宪法教育几乎伴随着美国宪法的制定而产生,并做为公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贯穿于美国学校教育课程的始终。美国通过长期不断的宪法教育,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师资、评价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并通过实践体验证明其可行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吕雅婷  李云辉 《世纪桥》2011,(1):137-138
通识教育是孕育和焕发大学精神的根本力量。为扭转专业教育体制下人才培养的弊端,通识教育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然而与某些发达国家相比,通识教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识教育中国化”是一段艰难的历程,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理论、制度、文化和技术等因素是影响通识教育的四个主要方面。本文旨在从比较的视角考察中美大学的通识课程实践,客观分析中关两国大学的差异,以期对探索具有中国化的通识教育之路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全立新 《世纪桥》2008,(7):88-89
通识教育是一种立足于全面发展,坚持独立、真理、正义与自由精神培养的和谐教育,已逐步成为当今国际高等教育中的一大潮流。加强高职高专通识教育应构建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加强课程整合;构造特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法学专业课程的内容大部分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法理学"课程的教学应该在传授法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注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权观和法治观,使法学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开放。中小学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于是,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与生命教育相关的专题性课程不断涌现.并成为学校一门特色性课程。但专题性课程自身的缺陷也是明显的:一是门类多,教学管理难;二是专题大而化之,分层教学难。专业知识性强、操作性差,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决定了专题教育很难走出“指令性”“一次性”的教育活动的怪圈。  相似文献   

17.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在信息时代的生存方式,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力用户,其网络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大学生中普及网络素养教育的独立式课程存在较大的难度,而将网络素养教育融入"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公共课程中,具有较高的普及性和可操作性。这不仅能够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还能助推公共课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敏  孟英杰 《世纪桥》2010,(7):121-122
中俄两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既有相同、相似之处,也有截然不同之点,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在不同时期也有一定差别,研究俄罗斯高等师范课程设置有利于我们在改革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时扬长避短,为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对我国现阶段的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也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在当前高校德育课程改进中的生长空间;全球化背景下"通识教育"课程在当前高校德育课程改进中的生长空间;"通识教育"课程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在高校德育共有生长空间中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结构、社会需求的多元化,要求高等教育相应多元化发展。全球化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可以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美国高校相对成熟的多元化教育理念,融合“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大众化教育和精英教育,为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提供许多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