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导报》2010,(20):20-20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这首写于1957年的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词中深情怀念的"骄杨"就是他的夫人和战友杨开慧。杨开慧纪念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县开慧乡开慧村,距长沙市约70公里,由杨开慧故居、烈士陵园、杨公庙、陈列馆四部分组成。陵园前方塑建了这座高3.8米、  相似文献   

2.
正"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一代伟人毛泽东这首荡气回肠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饱含着对亡妻杨开慧烈士和挚友柳直荀烈士的热情讴歌和深切悼念,同时也充溢着对老友、柳直荀遗孀、杨开慧同窗好友加闺蜜李淑一的真挚情谊和真切关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一共给李淑一亲笔写了4封信。其中第二封信为1957年5月11日所写,广为人知,影响最大,因其中"有《游仙》一首为赠",后  相似文献   

3.
杨开慧:无愧于“骄杨”之称“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泽东这首为世人周知的怀念爱妻之作———《蝶恋花·答李淑一》,充分表达了他对杨开慧的深深眷念之情。杨开慧这位出身湖南著名学者之家的闺秀,不仅是一个贤妻良母、毛泽东早年革命活动的伴侣,而且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她牺牲之壮烈至今为人们所传颂。杨开慧,号霞,字云锦,1901年出生于长沙县板仓,7岁破例入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1913年,父亲杨昌济从欧洲留…  相似文献   

4.
正"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一代伟人毛泽东这首脍炙人口、荡气回肠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饱含着对亡妻杨开慧烈士和挚友柳直荀烈士的热情讴歌和深情悼念,同时也充溢着对老友、柳直荀遗孀、杨开慧好友李淑一的真挚情谊和深切关爱。"一阕《蝶恋花》,主席寄深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一共给李淑一亲笔写了4封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收录最多,有前3封信,《毛泽东年谱》也有记载。第四封信迄今没有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在著名词篇《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写道:“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意为:我失去了令我引以为豪的杨开慧,你(李淑一)失去了柳直荀,他们都是为革命而壮烈牺牲的。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是毛泽东的著名词作《蝶恋花·答李淑一》问世50周年。词中被毛泽东尊称为"君"的李淑一,是"骄杨"(杨开慧)的"好朋友",是"柳"(柳直荀)的夫人。在今年李淑一逝世10周年之际,她的侄女和侄女婿,深情回忆了她与毛泽东主席非同寻常的交往,以及《蝶恋花》问世前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程世刚 《党史纵览》2006,(12):44-45
1957年,毛泽东满怀深情地书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称颂杨开慧烈士为"骄杨",并向一位友人解释"骄杨"时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头颅,笔者注),焉得不骄!" "骄杨"就义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杨开慧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带着孩子由武昌回到故乡长沙板仓一带开展地下活动.1930年8月,围攻长沙的工农红军撤退后,湖南省"清乡"司令部司令何键卷土重来,在全省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组织"铲共义勇队"和"清乡队"四处捕人,并悬赏一千元捉拿"毛泽东的妻子杨氏".  相似文献   

8.
黄洋 《党史文苑》2007,(10):22-24
今年5月,是毛泽东的著名词作《蝶恋花·答李淑一》问世50周年。词中被毛泽东尊称为“君”的李淑一。是“骄杨”(杨开慧)的“好朋友”,是“柳”(柳直苟)的夫人。在今年李淑一逝世10周年之际,她的侄女和侄女婿,深情回忆了她与毛泽东主席非同寻常的交往,以及《蝶恋花》问世前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刘旭 《党史博览》2023,(1):76-80
<正>“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是毛泽东1957年5月11日以《游仙(赠李淑一)》(1963年12月最后定名为《蝶恋花·答李淑一》)为题写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词,该词是写给当时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的。这首词为抒发悼念情感之作,寄托了毛泽东对原配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与友情,  相似文献   

10.
在湖南省长沙市杨开慧烈士陵园中,竖着一块高约四米的纪念碑,碑的一面刻着铭文:“革命烈士杨开慧杨开明杨展茔地”。杨开明是杨开慧的堂弟,而杨展则是杨开慧的侄女。杨开慧、杨开明、杨展作为毛泽东的杨姓亲属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杨家因此被称为“一门三烈骄杨府”。  相似文献   

11.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主席这首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中的“柳”,即指的是他早年的挚友、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 岁月的风雨,虽已渐渐冲淡了烈士的斑斑血迹;伟人的诗句,却又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已逝忠魂的追思。柳直荀烈士到底是怎样牺牲的呢?迄今仍然杂说不一,莫衷一是。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三种说法: 一是被蒋介石所杀害。美国学者R·特里尔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的中译修订本、累计印数达102万册的《毛泽东传》,在谈到《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时,把柳直荀之死同杨开慧之死相提并论,说:“毛的这首词是答赠他的一位友人(同毛一样,她的爱人也是在三十年代死于蒋介石的屠刀之下)的。”  相似文献   

