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南风窗》2016,(15)
正一个内心火热的人,一定有一种承担的冲动。一种承担的冲动,才配得上一生一次的青春。"调研中国"是许给这样一种青春的:它开阔,辽远,倾情赞叹,理性认知,冷静思考,对责任意识自发地追寻。一个大学生,应该拥有一段有意义的青春。要有爱,爱智慧,爱生活,爱这个世界。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片隐形的孤独,它必须被排解,怎么排解?弗洛姆说,就是要通过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写道。爱得深沉,不是爱得肤浅,何以致之?  相似文献   

2.
正父亲一辈子痴迷戏曲,尤其是上演在农村田间地头的那些乡村戏,每一腔每一板都让他欲罢不能。几十年来父亲爱听戏,也自得其乐地爱唱上几句,那些婉转的曲调,铿锵的锣鼓,早已悄悄地融入到父亲的血液之中。父亲小时候物质生活非常贫乏,精神生活也同样不够丰富,所以每年农闲时候,那些三里五村上演的乡村戏就成了父亲他最陶醉最丰富的精神世界。为了去听戏,父亲怀里揣上几块红薯步行几十里去临近的乡镇赶场。时间长  相似文献   

3.
章剑锋 《南风窗》2014,(8):82-83
"这个社会实在太大了。我们没有能力也没有本事改变这个世界,但我们有本事说我们可以说的话,做我们可以做的事。"眼见60出头了,杨锦麟还是一副好嗓门,他说:"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衰老的问题。"30年摸爬滚打,杨说新闻媒体是一个遗憾的职业,然而另一方面,这竟是他得以坚持下来的理由,"因为有遗憾,才觉得有致命的吸引力","没有一点  相似文献   

4.
我总是喜欢提北大的银杏,特别是在这个季节. 十月末的北京,是一年最美季节的结束,意味着从秋高气爽的蓝天,开始进入整个冬季的雾霾天,而北大的银杏叶,就是这个城市最美丽季节的最高潮. 从广州到北京,我都没有迅速地爱上他们,但是这种不爱往往是致命的,因为一旦有什么理由能让你爱上,就会变得无可救药.在毕业离开珠江之畔之前,我问过自己,"你到底爱这里什么?"想来想去,其实真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也许是一帮人从中午吃到下午的火锅,也许是女友在感冒之后送来的姜汤,也许是年轻时候的狂妄和遗憾,也许是每一次演唱会的感动,也有可能是在石室教堂前的诚心祈祷,或者干脆就是一碗拉肠、一杯凉茶.后来我渐渐明白了,我爱是因为我把最重要的东西——生命赋予我的时间注入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小细节中,从波澜不惊的珠江水,再到翻滚而出的热泪,四年的经历,给了我致命的爱.  相似文献   

5.
人类是伟大的.是因为人类曾拥有信念.拥有爱。人类是痛苦的.是因为人类要继续坚守这一信念.坚守这爱。在这个因利益争斗日益浑浊的世界.在由地狱通往天堂随时可能来临的荆棘与风暴中.也许真实的足迹、真诚的呼唤会被暂时掩埋.但我坚信:世界上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倾听你讲的故事.活着就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男人的愚蠢     
叶延滨 《法制博览》2009,(16):13-13
有的男人觉得自己是个男人就天生聪慧,证据之一,就是爱把“蠢婆娘”、“蠢妇人”之类的话挂在嘴上。挂在嘴上,还不是骂人,是用来表示表示自己的宽容,自己的大度,自己的不一般见识。其实,这个世界许多地方确实是“男人的世界”,因此,这个世界多一半的愚蠢其实就是男人的愚蠢,包括我自己。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知道了这一点,才能写这样一篇短文,  相似文献   

7.
渴望参与     
人的眼睛也许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创造”之一。人的视力也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之一。然而,眼睛却有着一条永远的限制——它无法看到自己。于是,我们有了镜子,借镜而自醒。于是,在人与人相接触相交流的时候,人们特别留心对方的眼睛。不仅因为是心的流露,还因为“你”就在别人的眼睛里。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  相似文献   

8.
乔安娜 《法制博览》2010,(10):54-54
世界上有很多以热情、友好而著称的国家,中国就是其中之一。来中国之前,我便听说中国人很热情、很善良,相处起来十分容易。当我真的有机会来中国学习和生活后,我更是亲身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热心与真诚。无论是去超市购物,去餐馆吃饭,还是去银行办理业务,我这个“老外”总能得到格外的照顾与帮助。从汽车司机、超市收银员到学校里的同学,几乎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很热情,甚至有些热情得让我受不了。  相似文献   

9.
若是像有人形容的那样,非洲人是跳着舞来到这个世界,跳着舞生活劳作,又跳着舞离开人世的话,那么,也可以说非洲人从出生到死亡一刻也离不开鼓,因为有舞便有鼓.非洲人与鼓的关系极为密切,每逢节日、婚丧、祭祀,人们总是击鼓,同时载歌载舞.丰富多彩的鼓类乐器,和非洲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论男女老幼,几乎人人都会击鼓.鼓已经成为非洲人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去悉尼之前,就听说过悉尼人的刻板,在悉尼生活半年后,才真实地体验了悉尼人刻板的"契约"观念. 在我外教的同事里,有一个叫卡鲁斯的悉尼人跟我走得很近,不到两个月我们就成了要好的朋友.有一次生日派对,餐桌上出现了速冻水饺.于是大家就谈起了这个在悉尼算是新奇的玩意.因为我是中国人,最有话语权,就告诉大家,现在我们吃的是速冻的,要说味道,现场包的饺子才更美味.卡鲁斯听说我会包饺子,表现出一种很钦羡的神情,迫不及待地问可不可以尝尝我亲手包的中国饺子.我说:"当然,有空你来我家,我给你做."卡鲁斯孩子似的跳起来.  相似文献   

