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财富的分配存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国家预算计划分配,按劳分配,按资分配等分配方式。我国分配制度深化改革的目标就是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是共同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实践方式是生产要素货币化、市场化、资本化。  相似文献   

2.
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历史内涵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认为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由所有的生产要素共同决定收入分配.这两种解说,都得不到逻辑和历史实践的充分支持.本文从各种生产要素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历史地位及其作用出发,依次证明,无论生产处在何种历史阶段,个人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是决定个人收入分配唯一的历史依据.按劳分配是指劳动者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个人拥有共同生产资料支配权的收入形式,简称个人所有制的收入形式.按生产要素分配,广义的包括按劳分配,当它与按劳分配并列存在时,则狭义地指个人对生产资料私有权的收入形式,简称为私人所有制的收入形式.  相似文献   

3.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度计划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从来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才有可能实行按劳分配。而市场经济又必然存在着接生产要素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必须同时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用于扩大生产,增加财富;有利于促进国民自主意识的形成和民主意识的增强;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质上是按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进行收益分配,其理论依据是使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价值论和使用价值论为依据,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崔朝栋 《学习论坛》2003,42(3):24-26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 ,实际上是承认各种生产要素都对社会财富的创造做出了贡献 ,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 ,这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和发展。这一原则使各种分配方式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价值基础 ,既有利于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又能实现按劳分配原则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生产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出现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相结合的新格局。多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基本的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发展。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市场经济意味着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生产要素作为物质和劳务产品生产时投入的资源,其理所当然地也就包含在市场调节的范围内,而市场对要素配置的调节又主要是通过要素价格即要素提供者所获报酬的上下波动来实现的。由于要素价格就是根据要素投入所获取收益和稀缺程度,给要素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的同志对这一新观点认识不深,误以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资本等要素参与分配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因而心存疑虑。对此,有必要从理论上予以澄清。思考之一: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否违背马克思的分配理论当前,我国随着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生产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出现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相结合的新格局。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引起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答。一、允许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否违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人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西方经济学的观点,违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允许按生产要素分配就等于承认了资产阶级的生产费用论,否定了劳动价值论。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在这  相似文献   

9.
“剥削”新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之后,剥削问题引起人们的重新关注。如果剥削的传统定义是正确的话,允许按生产要素分配就等于允许剥削存在,这就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消灭剥削相矛盾。因此,有必要对这个传统定义作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宋宪萍  张广兴 《求实》2006,2(7):47-49
分配是生产的结果,生产的性质决定分配的性质,生产关系是个历史范畴,分配关系因而也具有历史暂时性。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不能教条化,应依据生产的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市场化的按劳分配具有四个鲜明特点:劳动计量市场化、分配主体企业化、工资形成市场化、政府对工资的调控宏观化。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首先把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使用价值抛开,使它们在质上等同,而利率机制在企业调节并实现剩余价值分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需要有相应的配套工程。  相似文献   

12.
生产决定分配,收入分配与价值创造是直接相关的。我国现行的分配原则虽然在实践中会导致“资本剥削劳动”的现象出现,但在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和产权制度变迁导致劳动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情况下,由于资本和劳动的提供怍为自然人不能完全分开,会使得这种“剥削”与社会不公的关联大大减弱。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按要素贡献分配原则可以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按劳分配没有内在联系。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意味着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的劳动也创造价值,并且能创造更多的价值。要把非劳动收入与剥削收入区别开来,不能把资产收入和是否雇工作为判别剥削的标准,而应依据获得收入的行为是否具有合法性作为判别剥削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直接制约着我国政府依法行政进程的实现,但在我国的行政实践中,市县政府却往往成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的主要被申请人。分析当前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关节点,提出依法行政的制度建设,加强依法行政可操作性等路径选择,有利于加快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进程。  相似文献   

16.
刘祥峰 《理论学刊》2005,3(9):31-34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上,劳动者收入以个人提供的社会必要劳动为尺度的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动贡献分配是其实现的形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其实现的条件.它从理论内涵、实现形式、实现条件三个方面,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突破与飞跃.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着我国经济制度的性质与经济发展的方向,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根本性和全局性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从我国实际出发,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内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进行"三位一体"的新概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的显著优势,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定型。  相似文献   

18.
坚持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和实体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带根本性的科学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多角度拓展和加深对生产劳动、经营管理劳动、科学技术、社会必要劳动、资本有机构成等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信息资源生产能力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西部地区的信息生产能力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最为关键的制约因素,或者说对今后西部地区信息资源的生产起主导性作用的因素在于:数据库生产能力和多媒体文献资源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