12.
正遥想当年,湖南的四位青年男女,在风雨如晦的岁月,相互之间结成了多重关系:挚友、闺蜜、夫妻、红娘……杨开慧、柳直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为国捐躯。毛泽东以庄严、凝重的笔调,写下了他唯一一首悼念革命烈士的词作《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卅年化雨鱼离水,一阕新词《蝶恋花》。"李淑一就是毛泽东这首千古绝唱诞生的直接激发者,也是他最后一位长寿诗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一共给李淑一写了四  相似文献   

13.
今年11月6日,是毛泽东同志亲密的战友、亲爱的夫人杨开慧烈士诞生100周年纪念日。中共长沙市委、市人民政府、中共长沙县委、县人民政府隆重举行了系列纪念活动。内容包括“弘扬开慧精神,建设美好家园”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创建活动;召开纪念大会,将原有“杨开慧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扩充为“杨开慧生平业迹陈列馆”,并由故居迁至杨公庙内陈列;举办“骄杨颂”大型专场文艺晚会暨“骄杨颂”全国征文比赛颁奖仪式;播放纪念杨开慧烈士的电视专题片《百年开慧》;全面维护整修开慧故居和开慧烈士陵园,新建一所开慧学校;新县城里天华…  相似文献   

14.
博览之窗     
毛泽东荐人到中央文史馆未果 李淑一,烈士柳直荀的妻子。1957年,毛泽东为答李淑一所赠纪念柳直荀的《菩萨蛮》词,写下了著名的“我失骄杨君失柳”《蝶恋花》词。 1954年3月2日,毛泽东给其秘书田家英的信中提到一件事: 李淑一女士、长沙柳直荀同志(烈士)的未亡人,教书为生,年长课繁,难乎为继。有人求我将她荐到北京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个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颖 《湘潮》2016,(4):127-130
杨开慧,是毛泽东的妻子,也是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女性之一。1930年10月,杨开慧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一起坐牢还有她8岁的儿子毛岸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拒绝了敌人提出的"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的自由条件,毅然割舍下老母和三个幼儿,于同年11月14日英勇就义,年仅29岁。杨开慧身上表现出的坚定革命精神和强烈家国情怀,受到毛泽东的深情礼赞。毛泽东在《蝶恋花·答  相似文献   

16.
幽默陈赓     
《党史纵览》2002,(1):48-48
1926年冬天,杨开慧身怀六甲,即将生第三个孩子。毛泽东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斗争中,需要请个保姆照顾妻儿,就这样,经人介绍,陈玉英——宁乡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来到了杨开慧的身边。来到杨开慧身边的那一年,她快30岁了,夫家姓孙,人们叫她孙嫂。杨开慧亲切地对孙  相似文献   

17.
余艳  彭春华 《湘潮》2016,(4):135-140
杨开慧是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知识女性。她与领袖毛泽东的爱情堪称千古绝唱。在2013年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由省委宣传部主抓、杨开慧纪念馆配合的《杨开慧》系列创作历时三年完成。作品自始至终弘扬伟大的开慧精神,即——坚定信仰、志向远大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无私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牺牲精神。紧扣"三种精神",我们又在两方面下功夫:思想上,突出杨开慧跟毛泽东理想的高度一致;生活  相似文献   

18.
陈立旭 《湘潮》2016,(4):124-126
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毛泽东率起义军残部向罗霄山脉转移。杨开慧因带着三个孩子,不能跟随部队,只好到她老家板仓隐蔽,从此与毛泽东天各一方,直到1930年11月被国民党杀害。她生命的最后三年,对共产主义信仰忠贞不渝,对毛泽东深情热爱,在反动派面前坚贞不屈,展现了湖湘女杰的风范。为信仰而死是她"喜欢的事"杨开慧到板仓后,处境仍然十分危险。板仓离长沙很近,仅有百十公里。1927年马日事变后,何键经常派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烈士最后4年多的生活中,她的保姆陈玉英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到最后一刻。她们共同经历了残酷的血与火的考验,结下了深深的革命友谊。 1926年12月,陈玉英来到长沙望麓园一号毛泽东和杨开慧家当保姆。当时,杨开慧将生第三个孩子,毛岸英只有四岁,毛岸青还只有两岁多。陈玉英一进门,毛泽东和杨开慧含笑迎了出来,表示欢迎。杨开慧说:“你来我们家帮忙,我们欢迎。  相似文献   

20.
余艳 《党建》2019,(3):58-60
正湖湘山水滋养的女人,被称之为"湘女"。"三八"妇女节到来的时候,我给读者朋友说说我所知道的红色"湘女"的故事。我对杨开慧的探究最初是从一个墙洞开始的。这是怎样的一个墙洞,能承载一段千古绝唱?这墙洞在湖南板仓,在杨家老宅的西北角杨开慧卧室的床帐后。她把洋洋万言的手稿封存在这墙洞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