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晓娜 《廉政瞭望》2012,(15):64-65
产权困惑2012年5月18日下午4点,包天仁办公室内,一场谈判正如约进行中。一个小时后,谈判以吉林省通化市政府工作组任命的英语辅导报社执行社长李秀汀(原报社办公室主任)主动请辞告终。这也意味着作为原社长的包天仁将重新“同归”。  相似文献   

2.
《冀中导报》从创刊到终刊一直处于战争环境中。为了坚持办报,冀中导报人克服了重重困难,起到了文化战士的作用。然而《冀中导报》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办下来的根本原因是冀中群众的无私支持。饶阳是报社停驻时间最长的地方,饶阳人民为《冀中导报》的出版、发行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我是1938年11月到华北新华日报的,1943年3月离开。现将我和马平对报社的组织、人员状况回忆如下: 华北新华日报于1939年元旦发行创刊号。当时,社长兼总编是何云同志。副社长兼副总编是陈克寒。李竹如也曾短期任副总编。  相似文献   

4.
文锋 《党史文苑》2007,(3):12-15
1942年,冀中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最艰苦的岁月。这年5月,日寇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集中日伪军共5万余人。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野蛮的“五一大扫荡”。企图消灭冀中区中共党政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彻底摧毁冀中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5.
<正>1925年7月,我出生在河北省高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1年,16岁的我参加八路军,成为冀中军区二十七团三营九连青年班的一名战士。当时,吕正操任冀中军区司令员。1942年,侵华日军组织“五一大扫荡”,吕正操领导冀中军民开展反“扫荡”斗争,并取得胜利。我因在战斗中表现勇敢,被组织批准火线入党。  相似文献   

6.
1950年春,我去南充参加川北行署召开的政府工作会议。会议结束时《川北日报》通知我去开新闻报道会议。这天上午8点钟,报社几位记者和我们县里去的近20人,走进一间小屋坐下。不久,报社袁毓明社长进屋来对我们说:“我马上去请耀邦同志,给大家讲讲如何做好新闻报道工作。”不到半点钟,耀邦同志面带笑容地来了。他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1,(8):60-64
抗联的斗争是极其艰苦的,它与红军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一同被誉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三大艰苦”。原新华社社长穆青曾写过:“在抗日战争期间,我亲身经历了无数苦难,在晋西北吃过黑豆糠皮,在冀中钻过地道,但是,比起东北抗联遇到的困难,实在是算不了什么。我也读过不少中外战争史,看到过不少反法西斯斗争的英雄事迹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直在拜读《吕正操回忆录》,其间,不止一次地出现马仁兴的名字。尤其是下面这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仁兴自从一九四一年率骑兵团起义,脱离朱怀冰后,我们就在一起工作、战斗。开始任冀中骑兵团团长;一九四二年‘五一’反‘扫荡’转到冀鲁豫后,冀中骑兵团和冀鲁豫骑兵合编,留在冀鲁豫,马仁兴调任冀中二十七团团长;一九四三年九月又随我到晋绥,马仁兴兼任晋绥军区一分区司令员;以后又和我一起挺进东北。  相似文献   

9.
正一九四二年五月,冀中抗日根据地整个地翻了一个个过儿。冈村宁茨坐上飞机,在天上指挥着五万鬼子兵进行大"扫荡",残酷的战斗,到处是一片红火。日本鬼子的汽车把遍地黄金的麦子轧烂在地上,骑兵包围了村庄,村庄烧起来,熊熊的火苗儿把黑烟卷上天去。步兵们端着刺刀,到处追着,赶着,把抗日群众从东村追到西村,又从西村追到东村。遍地是"嘎嘎嘎咕咕咕"的枪响,遍地女人哭孩子叫,多少个英雄倒  相似文献   

10.
<正>我曾分别接到著名作家王林先生的儿子王端阳、女婿杨福增打来的电话,他们说正在整理王林先生生前日记。这引起我很大兴趣,因为王林1947年时任冀中区文建会主任,这一年冀中区委组建了土改工作团,王林曾参与了安平县的土改领导工作,还兼任黄城片区的土改工作队长,在这一时期他和弓仲韬有着一段较为密切的接触。弓仲韬就是黄城区台城村人,1923年3月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台城特别支部。  相似文献   

