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间金融与信用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多元化的日益发展,金融体制在完成横向宏观布局性改革之后,必然深化纵向微观主体改革,尤其是产权多元化和商业化改革的深化,导致金融结构多元化,使民间金融和国有金融成为并行发展的两大金融体系,共同成为我国的主体金融,以适应民营中小企业和居民个人微观经济主体在金融制度变革过程中的博弈“筹码”或能力的强化这一特征。文章认为,信用是民间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整合信用机制对发展民间金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完善我国金融信用法制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活动联系着.社会各经济主体.触及全社会每个经济细胞。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必须以良好的金融信用为基础.而法制是正常的金融信用关系得以维系的重要保障。信用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道德标准不可能有效约束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经济行为.必须依靠法律力量.通过完善的法制体系把一切信用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才能维护和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形成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晋城市农村信用社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改进服务手段,实现了自身实力和支农惠农的双重发展,但是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如产权不清,治理结构不完善,历史包袱沉重,经营风险大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治理结构;加大清收力度,消化历史包袱;普及金融知识,优化区县信用环境;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拓宽盈利渠道,促进业务发展;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促进人员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4.
信用是无形的,属于意识形态上的概念,所以要想构建市场的信用制度就必须寻找到一个有形的载体和基础,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衡量信用。而产权制度恰好起到了衡量信用的作用。产权是信用存在的基础,如果当事者根本不具备产权,就失去了谈信用的载体,是空谈信用,这样的话信用无从谈起。因此说,只有建立在产权之上的信用才有意义,只有建立在产权之上的信用才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完善与优化我国金融生态环境,为我国金融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有力的金融支持,需更新理念,提高认识;营造有利于金融业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建立健全高效、有序的金融法治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良好金融信用环境;积极促进金融市场的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淑琦 《奋斗》2002,(6):18-19
企业产权制度是企业的经菖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基础。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说,产权就是对物品或劳务根据一定的目的加以利用或处置以从中获得一定收益的权利。产权不是一种而是一组权利,可分解为使用权、收益权和让渡权,每一种权利只能在法律或契约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由于产权使行为人在交换中形成了明确的预期,从而有助于使外部效应内部化,产权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因而产权制度的不断调整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7.
刘伟 《理论学刊》2005,(5):21-23
我国经济理论界将在经济转型时期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远大于实际GDP增长率和物价变动率之和(或单位国民收入的货币持有比率不断上升)这一现象称为“超额货币现象”或“货币迷失现象”,并把这一现象的成因归于经济货币化进程、虚拟经济的发展或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本文认为,产权变迁、金融创新和经济结构变化是超额货币现象的根本原因;在经济转型时期虽然名义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但实际货币流通速度并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8.
提高失信“成本” 优化信用环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矫治信用失常,优化信用环境,成为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任务。当前,导致经济生活中信用失常现象泛滥的原因固然很多,而失信成本偏低则是直接原因。由此可见,要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环境,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就必须着力提高失信成本。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行为的选择,主要是从收益和成本两个方面来考虑的。一般情况下,只有收益大于成本,经济主体才会付诸行动。同样,失信行为的发生决定于其带来的收益和失信成本的大小。所谓失信成本…  相似文献   

9.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迫在眉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是二元或多元主体之间 ,以某种经济生活需要为目的 ,建立在诚实守信基础上的心理承诺与约期实践相结合的意志和能力。它形成于古代而广泛流行于近现代商业和金融领域之中 ,是从属于商品和货币关系的产物 ,从而构成一个现代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和社会生活现象 ,现代市场经济乃信用经济 ,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各种经济主体之间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全靠信用关系来维系 ,是进行正常商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发达的市场是和良好的信用紧密相关的。一、我国目前信用失范的现状和深层体制性原因目前我国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0.
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融通的主要对象是货币和货币资金;融通的方式是有借有还;而组织这种融通的机构则为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因此,金融涉及到货币、信用和银行三个范畴,以及三者相互联系的内在关系。具体地说,诸凡货币与货币资金的收付、货币资金的借贷、票据的买卖、债券和股票的发行、转让以及外汇的买卖等,都属于金融活动。金融知识摘录  相似文献   

11.
孙鸿怡 《唯实》2004,(11):33-35
中介机构是社会信用体系的组成部分 ,金融信用中介机构作为金融交易的桥梁与纽带 ,在培养金融信用、有效降低信用风险、加速金融业发展过程中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加强金融信用中介机构立法、执法和依法监督角度出发 ,探讨金融信用中介机构诚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姜小华  杜小军 《求实》2005,(Z1):140
为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有效地利用金融资源,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创建优良信用环境活动,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但县域优良信用环境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经济工作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这里讲的按经济规律办事,包括金融改革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设计以及实施操作都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价值规律、竞争规律等),按经济规律办事。这是关系到深化金融改革能否健康运行,卓有成效,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的首要问题。因为:第一,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要以货币信用为媒体。一般说来,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但是,从金融与经济的内在联系考察。市场经济又是一种货币信用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核心是依照价值规律,以货币信用为媒体,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如果没有货币信用作为等价交换的媒体,没有金融的活动,市场经济就很难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就难以建立,就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组合。第二,金融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包括  相似文献   

14.
规范金融市场秩序 切实维护经济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近期经济工作的重点是大力整顿金融市场秩序,切实加强金融监管。从我国金融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金融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相当严重,不仅加剧了金融风险的可能性,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就成为维护金融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当务之急。 一、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是整个市场经济稳健运行的前提条件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又是信用运行的重要主体和场所。在市场经济中,金融就好比血液系统,为整个经济肌体的运行提供必…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 ,就是信用经济。一个有完善的信用管理与服务的国家被称之为“征信国家”。目前 ,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大都建立了完善的信用管理体制。在这些国家或地区有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完善的法律体系 ,人们信守契约 ,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 ,没有信用的自然人和法人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寸步难行。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相比 ,我国的信用环境令人担忧 ,近年来 ,信用丧失的现象愈演愈烈。市场经济秩序处于混乱状态 ,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良性、有序发展。因此 ,重建信用 ,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 ,不仅是当前整顿和规…  相似文献   

16.
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保障金融安全是所有商业银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银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到金融生态环境会不由的想到企业违约、案件执行、市场竞争等与信用有关的名词.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而征信体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7.
建立信用制度,发展信用体系,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而信用体系的建立必须以公民与企业的自觉习惯为基础。只有解决了金融意识这种软环境的问题,信用的硬制度实施才能有保障。  相似文献   

18.
雷高岭 《奋斗》2004,(8):26-27
市场经济与信用道德的关系问题,历来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越频繁,对信用的要求越高;而社会的道德信用程度越高,社会的经济运行成本就越低。可见,信用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规范,也是一种社会道德资源。因此,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加强信用道德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在现实经济活动和社会管理活动中产生了政府信用缺失的现象,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分析和探讨政府信用问题,对加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以及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贵州》2009,(11):70-70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抓紧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是目前推进社会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为强化公民特别是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信用观念,切实提升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意识,进一步改善贵州金融生态环境,推进“诚信贵州”建设,中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与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贵州亨特房地产开发有5限公司、贵州中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携手各驻黔金融机构,决定联合举办亨特地产杯“关注信用记录,构建金融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宣传暨知识竞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