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李建智 《桂海论丛》2001,17(5):69-71
文章针对南宁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指出应结合西部大开发和国家产业政策 ,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突出特色 ,落实“发展大旅游 ,培育大市场 ,建设大产业”的工作思路 ,重点实施旅游名牌战略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委省政府在2004年8月召开的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会议中指出:旅游业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企业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思路,以五台山、平遥古城“两大景区”,太原、大同“两个城市”,大运高速公路“一条旅游热线”为重点,通过创新体制,改善旅游环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平台,强化联动开发,加强资源保护,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等配套措施,推动全省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整体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加强要素市场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目前,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大、前景好,但基础差,基础设施的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全省旅游业的…  相似文献   

3.
赋予旅游业国民经济“第四产业”的地位 ,既是旅游产业内在属性的客观反映 ,也是甘肃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此出发 ,在全面客观地把握甘肃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总体轮廓的基础上 ,依托时代大背景和西部大开发 ,提出了 2 1世纪甘肃旅游业的开发布局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为了充分发挥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闯王陵为依托的旅游资源优势,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扶贫开发的富民产业来抓,取得了新的进展。 第一,按照“行得快、游得慢”的要求,解决好交通建设和景点开发问题。我县处于华中旅游圈的黄金位置  相似文献   

5.
沈家庄 《传承》2001,(1):10-11
21世纪初叶广西旅游业发展,我觉得有四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宏观定位:自然山水;民族民俗风情(歌舞);古迹、古城、古街、古民居。广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定位一定要突出广西地形、地貌、地区的独特性及其与西部其他省区的差异性。不要盲目追攀目前时髦的旅游产品热卖点(如“世界之窗”“锦绣中华”、“迪斯尼乐园”之类)。一定要以保护性开发为指导性原则,营造广西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前景和永久性魅力。在中国西部乃至世界性国际旅游产业的坐标系上,广西旅游产业的热卖点是什么?最突出的仍然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这种融山…  相似文献   

6.
论天柱山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旅游业的构成包括旅游者、旅游景点和旅游中介组织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中,旅游者是主体、旅游景点是客体、旅游中介组织。因此,对天柱山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就是要研究并解决“谁来玩”、“玩什么”和“怎么玩”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育旅游作为教育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产业,在我国已初露端倪。面对着我国巨大的、亟待开发的旅游市场,打造“教育旅游”品牌,向游客提供一个高品位的旅游环境是旅游行业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8.
2006年以来,新疆旅游业以提高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和全面提升旅游业的质量与效益为目的,以落实“中国乡村旅游年”和加强诚信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综合功能,使我区旅游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开发、行业宏观管理、市场治理规范、旅游教育培训及行业工作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李军  田克 《思想战线》2002,28(4):53-56
云南旅游业发展迅速 ,营造旅游产业软环境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发展旅游产业要靠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健全经营体制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的软环境来支撑。云南本着“高起点、高立意、高水平”的原则 ,聘请世界旅游组织编制了《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从世界旅游发展的高度勾画出云南旅游业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0.
一项报告显示:2005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河南省南阳市共接待游客158.2万人次,全市各大景区游客爆满,各大饭店应接不暇。《南阳日报》以“火爆、火热、火红”评价南阳的旅游市场。这项由南阳市政府向该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提交的报告满怀信心地预测:完成旅游规划确定的“2005年接待游客突破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0亿元”的目标十拿九稳!副市长姚龙其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时深有感触地说“:南阳旅游业的起步,得益于一件代表议案;南阳旅游产业的崛起,得益于市人大常委会五年来的不懈监督。一件议案催生了一个产业!”立议案,旅游…  相似文献   

11.
自1997年以来,上海按照“发展都市型旅游”和“吸引百万人游上海”的旅游产业定位及发展目标,积极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全市旅游业进入快速增长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2.
《江西政报》2006,(8):40-41
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设沿海地区旅游休闲的后花园,“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全省上下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旅游业尤其是红色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后花园建设的过程,成为打造一张江西形象“金色名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是一颗不落的太阳   加快对中西部地区开放和开发,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是党的十五大的重要战略决策。广西在西部大开发中最突出的优势在资源,旅游资源就是其中之一。广西有不少旅游资源是西部 12个省份中所独有的,所以抓住西部开发机遇,加快我区旅游资源开发,尽快把广西旅游业建成西部旅游的龙头,这是跨世纪发展摆在全区人民面前的一个新的战略课题。   众所周知,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发展最快、创汇最多、带动面最广、开放度最高的“朝阳”产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将有更多收入和更充裕的…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在世界上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已超过10%。我国旅游业经过20年来的大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已有相当的地位和竞争优势,其份额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6%。云南旅游业发展尤为迅猛,已挤入全国旅游10强之列,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76%。云南以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特色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堪称“旅游王国”。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将会使云南旅游业蒸蒸日上,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5.
薛荣哲 《前进》2001,(8):4-7
跨入新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进一步加速发展,世界旅游业逐步成为第一大产业。我国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不仅给旅游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且也为旅游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假日旅游的蓬勃兴起和“五一”黄金周的火爆景象,给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朝阳”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深刻分析认识我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实施大旅游战略“九五”期间我省旅游业发展速度虽处于全国前列,但由于基础差,基数低,与全国其他省市区相比,整体滞后的状况没…  相似文献   

16.
《当代广西》2009,(21):74-74
河池市对接东盟的发展战略,通过积极实施通道经济发展战略,以“四联动”构建“一轴、两带、三区”通道经济新格局,重点开发丰富的农林牧资源、有色矿产资源、水电资源、旅游资源,把种养业、有色金属矿产业、水电产业和旅游业做大做强,加快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把河池市建成广西最大的水电产业基地;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形成河池市新世纪的特色经济和产业优势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在西部辽阔的大地上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开发热潮。“西部大开发,旅游应先行”的观念正深人人心,逐渐成为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旅游产业的地位迅速得到提升,投资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对于没有先例可循和固定发展模式作参照的西部旅游开发,目前在学术界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分歧,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河池市金城江区将旅游业发展作为重点产业来打造,提出"商旅活区"的发展战略,明确"民族、红色、生态、养生"的旅游开发特色定位。当前,金城江区主动融入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黔东南旅游度假区发展大格局和河池市"东巴凤大天都""丹金宜罗环"两大旅游业发展板块,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全力打造旅游大格局。  相似文献   

19.
新其勒 《前沿》2008,(12):80-82
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无烟工业”的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一个产业关联度高、综合带动性强、辐射牵引力大的产业;是拉动其它产业快速发展的“驱动器”。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政府经过艰苦努力,开发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即蒙古族传统文化,修缮扩建成吉思汗陵为中心的旅游区(点),进一步提高了蒙古族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豫政〔2006〕63号各省辖市、有关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已经省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二○○六年八月三十一日河南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把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新兴支柱产业的战略决策,促进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的跨越,在总结分析“十五”旅游业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特制订河南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十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