11.
1940年,我随丈夫高存信从延安来到战火纷飞的冀中抗日根据地,在冀中军区政治部民运部工作。 1942年5月,敌人抽调了约5万日伪军对我冀中根据地进行疯狂的五一大“扫荡”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集中“扫荡”我深县、武强、饶阳、安平四县,企图一举消灭我冀中军区领  相似文献   

12.
一一九四二年夏,日寇沿浙赣路西侵,我应改进出版社社长黎烈文之邀,从赣东来到人地两疏的永安。初到永安,我仅有的熟人是早我而来的、在一家报社工作的叶康参、郑炳中、陈湘三位青年朋友和从建瓯迁来永安的《民主报》负责人颜学回,通信而未见面的卢茅居己因  相似文献   

13.
<正>1948年12月16日,北上接管北平的彭真等人途经保定。当时,我任保定警备区政委。由于我在冀中的工作(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回族干部,我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组织和发  相似文献   

14.
我的父亲赵清晨祖籍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所在地河北省安平县。早年他投身革命熔炉,抗日战争时期,屡建战功,并火线荣升为安平县八路军抗日游击队队长,领导了一支活跃在滹沱河畔威震一方的抗日队伍。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冀中军区授予他“五一”甲等奖章;解放以后,历任安平县公安局副局长、滦南县公安局局长。在新中国成立67周年之际,打开老父亲的历史,采撷几个历史片段,以此来纪念革命先烈。  相似文献   

15.
1942年,日寇对我冀中区“五·一大扫荡”后,冀中抗日根据地被敌分割、蚕食变为抗日游击区。我冀中八路军与地方游击队,化整为零开展地道战,变平原为山地,形成房连房、户连户、村连村三道阵地与防线。冀中的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区、村干部们出谋划策,多昼伏夜行,在群众的掩护下与敌伪开展斗争。 8月底9月初,组织上为了保存力量,以利再战和准备反攻,决定在部队掩护下将冀中  相似文献   

16.
正1923年7月15日出生在河北省静海县一个贫农家庭里的冯志,原本名叫冯禄祥。他自幼父母双亡,只在本村小学上过4年学,11岁时辍学务农。七七事变后,15岁的冯志怀着抗日救国的强烈愿望,离开家乡,参加了八路军,被分配到冀中军区第9分区政治部。1942年5月1日,侵华日军纠集日、伪军5万余人,在飞机的配合下,出动坦克、汽车几百辆,由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  相似文献   

17.
我的家乡安平县地处冀中平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初期是冀中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1938年4月21日冀中区第一次党代会在此召开。5月初冀中行署、冀中军区、八路军三纵队(63军前身)和冀中各群众团体相继在安平成立。在八年抗战中,全县先后有8689人参加了八路军或地方抗日政权。2269人为国捐躯,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共产党员470人。  相似文献   

18.
<正>还记得是2009年1月7日,我从新华社浙江分社来到贵州分社担任社长。如今算算,已经一年。这一年来,金融危机贯穿其中,并且经历了从沿海向内地延伸的阶段。虽然如此,我发现西部与东部在金融危机下的表现与状况,感觉反差强烈。  相似文献   

19.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武汉、广州后,因战线拉长和敌后八路军的不断壮大,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进攻,而将其侵华的主要兵力转向中共领导的华北敌后战场。1938年11月13日至1939年1月24日,日军调动近万人先后对我冀中发动两次大的围攻,我冀中军民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进攻,但敌人又制定了更大规模的围攻计划。为了“巩固冀中,巩固华北”,奉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命令,1938年12月22日,贺龙、关向应率一二○师主力两个团从晋西北岚县开赴冀中,与冀中军区领导的八路军第三纵队会合,到1939年4月连续粉碎日军对冀中的三次大围攻,从而巩固了冀中…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学生导报》(简称《中导报》)创刊70年了,作为昔日中国学生导报社(简称"中导"社)社员,那段往事亦深深留存在我心底。思虑再三,爱好摄影的我特地选择了一些颇有意义的老照片,附以文字的讲述,以为纪念。黑白方寸间,一段段弥足珍贵的往事在记忆深处鲜活起来。真情忆巴山这里的两张老照片,"中导"社的战友们不难认出,一是嘉陵江,一是夏坝战时复旦大学的学生宿舍。1984年仲夏,我来到巴蜀故地,重见别后长久萦怀的重庆城区、北碚、夏坝。夏坝是抗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