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通过在主题、语言、人物塑造和情节等方面对各种讽刺手法的娴熟的、全方位的综合运用,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经典的人物形象,如贝内特太太、柯林斯先生、威克姆和宾利小姐、凯瑟琳夫人、等等。通过人物形象的讽刺,作者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盛行的以金钱为轴心的极端物质化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只注重物质、门第而不注重男女双方之间的爱情的婚姻,宣扬了作者自己的爱情与婚姻道德观。本文拟通过探讨《傲慢与偏见》中对贝内特太太的讽刺来管窥奥斯汀博大精深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2.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在情节、语言、人物塑造和主题等方面娴熟地、全方位地运用了各种讽刺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画卷,揭露了以门第为轴心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腐朽的旧爱情的婚姻观,宣扬了作者进步的爱情与婚姻道德观。本文拟探讨《傲慢与偏见》情节设计方面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3.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在婚恋主题上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书中通过对婚恋爱情的描述,展示出她所倡导的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理性的婚姻观,通过此书对现实的婚姻观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思想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传奇《任氏传》塑造了一个聪明美丽、对爱情忠诚的女狐任氏。《任氏传》是文学史上早期狐主题小说中最完整的一篇。任氏实际上是男权社会对完美女性的一种幻想,因此任氏的狐形象增加了一层悲剧性。  相似文献   

5.
刘宝华 《工会论坛》2010,(6):154-155
简·奥斯丁作为18世纪末英国女作家的杰出代表,其《傲慢与偏见》翔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爱情婚姻状况。对当时所处的时代来说,她的爱情婚姻观已经有相当大的突破,但是由于她自己的生活现实和时代背景所限,又无法跨越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古往今来,关于爱情主题的叙述是各国文学比较热衷的话题,文学作品里描述的爱情故事更是层出不穷。《倒数第二梦》围绕两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阐述爱情回归之旅。爱情的回归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作品表层故事中体现出的爱的产生,爱情受挫。爱情回归;另一方面,结合弗洛姆的文学理论,以及灵与肉的关系,论述真正的爱情回归是灵魂与肉体的完美结合。针对有些现代爱情浮躁,情感混乱的状况,《倒数第二梦》在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中,有着深刻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是王实甫的一部重要作品,其女主人公刘月娥在剧中表现出了鲜明的爱情婚姻理想:在婚姻选择中轻门第,重才学;追求婚姻过程中的自主与反抗;坚守中的忠贞与平等,这些方面充分展示了其爱情婚姻观的进步性。对于王实甫而言,《西厢记》中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应当是刘月娥和吕蒙正爱情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研究《破窑记》对研究王实甫的创作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受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影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出现了反映时代进步的积极因素,蒲松龄对女子个性、才情、品质诸多方面加以着重表现,体现了他在婚姻、爱情等问题上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9.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简.奥斯丁精细描绘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通过对班纳特家的二女儿伊丽莎白与贵族达西婚姻的描述,以及伊丽莎白的几个姐妹和女友的婚事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从中可以发现作者对于婚姻问题的理想及价值取向: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结婚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诗经》历来被认为是中国诗歌发端之大成。这些诗歌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爱情自然是其中不可缺的主题之一。这些诗歌完整的展示了爱情的全部过程,初恋时甜蜜而焦急的等待,爱情和婚姻中的痛苦与抗争,爱到尽头时的哀怨和忧伤都在这些诗歌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再现。  相似文献   

11.
《夜访吸血鬼》通过路易向一名报社记者讲述其漫长而又充满痛苦挣扎的吸血鬼生涯,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人类灵魂深处的孤独的深刻透视,从吸血鬼的内心去发掘人性深处的矛盾,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同性恋等"异端人群"离群索居的状态。《暮色》则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吸血鬼恋人爱德华和一个善良的吸血鬼家族卡伦家族,体现了理性与欲望的较量中,理性战胜欲望,并最终赢得纯美爱情。  相似文献   