11.
日本这个民族,最令我佩服的一件事,就是"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的精神. 我在NHK看过一个专题节目,专门报道日本的下岗工人.因为不景气,有几年日本的公司裁员裁得猖獗,而且日本公司裁员和中国不一样,他们基本从高职位高薪水的人开始动手,这些人基本都是公司部长级的人物.  相似文献   

12.
相信谁     
王朔 《法制博览》2010,(12):1-1
我总要相信一些人,我宁愿还是先相信人,直到这人证明不堪信任再一个个择出去。初次见面无从辨别,我一般倾向相信女的,女的里倾向相信年轻的女子,年轻女子中倾向相信面貌姣好的,面貌姣好的倾向相信生活无忧的。因为这类人群社会压力比其他人群要小,人性得以保存相对完好,环境允许她们善良,她们也没有理由不善良。再说如果被人骗是注定的,与其让别人骗,还不如让她们骗。  相似文献   

13.
去过吴哥窟的朋友观点大相径庭——有的惊叹于它的恢宏气势,有的一声叹息:就只是看石头.截然不同的感受让我摇摆不定,那些石头真值得顶着烈日去看吗?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个吴哥窟.头戴“世界奇迹”的光环,吴哥窟一定有它对得起这个名号的理由.于是,在并不适宜的雨季,我置身在柬埔寨这个命运多舛的国度,去探寻和体会吴哥与众不同的神秘与美丽.  相似文献   

14.
世界在变化。如果你生活在中国,你可以看到不可思议的迅速变化:对新技术的接受,快节奏的建筑速度,对美国快餐的接受(我们为此表示道歉)……但世界正在走向全球化,不管这个趋势是好是坏。中国,这个有着世界上最悠久历史的国家之一,现在是全球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的,硅谷里的事物也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赵希珍 《工会博览》2006,(24):40-40
世间也许没有完美的爱情,也许没有圆满的婚姻,但我们却可以用心去创造一个幸福的家。我的家是一个再婚家庭,丈夫老景是国家公务员。我们共有三个女儿:丈夫和前妻有两个女儿,都已长大成家;我和前夫有一个女儿,现在正在读中学。我们彼此爱着并相互珍惜着这个家,这不仅因为现在的美好,也因为曾经的不幸。过去我曾有一个幸福的家,爱人是一名出色的公安民警,我们三口之家过着幸福的日子,享受着天伦之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8年一场灾难突然降临。  相似文献   

16.
小卢 《工会博览》2006,(6):50-50
我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设计总监,收入还可以,但因为是个购物狂,追求时尚,所以基本是个“月光族”。提到典当行,很多人会想到“当铺”,并且认为走进当铺的是迫于生计的穷人。但是在今夭,典当行已不再是人们在生活所迫时不得已的去处,对我而言,它就成为了我消费与应急巧妙结合的场所,并且在里  相似文献   

17.
“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深味过影片《肖申克的救赎》的人,知道希望之于人生的意义。《做人的权利——马斯洛传》一书的作者在谈到马斯洛时这样写道:“正是由于有马斯洛的存在,做人才被看成是一件有希望的好事情。在这个纷乱动荡的世界里,他看到了光明与前途,他把这一切与我们分享。”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如获至宝。早在上大学时就知道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的理论,却未深及他的真知灼见——关于自我实现的理论。可以说,这是他对光辉的人性  相似文献   

18.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工作需要我会义不容辞加班,因为工作对于我来说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我所从事的职业更是我所喜欢的,我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但同时我也会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加班. 对于现代职场来说,可以说,加班是个敏感话题.我和朋友也常常在聊天中谈起这些.我们都比较倾向“要根据具体情况定,但不要为了加班而加班.”所以,这也要看每个公司的不同状况,以及工作内容和性质.而是否需要加班,如何加班?在我看来,这个和职业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成就爱》一书的整理者,跳出来谈论自己工作的唯一理由只能是,出于对本书每一个字的表面意思及其生活来由的了解,我打心底里相信本书的价值,因此不打算避讳。既如此,请读者把本文视为一则编辑手记好了。书的作者,是亡妻果子,本名柳榕,先后做过《女友》、《潇洒》、《希望》和美国《爱家》  相似文献   

20.
你们觉得刘德华成功吗?他是被所有的媒体神化的一个艺人,都说他勤奋、他努力、他不会干坏事、他可以不吃、不眠、不喝,光是呼吸就可以活到五十二岁的人.其实我是一个普通人,我也会紧张,我也会因为讲事情讲到自己心里不那么稳定的时候,会出现有一些讲得不好的状况. 成功不是自己说得算,是历史说了算.也同样,喜欢我的人,他会觉得我非常成功,为什么?因为我事业做得非常好,我家庭非常幸福.不喜欢我的人说,这个人的事业,一部作品好一部作品不好,一部票房这样,一部那个烂片,他是靠运气.他为了虚荣,把家庭就搁在那里,所有他的家人,都舌在一个阴霾里面,他们说我失败中的失败.我无所谓.不争,那是一种慈悲,不闻,那是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