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江淮法治》2010,(14):6-11
近年来考试舞弊现象让人触目惊心.每逢国家级考试经常会爆出作弊丑闻。而且作弊手段日益先进。有组织和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现象频繁发生,甚至出现考试作弊产业化的趋势。如何依法有效打击已成为一个重要而迫切课题.因为它严重危害了公平竞争和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2.
考场舞弊,古已有之。封建社会中,从凭借地位、权势、家世出任官职,到经过公开考试选拔人才,无疑是历史的一个进步。但“一考定终身”、“考而优则仕”也带来了种种流弊,考场舞弊现象历朝历代禁而不绝。略翻翻手边史籍,明清两代就有多次科考舞弊案的记载。  相似文献   

3.
从延安地区三名副县长请秘书代考被停职的丑闻。到湖南嘉禾、广东电白等高考群体性作弊现象,再到江西德兴市工商系统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出现大面积舞弊现象等等,作弊丑闻一波接一波令人触目惊心。从已经查处的考试作弊的案件来看,作弊的手段日,益多样化、规模日益扩大。从带纸条打小抄、左右抄袭、替考,到使用手机和无线耳机作弊,从个人作弊到有组织的团体作弊。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考试作为升学深造、求职晋升、获取各类专业技术资格的重要手段被广泛采用。据统计,我国每年参加各种考试的人数多达几千万,堪称世界第一考试大国。近年来,考试作弊行为屡禁不止,愈演愈烈,有向产业化发展的不良趋势,几乎规模较大的考试,考前在网络上都能找到众多关于买卖试题及答案、作弊设备的广告。日益严重的考试作弊行为不仅破坏了考场秩序,侵害了广大诚信考生的权益,而且违背了考试制度所追求的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理念,危害了社会诚信体系,应予严惩。  相似文献   

5.
《刑法修正案(九)》规定了组织考试作弊罪。认定组织考试作弊罪的关键在于准确地界定“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的范围,同时还需明确“作弊”的各种表现。考试作弊罪的既遂应当同时考虑组织行为的完成和作弊行为的实施。帮助组织考试作弊应是一个独立罪名,帮助组织作弊的行为不属于组织考试作弊罪的共同犯罪。  相似文献   

6.
丁军 《刑警与科技》2004,(10):44-48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考试违纪作弊行为越来越隐蔽化、作弊手段越来越技术化的现象,为有效打击违纪舞弊行为,杜绝这种丑陋恶习,按国家教委有关文件精神,各地区将陆续在辖区内全国教育统一考试定点考场建立电视监控系统。如广东省考试中心已向广东各市招生办和自考办发出通知,广东省全国教育统一考试定点考场将在未来三年内建立电视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7.
应增设考试舞弊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考试舞弊的严重性与危害性   近年来,在高考、公务员招考、专业资格考试等各种国家考试中,舞弊行为越来越严重。从披露的案件和材料看,突出表现有以下特点和趋势:   1从秘密性向公开化发展。如北京一些名牌高校内存在大量征聘冒名代考者的广告,广东电白一些商家公开出售、出租用于高考作弊的特殊寻呼机等。   2从自发性向组织化发展。如在 2000年高考中,湖南嘉禾舞弊是某些领导指示安排的,广东电白舞弊是由多方共同预谋和实施的;江西某乡镇领导组织安排非文盲人员参加脱盲验收考试;现在北京等地已形成冒名代考服务一…  相似文献   

8.
陈雍倩 《法制与社会》2011,(28):234-235
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极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作弊人数广泛,作弊手段多样。造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主要有自我提升错觉、从众心理、习得性无助、逆反心理等。最后,基于这些作弊心理,文章提供了行为矫正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制定我国考试法的几点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NCEPTIONSONTHEMAKINGOFOUREXAMINATIONLAW近年来,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和知识越来越受重视,考试作为衡量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运用得也越来越多了。如会计师、律师、审计师、拍卖师等资格考试,各种专业技术的级别考试,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招收工作人员的考试,学历考试,升学考试,等等,不一而足。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各种考试制度,这些考试制度在推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增进政治体制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考试制度尚未形成一套完整健全的体系,还存在一些…  相似文献   

10.
《检察风云》2004,(14):19
从个人舞弊到集体舞弊,考场舞弊案触目惊心。当许多人抱怨社会风气之时,却不知自己也是作弊“链条”中的一节。  相似文献   

11.
考试舞弊,对社会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它严重妨害国家的考试制度,妨害国家对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妨害国家机关的管理活动,而且腐蚀干部,腐蚀青年,败坏社会风气,严重妨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除应继续采用行政措施和思想教育之外,还应按照国务院和中纪委的要求,积极地运用法律手段,来惩处严重的考试舞弊行为,维护国家的考试制度。用法律手段来惩处严重的考试舞弊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泄题情节严重的行为,可以依据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泄露国家重要机密罪的规定论处;对主、监考人员施以暴力、胁迫、实施考试舞弊行为的,可以依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妨害公务罪的规定论处;对于扰乱考场秩序的首要分子,可以依据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出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文章从注重培养大学生道德观及科学的改革考试方法和教育方法、建立科学的素质评价体系、加强考试的监督与管理方面提出了防范考试作弊的对策,为高校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应对考试作弊,加强高校考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并对如何应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加强高校考风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从普遍性、形式多样、手段现代化等方面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进而深入剖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客观原因,并据此分析,从学习兴趣、道德教育、改革教育考试制度方面提出惩防考试作弊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出发,深入分析了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止大学生考试舞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考试作弊已成为当今大学校园的常见现象,而且学生作弊动机不一。论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背后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自身的原因,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大学生作弊问题的五点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宋慧宇 《法制与社会》2011,(22):190-191
群体性考试舞弊现象之风严重冲击了统一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已经在全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群体性考试舞弊行为的防范和惩治机制应以"内外兼顾、多管齐下、防控并举"为基本原则,从考试舞弊行为的防范和惩治两方面探讨遏制群体性考试舞弊行为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诚信视角浅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考试作弊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诚信的缺失,这是我国现存的社会问题之一,也是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诚信缺失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在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旭东 《江淮法治》2011,(12):22-22
高考前各地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果断行动。近期连续破获了45起涉及高考的贩卖作弊器材、考试诈骗案件,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2名。对高考作弊行为,将“出重拳”予以坚决打击,对严重违规者一旦查实,不但取消今年考试或录取资格。还将予以取消下年度考试资格.并记人考生诚信档案,触犯法律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北京晨报》6月6日)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上各种考试的增多,利用无线电设备在考试过程中作弊的现象也逐渐滋生,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与此相对应的,我国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在防范和打击利用无线电设备考试作弊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从无线电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之视角,力图分析和探索出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新思路、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