12.
在《雪国》中,作者以寥寥几笔,成功地塑造了叶子这一人物形象,赋予了她完整的性格。作为虚幻美的化身,叶子身上呈现出了川端心目中完美女性应具有的特征,也使其成为了爱的象征、美的象征。她在火中的“涅榘”,保持了其纯洁性.也使其对爱情的追求得到升华,使小说的意境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海艳》是无名氏用文字书写的“在人生海洋里捕捉波浪”的生命哲学。生命的悲艳、爱情的凄艳被重彩浓抹地描画出来,色彩与形象的浓丽掩盖了情节简化的不足和缺憾。“浓得化不开”的字里行间充斥着色彩与声音双重的美学效果。作品“探寻”的主题,本身就是带有哲学与宗教内涵的现代命题,借助于声、色表现的现代派艺术完美地运用于海和湖这两个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美学意象中。《海艳》因此既有油画般的现代质感,又有着《对人的存在进行终极关怀的深层哲学内涵、浓艳绮丽的文字,声色完美的意象,宗教哲学的文化意味,在《海艳》中得到了完美的溶…  相似文献   

14.
《十八春》与《简.爱》都是孤独与伤心的爱情之旅的代表作。它们在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等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似性,美学风格的生成方面又形成迥异的特征:《十八春》凄婉艳丽苍凉,《简.爱》迷离豪放悲壮。  相似文献   

15.
简.奥斯丁擅长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物,其名作《傲慢与偏见》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本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玛丽在家庭生活中的迟钝冷漠和社会交际中的机械呆板,指出此人无异于一部读书机器。  相似文献   

16.
政府行为引导着城市形象的定位、塑造和传播过程,承担着形象主体与客体的双重身份,保障着城市形象塑造的科学性并提高城市形象传播的有效性。由于存在着主客观方面的各种偏见和障碍,导致城市形象建设中问题不断出现,大多数城市还是注重外在形象的塑造而缺乏对城市内涵的挖掘。  相似文献   

17.
顺应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人的婚姻家庭观念发生的深刻变化 ,即从传统逐渐走向现代 ,从封闭逐渐走向开放。一方面婚姻相对稳定与婚姻相对持久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流 ,另一方面人们更注重和追求婚姻质量即婚姻关系中的爱情、陪伴、理解、支持、抚慰和亲密度。婚姻相对稳定或持久与婚姻质量相一致 ,这是婚姻生活的最高境界 ,是幸福、美满婚姻的同一语。婚姻相对稳定或持久与婚姻质量发生碰撞 ,其结果 :一是选择离婚 ;二是维持现有的婚姻 ,婚姻外弥补婚姻内质量上的缺陷。这二种结果的客观表现 :一是离婚数稳中有升 ,据最…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哈代在《无名的裘德》中塑造的裘德,追求爱情而与资本主义宗教信条下不可跨越的道德观念抗争,追求婚姻而与不公的资本主义婚姻制度抗争,追求个人学术理想而和教育体制抗争,最终成为不公现实的殉葬品。通过分析主人公由一个勇敢者沦为失败者的根源,揭示这一悲剧形象在个人背景和社会环境、个人信仰和社会宗教、灵与肉、理性与感性的冲突与分裂之间表现出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从而凸显裘德的悲剧形象,加深了《无名的裘德》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中有关男女交往、婚恋题材的作品,在对待女子的态度方面,反对女子自由出入公共场合,反对女子与男子自由交往,谈话,认为这样的行为是肇祸之由;在男女婚姻恋爱方面,对于婚前产生爱情的"男女"尤其是女子十分不屑,斥之为无耻,反对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由于作者们自身个体意识的缺乏,无法理解现代"爱情"这种精神现象的出现和内涵,因而无法对"爱情"做更深层次的描写和分析,只能将"爱情"定义为一种浅薄的对容貌的迷恋。  相似文献   

20.
王传举 《工会论坛》2013,(5):165-167
《谢利》是夏洛蒂·勃朗特继《简·爱》后出版的又一部轰动文坛的小说。小说以十九世纪初英国工人自发组织的捣毁机器运动为社会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与以往不同的两位女性形象——谢利和卡罗琳。通过谢利和卡罗琳这两个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夏洛蒂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在对男性的专横和女性的处处受挫给予了揭露和抨击的同时,夏洛蒂从谢利和卡罗琳的婚姻和爱情等方面,对妇女的地位、妇女的命运、妇女的需要和妇女的未来也作了探索。她推崇女性的人格独立和尊严,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寻求平等意义上的两性关系的和谐,这也是夏洛蒂想通过《谢利》所要表达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